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IU,您好!歡迎來到台灣棒球維基館。 這裡的頁面人人可編輯,您已註冊了帳號,所有貢獻都會自動記錄! 更強烈建議您在『您專屬的用戶頁面』中稍微簡介一下自己,也好讓大家認識您這位新朋友。 若您本身有經營與棒球相關的部落格,非常歡迎您於導航區的「棒球部落」新增連結。

  2. 術語:Windup Position、Slide Step 縮寫代碼: 說明: 兩種正規投球姿勢中的一種。 投手面對擊球員,軸心腳可以站在投手板上,或者只是和投手板前緣接觸,但不能超過投手板兩邊。自由腳也可以站在投手板上,或者放在投手板後面(投球時可以往後退一步,再往前踏出一步)。

    • 大聯盟的成立
    • 新加入的球隊
    • 豪華稅
    • 小聯盟球隊
    • 世界棒球經典賽

    棒球是美國最早的職業運動,國家協會是美國第一個職業棒球組織,成立於1871年,但由於草創時期問題叢生,五年後由現今的國家聯盟接手,國家聯盟將經營球隊的權力全部收回資方所有,因此球員的權利沒有任何保障。國家聯盟的壟斷市場,造成不斷有挑戰國家聯盟的新聯盟誕生,這些新聯盟吸收了被國家聯盟開除的球員和教練,引進更多新的創意以吸引球迷。在大聯盟的整體架構完成以前,另外還有四個短命的職棒聯盟,成立的先後依序為:美國協會、聯合協會、球員聯盟、聯邦聯盟。 而美國聯盟則成立於1901年,當時國家聯盟經營不善而由十二隊縮編為八隊,分別是:波士頓食豆人隊(Boston Beaneaters,亞特蘭大勇士隊前身)、布魯克林超霸隊(Brooklyn Superbas,洛杉磯道奇隊前身)、芝加哥孤兒隊(Chicago ...

    大聯盟歷年有六次增加新球隊的動作: 1. 1961年:洛杉磯天使隊(加入美聯)、華盛頓參議員隊(加入美聯,為德州遊騎兵隊前身)。 2. 1962年:紐約大都會隊(加入國聯)、休士頓四五手槍隊(加入國聯,為休士頓太空人隊前身)。 3. 1969年:蒙特婁博覽會隊(國聯東區,為華盛頓國民隊前身)、聖地牙哥教士隊(國聯西區)、堪薩斯市皇家隊(美聯西區)、西雅圖飛行員隊(美聯西區,為密爾瓦基釀酒人隊前身)。 4. 1977年:西雅圖水手隊(美聯西區)、多倫多藍鳥隊(美聯東區)。 5. 1993年:科羅拉多落磯隊(國聯西區)、佛羅里達馬林魚隊(國聯東區)。 6. 1998年:亞利桑那響尾蛇隊(國聯西區)、坦帕灣魔鬼魚隊(美聯東區)。

    美國職棒為了縮小各球隊市場規模差距,因此訂定了豪華稅,當球員薪資超越當年訂定之門檻,必須繳納一定金額之豪華稅,以超出規定額度之金額來作為課稅準則,但為避免不利於球員薪資,在球員工會的爭取下,每年實際得繳納豪華稅之球隊並不多。而稅率為第一年課以超出額度之22.5%,第二年30%,連續三年薪資額度超過課以超出額度之40%。而如果薪資額度開始低於當年訂定之門檻,隔年則降低一個稅率門檻。 豪華稅在計算時,因為球隊實際薪資總額與球隊的薪資支出並不相同,其中實際薪資總額包含了40人名單中的球員平均年薪、退休撫卹金、醫療支出、保險、春訓零用金、餐費、交通費、參加明星賽的花費、球員異動相關的支出等。上述支出可細分為保證支付與非保證支付兩大部分,保證支付部份列入每年課稅計算,而非保證支付部份則待實際支出後才列...

    每一個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球隊都有數個小聯盟球隊,作為旗下年輕球員、受傷或暫時下放的大聯盟球員比賽之處,提供培養、訓練、復健和比賽機會。小聯盟球隊通稱為農場球隊,或稱為附屬大聯盟某某隊的農場系統。此外,亦有一些自由球員在這些農場球隊裡等待重返或挑戰大聯盟。目前,小聯盟球隊依實力區分為六個級別,而高而低依序是:3A(AAA)、2A(AA)、高階1A(Advanced A)、1A(A)、短期1A(Short A)與新人聯盟(Rookie)等六個級別。不過仍然有少數小聯盟球隊是獨立運作的,並沒有附屬在大聯盟母隊的農場系統。而在大聯盟與小聯盟體系之外的美國職業棒球組織,則統稱為「獨立聯盟」。

    由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與國際棒球總會共同策劃的「世界棒球經典賽」已於2006年3月3日至20日進行,由十六個受邀國家的隊伍進行總共三十九場的賽事,成為棒球史上空前的棒球盛事。 棒球於2005年7月8日被國際奧會正式排除在奧運比賽之外以後,各國對於棒球日後在國際間的發展頗感憂心。但由於近年來,進軍大聯盟的外國籍選手逐年增多,為了讓棒球的發展更加國際化,於是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在2005年7月11日,邀請各國棒球界代表齊集美國底特律,與國際棒球總會共同策劃新的國際棒球大賽。本次參與會議的各國代表,除了台灣方面由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的代理會長洪瑞河代表與會之外,還有來自澳洲、加拿大、中國、多明尼加、義大利、韓國、墨西哥、荷蘭、巴拿馬、委內瑞拉、波多黎各、南非等各國代表,共同參與本次會議;日本方面由於當時...

  3. 圈指變速球 (Circle Change-Up)的握法,是將拇指與食指接觸形成一個圓圈,置於球的側面,其餘三指放在球上,然後像投 快速球 一樣投出, 圈指變速球 由右投手投出,通常是會向右打者外角移動,由於球握的比較深,加上中指、無名指、小指岔開,無法如同 ...

  4. 叉指變速球(螃蟹球)(Split-Fingered Change-up、Vulcan Change-up) [ 編輯 ] 變化球系列( 變化球 )(Breaking Ball) 棒球 本來就是一場 投手 與 打者 對決的比賽, 投手 為了求取勝利,因此發展出 變化球 ,作為 投手 與 打者 之間的心理戰。

  5. 叉指變速球過去在台灣棒球圈極少為人所知,直至 台中高農青棒隊 教練 莊旻哲 發現該種球路、並再轉授 美和中學 的學弟 沈鈺傑 後,才隨著沈在業餘成棒與職棒的活躍表現,逐漸打響名號。 叉指變速球能在台灣棒壇掀起風潮,或許與握法、出手方式及變化軌跡有關係。 通常我們一般常見的 指叉球 ,都是只有下墜效果,而如果要讓 右投手 投給 右打者 的 指叉球 有往 打者 外角及內角跑的效果,必須刻意在出手瞬間分別讓中指與食指扣力稍大。 但是 叉指變速球 因為挾球以及中指與無名指握力差異的緣故 (中指握力大於無名指),所以 投手 投出時,球自然會往 右打者 的內角跑並有下墜效果,也因此漸漸在國內 職棒 、 成棒 及 青棒 風靡起來。

  6. 變速球顧名思義,就是看起來不管是出手或是投法都像是快速球,但是球速變慢許多,來擾亂打者的節奏。 在投變速球的時候,最好在 投球 時的手臂動作或是放球點,能夠與投直球時越接近越好。 最常見的變速球持球方式,是所謂的Circle Change,也就是俗稱的 OK球 。 將姆指與食指圍個圈圈,再將其他三指先伸直,比出OK的姿勢後,再用後三指握住球後投出。 出手時與 直球 類似,但是球速慢上許多,以破壞打者擊球節奏;球在進本壘板前會往內角或外角下墜。 直球在投球時講究的是食指與中指造成的球的旋轉力,但變速球則是利用力量較小的後三指將球釋出,減少對球的旋轉與球速。 有的投手會用五隻指頭都握住球而不圍成OK狀,或是用更奇怪的姿勢,如 張誌家 ,只將中指舉起,重點主要在於出手接近直球以欺騙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