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8日 · 日期:2024 年 5 月 8 日 作者: 邱 玉珍. 韓劇《淚女王》女主角洪海仁因罹患罕病「雲狀細胞瘤」,僅剩3個月的生命須遠赴德國進行「聚焦超音波搭配微氣泡」療法延命。 國內腦腫瘤權威、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副院長魏國珍表示,「雲狀細胞瘤」的醫學名稱是「膠質母細胞瘤」,是腦部腫瘤中最棘手且最惡性的致命 腦癌 。 魏國珍表示,惡性腦瘤治療困難在於它會迅速增生惡化,腫瘤結構複雜有如 八爪章魚 般的浸潤生長在正常的腦組織之間,而且沒有明確清楚的界限區分,導致手術難以完全清除,是預後不良的 腦癌 。 患者確診後往往只剩不到1年半壽命,作家李敖、龍巖創辦人李世聰皆因罹患膠質母細胞瘤病逝。 病況難纏預後不佳 診斷難治療也難.

  2. 2018年12月7日 · 日期:2018 年 12 月 7 日 作者: 林以璿. 40歲的陳小姐在田裡工作時遭蛇咬傷右手第三指,驚魂甫定趕緊記下蛇的外徵,並送到成大斗六分院急診室就治,指認赤尾青竹絲是咬她的兇手。 觀察過程中,陳小姐的腫脹疼痛從手指傷口一路延伸到上臂,並出現血腫。 所幸經過抗毒蛇血清注射治療,數天後康復出院。 成大斗六分院急診室醫師洪紹恩指出,遭蛇第一件事是冷靜下來保護自身安全,並看清楚被什麼蛇咬到。 如有隨身攜帶手機,亦可拍照供醫師參考。 被無毒蛇咬傷送醫換藥觀察即可,然而毒蛇咬傷卻可能致命! 但不管被任何蛇咬到,都建議送醫觀察後續變化。 記住蛇外型後,傷口也需要做緊急處理. 脫掉同肢體的戒指、手錶及手鐲等束縛物品,以防肢體腫脹後壓迫壞死。 以生理食鹽水或清水沖洗。

    • 腦轉移「發生率」增加!腸道癌症也常出現
    • 腦轉移症狀多變!也有三分之一患者無症狀
    • 出現腦轉移治療上有這些選擇

    在台灣最常產生腦部轉移的癌症是:肺癌、乳癌,其次才是腸胃道癌症、腎癌、淋巴瘤,但其實幾乎任何的癌症最終都可能轉移到腦部。 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賴宜君醫師指出:「醫療科技的日新月異,腦部轉移的發生率,並沒有因而減少,反而增加。這是因為許多化療藥物以及標靶藥物的進展,讓病患存活的時間比以往更長,更多病人活得夠久到有機會到腦部轉移。」

    只是往往出現腦轉移時,癌友本身及家人不一定馬上會察覺,像是臨床上一名40多歲女性上班族,不抽菸沒有不良嗜好,平時對人總是輕聲細語、脾氣溫和。但在去年底突然性情大變,從溫文儒雅變得反應冷漠,家人以為是憂鬱症,幾過檢查才發現是近年女性最常見的肺腺癌合併腦轉移。 因為腦部的腫瘤可能造成「顱內壓升高」及「神經壓迫」的問題,也會因位置、大小不同有不一樣的表現: 1. 壓迫到前額葉、顳葉 →人格、情緒、集中力改變 2. 左額葉、顳葉交界 → 語言 3. 顳葉→ 聽力、記憶力衰退 4. 後額葉、頂葉→肢體乏力或感覺失常 5. 枕葉→ 視力改變 6. 額葉、顳葉、頂葉→ 痙攣 恩主公醫院放射腫瘤科鍾道生主任進一步解釋:「額葉在腦部有如控制中心抑制較基本的情緒,這部分出問題會讓人變得冷漠、性情大變、喪失意志,...

    當懷疑自己有腦部轉移時,醫師會利用影像學加以確定腫瘤的位置、大小、原發癌症的控制狀況來選擇治療方式: ㄧ、手術開刀 如果年紀、體能、原發部位控制狀況良好的病患,出現單一顆腦部轉移,病灶所在位置是較表淺,可以選擇用開刀移除,但因為腦轉移癌復發率高,有些患者需接受多次手術來清除復發的腫瘤。 二、放射治療 如果是無法手術移除的腫瘤,也可以透過無痛的放射線摧毀腫瘤細胞,可以同時處理多發或大腦深部的腫瘤,鍾道生說:「這是過去對於多顆腦腫瘤,全腦放射治療是標準治療,也被用來減少腫瘤術後復發。」但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頭痛、發燒、和可能惡化的神經症狀。 怕放射治療對記憶力、語言等神經功能影響較大,特別是腦部海馬迴負責認知及執行能力的管控,藉由新一代影像導引弧形放射治療可降低海馬迴的放射劑量,減少對記憶及認...

  3. 2023年6月17日 · 「這是由於會厭的位置剛好是呼吸道正上方的一塊扁平狀構造,如果腫脹後會形成球狀堵住呼吸,嚴重還可能窒息而死亡。 」曾馨儀說,除此之外,病人還會出現吞口水困難,嘴巴中一直有口水,講話猶如「含滷蛋」等症狀出現,需要盡快就診治療。 會厭炎治療拖太久恐氣切. 當病人求診後,會進行檢查喉嚨會厭處是否發炎,如果確定為急性會厭炎,會使用抗生素跟消炎藥物治療來緩解不適,如果會厭腫大有阻礙呼吸的可能,會評估是否需要插管,保護呼吸道暢通,並同時施打抗生素與消炎藥物治療,等到評估感染症狀改善及會厭消腫後,就可以拔管。

  4. 2020年10月23日 · 專為孩子打造的 YouTube 頻道「YouTube Kids」正式在 2020 年 9 月 23 日上線,而除了聽歌之外,還有哪些頻道可以推薦給孩子作為娛樂、學習的用途呢?. 《Heho 親子》精選 10 個頻道,包含卡通、音樂、語言、科學探索等,讓爸媽配合孩子不同的需求來選擇。.

  5. 2020年6月21日 · 在沙發上看電視就睡著但很淺眠。 躺在床上不知不覺就睡著,但明明不是睡覺時間。 動一下就喘 黃瑞仁說,這也是漸進式的症狀,原本可能要大量活動才會覺得喘,但隨著心臟的功能越來越差,可能不用什麼活動就會覺得又累又喘。

  6. 2018年9月14日 · 癌因性疲憊症 (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 是癌症病人最常面臨的困擾之一,高達9成的癌症患者都會感到疲憊,這對於生活品質造成了很大的衝擊;但在臨床上,癌症病人很少主動提及疲憊症狀,進而導致癌因性疲憊症的問題很容易被忽略,而無法得到適當處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