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3月29日 · 獨樹一格的是邱金海導演嫻熟新加坡歷史與文化,巧妙將6篇情慾流轉的故事,以不同年代呼應新加坡戰後發展脈絡,一開頭的「橡膠」(Rubber)二戰期間,英國商人與新加坡華人兩個同志愛侶在房間裡的絮絮叨叨,隱喻了英國對新加坡欲走還留,卻不得不離開的殖民關係,一開始就令人為之一亮。 何超儀在片中飾演脫衣舞女王。 双喜電影提供。 新加坡性別意識曾走在亞洲尖端.

    • 撰寫私史:藉由私人故事引發情感共鳴
    • 本土化熱潮:重新銘刻「家鄉」的樣貌
    • 邊緣者敘事:電影作為動員社會的力量
    • 小結

    在台灣新浪潮時期,電影導演著重於展現「歷史與人」的交織性。1989年侯孝賢執導的《悲情城市》,講述了在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時期台灣人的身份認同與掙扎。1991年,楊德昌導演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橫空出世,再現1960年代苦悶的時代風貌。如今後殖民時代中,年輕一輩的導演們更著重在描述個人的生命經歷,歷史幽靈隨著時代的更替而逐漸消散。 儘管在《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中,電影以後解嚴時代為背景,但「歷史」始終不是故事的主軸,導演柳廣輝本人的高中愛情回憶才是文本的主體。電影裡所謂的「維特中學」,也正是以導演的母校「衛道高級中學」為原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既是對過往記憶的回溯,也是導演送給初戀一封遲來的情書。 同樣是取材於過往青春回憶,即是黃信堯導演的《同學麥娜絲》,電影改編自其早期拍攝老友們的紀錄片...

    自後新電影浪潮以來,由2008年《海角七號》所帶來的本土化電影熱潮持續延燒至今,並以豐富多采的樣貌出現在2020的台灣電影中。像是《孤味》講述發生在台南林家的家庭秘史,作為聯繫家庭情感的食物──「炸蝦捲」──更是構成台南印象的重要線索。而我們也隨著那些熟悉的鏡頭移動,一一走過安平魚市場、鹿耳門天后宮及四草大橋,走過秀英生命裡的每段記憶。 於今年金馬入圍11項的電影《消失的情人節》,則展現了台灣地景的多樣風貌。觀眾搭乘著由阿泰所駕駛的公車,穿過熱鬧繁華的信義區街頭,一路來到嘉義的東石鄉。台灣西岸沿海地層下陷的景況,在空拍鏡頭下,竟成了另一種美感。 除了自然地景的展現,台灣電影中的人物也是以充滿台味的本土化形象現身。在《同學麥娜絲》中,四個中年男在復古泡沫紅茶店裡叼著牌、抽著煙,親切得就像是住在...

    電影題材的掌握上,創作者們更加關注於「邊緣者」的故事,《無聲》關懷的對象是一群在社會上失聲的聽障者;《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親愛的房客》討論的是同志族群的現實處境;《同學麥娜絲》中呈現了一群被放逐在違章建築中的無家者。過去這些較少被關注到的邊緣族群,透過影像的再現,登上大銀幕佔據大眾的視野,促使觀者去重思並反省現存的社會體系。 首先,電影《無聲》取材自2011年發生在台南啟聰學校的性醜聞事件,直探在官僚體制下層層包庇的共犯結構。導演柯貞年正是藉由電影文本與觀眾進行對話,她說:「電影無法解決所有問題,但能開啟一道門。」在《無聲》中所發生的惡行,正是源於權力關係的不對等所致,導演透過電影對外發聲,讓光得以照進那些陰暗幽微的社會角落。 在台灣電影史上,「同志族群」雖為社會的邊緣者,卻是創作者們亟欲...

    相比於去年較受關注的兩部國片:《返校》、《陽光普照》,今年的台片市場可謂是精彩紛呈、百花齊放。部分原因也是緣於國外大片延遲上檔,促使台灣觀眾的目光重新回到台灣電影。 疫情時代下所帶來的封閉感,讓我們將焦點往內看並回歸自身,去觀看影像中再現的家鄉──無論是在《孤味》中嚐盡人間冷暖的「孤味」,或是透過《消失的情人節》捕捉到一段「消失的時光」,以及在《同學麥娜絲》中體現對過往的追憶──台灣電影正是透過影像的連結,將身處於同一塊土地的觀眾,重新凝聚成一個想像的共同體。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傳播所博士生。本文授權轉載自「鳴人堂」。) 延伸閱讀: 金馬57落幕:以「我們」的名義,述說「我們」的故事 國民阿嬤陳淑芳的藝界人生:台灣電影的「眾母親」與「老少女」 走過政治動盪和疫情低谷,金馬57的多元包容及在...

  2. 2017年11月2日 · 這部片好看在於內行的看門道對梵谷生平熟悉的或對他作品有所了解的觀眾不只能看到多幅重新繪製的經典畫作還能回顧梵谷的創作軌跡並重新思考梵谷的死因一般觀眾則能從95分鐘的電影中看見梵谷創作的身影被他對藝術的執著打動更會對梵谷兄弟間的真摯情意而感動! (以下有劇情) 以一封梵谷生前未寄達的親筆信為楔子. 本片開頭一鏡到底,從後世最著名的星夜,延展至梵谷生前常去的酒吧、曾經想和好友高更一起開畫家旅店的小屋等活動範圍。

  3. 阿達看電影電影的人 蔡明亮的《日子》:不論何處都是歸處 張士達 2023-11-18 1725 專訪唐美雲:圓頂入世的歌仔戲名伶 張士達 2022-01-27 80297 專訪陳湘琪:小三帶來的生命修行課 ...

  4. 2017年12月23日 · 2017-12-23. 天寶葛蘭汀是現今最夠力的自閉症患者代言人之一。 圖片來源:MIT News. 7年前HBO以天寶葛蘭汀Temple Grandin1947~)為名拍了一部溫馨的電影台譯星星的孩子》,2010),這也是她一生中聲望最高的時候。 平面、電子媒體爭相訪問她,訪問這位自閉症的動物行為學家、這位全球首位替自閉症患者講出心聲的女性。 不過,這部電影可說來得有點遲,她的著作《星星的孩子》(Emergence:Labeled Autistic,1986),早在1/4世紀前已出版,當時自閉症就和其他神經、精神的許多疾症一樣,還不是公開討論的社會議題。

  5. 2015年2月2日 · 2015-02-02. 圖片來源:本文圖片皆由前景娛樂提供。 (編按:本文將透露劇情,讀者請斟酌閱讀) 《推拿》是描述一群「盲人推拿師」靠自己過活的故事。 這看似平淡不過的題材,才氣縱橫的婁燁導演卻將其拍成充滿戲劇張力的好片。 盲人,被明眼的觀眾「看見」他們的生活,如同發生在你我周遭看得見的日常生活,觀眾投入其中,感受到真實情感的力量。 不僅如此,婁燁更克服技術的重重障礙,用實驗電影的精神,運用像說書人的口白,開場演職員表是口白,片中角色動作與心理狀態,也都有旁白,搭配演員的日常對話,用心拍出「給盲人看」的電影電影提醒觀眾:「他們,其實也是我們,只是我們都忘記了。 盲人眼睛看不到,我們忽略了他們,盲人眼盲但心眼亮,反倒是一般人眼不盲心盲。

  6. 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說的是1980年代的一群業餘足球選手如何從常敗軍開始靠著團結和努力成功擊敗當時的勁敵南韓取得奧運參賽資格身為一個電影的業餘愛好者也許先請大家跟我當個看熱鬧的人看看電影內容的幾項特色1.這是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充滿懷舊情懷. 電影對1980年代的馬來西亞做了盡可能的重建。 導演在宣傳時甚至聲稱他花了一年的時間籌備,進行田野調查,想要了解當時是怎麼回事。 因此, 當觀影者跟著電影人物擺盪在討生活、工作和練球比賽之間,同時也進入了昔日的馬來西亞。 此外,也可以看見這支球隊裡有馬來人、華人,有本島和來自婆羅洲的人,還有英國籍的教練,不同族群各自的故事和跨族群互動兼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