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1月18日 · 30多歲的流氓小高,屬於新社會的舊人物,顧家、講情義、有理想,掙扎在身邊混亂的人際關係中間,奔波於幫派、老家、跟班瑣事裡。 《南國再見,南國》劇照提供/三三電影. 小高幹的是幫會的賭場清理,自己想開一間餐廳,與政府徵收土地稅的官員談判,在影像背後,人們看到KTV裡議員、警官與黑道協議,或是窮鄉僻壤官商的勾結。 小高的女友是酒店經理,她不喜歡小高身旁那群人,認為他們會拖累小高。 小跟班有的則屬於躁動的一代,新新人類一族,整日無所事事。 小高這個老是為別人所牽絆的男子,事業無成,婚姻無望,最後他車翻人亡在莫名的稻田裡,帶著宿命的色彩。 廖慶松:在《風櫃來的人》之後,路就不一樣了.

    • 人間中毒 電影1
    • 人間中毒 電影2
    • 人間中毒 電影3
    • 人間中毒 電影4
    • 人間中毒 電影5
  2. 2019年10月25日 · 今年10月,陰鬱黑暗的電影小丑》(Joker)在台灣上映兩週就賣破兩億元,獲得票房與口碑的成功。這部反英雄的電影,與主流的漫威、DC宇宙的超級英雄片截然不同,沒有浮誇的壯美,沒有超越困境的正向情緒,反而充斥滿滿的負能量。

    • 疫情讓電影節被迫線上化,卻也打破部分參展障礙
    • 策展人超現實體驗:巨變的世界比眼前日常更近身
    • 疫情前的「天真」和疫情後的「美麗」
    • 帝國主義剝削下的智利、中國、剛果、馬達加斯加
    • 為自由而戰的菲律賓、香港、白羅斯、阿爾及利亞
    • 疫情下的真實與「外宣」
    • 這個時代的啟示:永遠要為公平、人道、自由、健康而戰

    IDFA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紀錄片電影節,我的工作主要就是挑選每年全球最好的紀錄片,在電影節播映。為期12天的IDFA電影節,平均會從數千部參選影片精選出約300部電影,在阿姆斯特丹全巿電影院放映,其中多數是首映,吸引世界各國的影迷朝聖,每年門票大約會賣出25萬張之多。在紀錄片產業,IDFA有極大的影響力,除了票房,還包括吸引創投的論壇、行銷與講座等,這都讓IDFA成為國際紀錄片界重要活動。 但2020年一開年,電影院不是暫停營業、就是限縮少數觀眾進場,我們立刻明白,12月的IDFA電影節勢將無法如期舉行。西方國家多數的人被困在家裡,美國大型串流媒體平台則大幅成長,以Netflix為例,2020年上半年,訂戶數量增加2,600萬,也推出備受倫理爭議的真實犯罪紀錄片系列《虎王》(Tiger Kin...

    這項工作最迷人的是,提供世局多樣性的觀點,不僅可以觀看其後在世人眼前播映的影片,還能看見許多觀眾無法觀看的影片,從這個角度來看,所有參與IDFA的影片就像是時代的精神樣本,讓我們看見深刻的人文關懷。不僅是正在發生的事件,演進中的歷史、人們在某個時刻關注的議題,這些可能是我們平常沒有意識到的事,透過電影的型式、主題和呈現,讓我們對這些影片傳述的憂慮與執著,能有更深刻的理解。 然而,密集選片過程也會產生強烈的壓迫感和衝突感,在這個瘋狂、忙碌的世界,我們永遠無法全神貫注,也永遠難以同時包容和消化如此多的愛、痛苦、挫折、勇敢、快樂、韌性等隨時都在發生的事情。但在這些難以承受的變換之中,也具有很大的共通性,當人們試圖了解世界、並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時,即使身處異境,仍能彼此相連,正如COVID-19清...

    假若我們以地球儀當做世界的比例尺隨機轉動,我們將會看到:一個羅馬尼亞家庭被迫脫離自給自足的生活,掙扎適應城市的生活(紀錄片《Acasă, My Home》);或者一群曾在少女時期遭到性侵的秘魯婦女,群起尋求正義、互相慰藉(紀錄片《Soldier’s Woman》);場景再轉一下,我們遇到一群巴黎青少年開趴直到凌晨(紀錄片《Jungle》)。 雖然,這些時刻並非毫秒不差地同時發生,但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單獨的線交織在一起,形成一根歷史巨繩。在2020年,檢視這些握在手裡的繩索,有許多令人擔憂之處。我不想用上「希望」這個字眼,因為它很容易與現實脫節;但我想說,如果我們學習如何觀察,便能讓許多美麗的事物被欣賞、擴散,而能生生不息。 這一年我看過的紀錄片中,有許多在疫情開始前幾個月已完成,彷彿屬於另一個...

    在任何地方,我們都可以看到被過度開發的地球、以及遭到暴力對待的環境捍衛者,令人恐懼的是,我們似乎正走向無可挽回的地步。鏡頭轉到智利,一部影片敘述有毒廢物如何被瑞典礦業公司非法傾倒在郊區的住宅區,造成許多兒童砷中毒(紀錄片《Arica》);在馬達加斯加,由於一家澳洲公司計劃建造港口,當地漁民看到他們神聖的海岸線、及個人生計陷入危機(紀錄片《Morning Star》)。這些不僅是政治事件,對當事人而言都是關乎個人的大事。 此種剝削,與帝國主義、貪汙腐敗有直接關連,在這類政治環境下,企業與政府之間的界線愈來愈模糊,當權者對財富和自由變得更貪婪,而且不必擔心報復,刻意讓百姓無法享受經濟繁榮、甚至基本的福祉。 另外,我們在李哲昕導演拍攝的史詩級和複雜的政治紀錄片《迷航》中,也看到了這一點,該片在享有...

    我們透過媒體取得訊息的方式也發生重大變化,近年,由於科技的大幅變革,關於真相和後真相(post-truth)的激烈爭戰,已發展成全面的現實戰爭,以複雜的方式將文字和圖像武器化。在菲律賓,一名獨立媒體女記者因不屈服於杜特蒂政權、持續進行批判,導致她一再被捕,生命受到威脅,而杜特蒂則聘請衣著暴露的網紅,到政府的社群媒體宣傳部門工作(紀錄片《A Thousand Cuts》);在美國,一位漫畫家無意下創作的青蛙(Pepe the Frog),意外成為右派運動的象徵,還飄洋過海到了香港,幾次大型民主抗議活動中,這隻青蛙被噴畫在牆壁上,成為吉祥物(紀錄片《Feels Good Man》)。 就在香港,我們更清楚看到可怕的威權主義和帝國主義興起,包括愈來愈軍事化的警察部隊、和日益複雜的監控。但是同樣在這...

    至於許多和COVID-19疫情有關的紀錄片,因製作時間的關係,直到去年下半年,我們才剛剛開始看到漣漪。相信日後這個主題的影片會如海嘯般湧現,也將受到未來許多世代的歷史學家關注。 當然,去年年初不論什麼主題的紀錄片,幾乎都因疫情影響而中斷,中國紀錄片《方舟》則是在COVID-19疫情初期拍攝,導演拍攝自己曾祖母病危過世後,焦慮的家庭成員互動的敏感時刻,暗示著有大事將發生;而封城之下,眾人無所事事,拿起攝影機互拍、或拍攝寵物,以及公寓的窗外風景。 後來,我們看到許多正面迎擊疫情的紀錄片也多來自中國,由於COVID-19疫情從中國開始流行,相關的紀錄片也從中國開始,去年有很多這類紀錄片。 其一部影片呈現政府有效率且協調良好地處理疫情,如果未獲得官方某種程度的合作,不太可能能拍得這麼深入,這亦引發該...

    從很多方面來看,大流行的疫情讓世代更替,老一輩的長者更加脆弱,而我們正處在放棄許多舊日面向的過渡期之中,這一年在不斷的告別故事中交疊:在日本,一群脫衣舞藝術家以一種親密的優雅,帶著憂鬱的情緒,以即將凋謝的類比藝術形式翩翩起舞(紀錄片《Odoriko》);在巴拉圭,由於暴力、森林砍伐和現代化,人民慢慢地被趕出他們位於森林的家園,眼見樹木及河流全部消失,只剩下刺眼乾燥的陽光,一名男子以簡易的錄音帶錄下了人民的聲音(紀錄片《Nothing But The Sun》)。 我不想陳腔濫調地說「這樣的損失也存在新機」,因為我並不這樣認為。我們應該了解它們的嚴重性,並謹慎思考我們要去欣賞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在情况變得更極端之前,我們需要承擔起責任、採取行動,在地球災害擴大前止血,讓住在地球上的人免於痛苦。 ...

  3. 2021年11月23日 · 深夜裡,下海捕撈高價的魚苗,等待他們的不只是狂風大浪,還有更現實的生存挑戰在這工寮聚落:在地幫派的挑釁與騷擾、強勁東北季風與海流導致的落海死亡危機,以及身處捕鰻產業底層所承擔鰻苗價變化的風險。. 但這裡也是他們棲身的家園,捕鰻 ...

    • 人間中毒 電影1
    • 人間中毒 電影2
    • 人間中毒 電影3
    • 人間中毒 電影4
    • 人間中毒 電影5
  4. 台灣. 《麻醉風暴1》/推薦人:孫維仁、黃毓惠、黃致翰. 劇情 一場罕見麻醉併發惡性高熱症奪走病患的性命,負責麻醉的蕭政勳醫師在各方壓力下被迫停職接受調查,之後保險員葉建徳介入,兩人查訪發現醫院有計畫卸責,在真相即將浮現時,和該起手術相關的人接連出事⋯⋯。 專業亮點 該劇拍攝手法不浮誇,接近醫學事實,未把醫師「神化」、什麼病都醫得好。 劇中麻醉科蕭政勳醫師從頭到尾都像是快要睡著了,非常真實,在醫院裡,應該有一半的住院醫師都是這樣無精打采,很多事不是不想做好,而是因為嚴重過勞、心有餘力不足,這是演到心坎裡的,也反映出住院醫師工時過長的問題。 曾是醫師的保險員葉建德,因老師(院長)要保留病床給VIP病人而被迫拒收一名緊急手術患者,也點出醫院階級制度鮮明,上層的權力很大,可以操縱很多事情。

  5. 2020年6月5日 · 電影罪人的控訴》、《謊言迷宮》呈現不同世代的德國人,如何打破表面和諧,挖掘納粹迫害歷史傷口。 探究真相、不斷反省,才是人類避免集體罪惡的疫苗。

  6. 林秀英是台南赫赫有名的餐廳老闆,在丈夫無聲無息地離家後,靠著賣蝦捲,獨自撫養三個女兒長大成人,不僅把蝦捲從路邊攤賣到開餐廳,三個女兒更是成就非凡。 眼看就要苦盡甘來,秀英卻在70大壽當天接到丈夫離世的噩耗,在替這位有名無實的丈夫籌辦喪禮的同時,竟意外迎來了另一位陪伴丈夫度過晚年的女人,令她不得不再次面對內心埋藏已久的怨懟⋯⋯. 許承傑 畢業於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紐約大學電影製作研究所。 曾以短片《龍蝦小孩》獲2016年洛杉磯亞太影展金軸獎;短片《孤味》入選2017年學生奧斯卡劇情類決賽。 首部同名劇情長片《孤味》被選為2020年香港電影節開幕片,並入選釜山、東京等國際影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