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曹瑞原 (1961年12月27日 — ),1980年 國立員林高級中學 畢業,1984年 世新大學 廣電系畢業。. 早年擔任過攝影師 [3] 、也拍攝紀錄片 [4] ,之後投身戲劇創作,作品以電視劇為多,多次入圍 電視金鐘獎 。. 1989年在 緯來企業 擔任 公共電視節目 《 孫叔叔說故事 ...

  2. 2021年10月16日 · 曹瑞原回憶,因卓杞篤戲份吃重,選角遇上困難,後來經過立委介紹,「當我第一眼看到他,我心裡就知道就是他了」,但查馬克太忙,所以他還去 ...

  3. 2022年10月27日 · 曹瑞原導演的執導功力以及獨到的選角眼光,在當前的台灣戲劇圈已是首屈一指。. 但曹導在公共電視慶功宴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卻以「Not yet!. 」來描述自己的心境。. 曹瑞原導演:等候神的時間 持續朝標竿直跑. 曹導說,這是這段日子以來,聖靈 ...

    • 曹瑞原1
    • 曹瑞原2
    • 曹瑞原3
    • 曹瑞原4
    • 曹瑞原5
  4. 曹瑞原(19611227 — ),1980年国立员林高级中学毕业1984年世新大学广电系毕业。 早年担任过摄影师 [3] 、也拍摄纪录片 [4] ,之后投身戏剧创作,作品以电视剧为多,多次入围 电视金钟奖 。

    • 概览
    • 人物经历
    • 人物评价

    中国台湾导演、制作人

    曹瑞原,中国台湾导演、制作人,毕业于世新大学广电系。

    1996年,执导个人首部电视剧《希望选择》,该剧入围台湾电视金钟奖最佳单元剧奖。1998年,执导电视剧《假期》,该剧入围台湾电视金钟奖最佳单元剧奖,他凭借该剧入围台湾电视金钟奖最佳导演奖;同年,执导电视剧《听彩虹的声音》,该剧入围台湾电视金钟奖最佳单元剧奖。1999年,执导电视剧《鸽》,他凭借该剧入围台湾电视金钟奖最佳导演奖。

    2000年,执导电视电影《少年午梦》,该片入围台湾电视金钟奖最佳单元剧奖,他凭借该片入围台湾电视金钟奖最佳导演奖。2001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记住、忘了》上映。2002年,执导由苏慧伦、陈柏蓁、柯淑勤联袂主演的剧情电影《童女之舞》。

    2003年,执导以20世纪70年代为背景的爱情剧《孽子》 ,该剧获得第38届台湾电视金钟奖最佳连续剧奖 ,他凭借该剧获得第38届台湾电视金钟奖最佳导演奖 。2004年,执导由阮经天、牛奶、郑元畅联合主演的爱情剧《米迦勒之舞》,他凭借该剧入围台湾电视金钟奖最佳编剧奖。

    2005年,执导由袁咏仪、庹宗华等联合主演的剧情电影《孤恋花》,该片描述了主人翁林三郎和围绕在他身旁的交际花云芳、歌女五宝和酒家女娟娟之间的情欲纠葛 ,入围台湾电视金钟奖最佳连续剧奖,他凭借该片入围台湾电视金钟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

    2006年,执导音乐短片《纯纯的爱》 ,他凭借该片入围第18届金曲奖最佳音乐录像带导演奖 ;同年,执导音乐电影《秋缠》 。2010年6月4日,由其执导的家庭剧《倪亚达》在台视首播,该剧改编自袁哲生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国小四年级生倪亚达一家人的诙谐幽默故事 。2012年,执导爱情喜剧电影《饮食男女2012》,该片由霍思燕、蓝正龙合作主演 ,该片是第6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美食电影”单元的闭幕片 。

    2015年,执导由杨谨华、天心、连俞涵联合主演的爱情剧《一把青》 ,该剧获得第51届台湾电视金钟奖戏剧节目奖 ,他凭借该剧获得第51届台湾电视金钟奖戏剧节目导演奖 、第21届亚洲电视大奖最佳导演奖 。2018年,执导电影《傀儡花》,该片改编自陈耀昌的同名小说,以1867年在恒春半岛发生的“罗妹号事件”为主题,展现了台湾原住民、闽南人、客家人和西方国家的族群间冲突、协调与发展 。

    曹瑞原执导的作品,既有纪录片的质朴写实,又带着强烈的戏剧性张力,大多都是反映社会底层劳动人民所流露真实的情感。他擅长对情绪气氛的掌握,将精准的时代气息完美融入演员所需要表达的情感之中,达到与观众有最强的亲和力 (网易娱乐评)。

    曹瑞原在坚守电视剧创作通俗化处理的同时,尝试把电影中视听语言个性化应用于自己的剧集制作中。在电视剧《孽子》中,他通过精心的声音艺术设计,与影像并同传达出在20世纪 70年代充满压抑的台湾,为人的自我如何挣扎于个人、家庭及社会群体价值羁绊中的矛盾冲突与痛苦 (《视听》评)。

  5. 2021年10月22日 · 本劇集由資深導演曹瑞原執導,他崛起於90年代,歷經十多年磨練後,2003年以《孽子》電視劇成名、獲得生涯首次的金鐘獎最佳導演獎。. 後再以《孤戀花》(2005)電視劇入圍多項金鐘獎。. 再過10年,又以《一把青》(2015)二度獲得金鐘獎肯定,奠定其 ...

  6. 曹瑞原認為,在此之前,台灣影視作品的故事背景,頂多上溯至日治時代,但日治之前的題材,卻幾乎是一片空白;而《斯卡羅》,就是一個新的嘗試,希望將台灣歷史劇的光譜拉寬、年代拉遠。 更重要的是,《傀儡花》確實也提供了一個機會,讓讀者將台灣放在更寬闊的世界史中看待,從而發現,其實台灣和這個世界的牽連,遠比原本想像的還要豐富許多。 之所以會接下這齣戲的導演工作,曹瑞原說,其實是一股情緒,和幾個巧合交織的結果。 「當時聽到文化部想用1億5000萬的預算,做一部旗艦型的戲劇時,影視業界都覺得非常不看好:1億5000萬怎麼拍? 但當時我想,如果政府都踏出了這一步,你至少應該去參與吧? 如果業界不去呼應、鼓勵政府的政策,政府以後只會更冷淡,所以至少我應該要去踏出這一步──這就是我當初去爭取這個案子的初衷和情緒。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