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蔣經國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蔣經國 (1910年4月27日—1988年1月13日), 中華民國 政治人物, 字 建豐 ,出生於 浙江 奉化 ,曾任 中華民國總統 、 行政院院長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 、 制憲國民大會 代表、 國防部 部長、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 主任委員、 中華民國陸軍 二級上將 。 為 蔣中正 與 毛福梅 的獨子。 1925年至1937年在 蘇聯 期間,蔣經國接受正統 馬列主義 教育 [2] :1 。 回中國後成為 三民主義 忠實信徒 [2] :1 。

  2. 2015年1月13日 · KMT. 蔣經國1986年接見美國華盛頓郵報發行人葛蘭姆女士說出次年將開放報禁現任台灣總統馬英九圖中時為現場翻譯1月13日是台灣前總統蔣經國的忌日雖然已經去世20多年但是到了現在還是有許多人把現任的總統與他對比。 蔣經國如今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他在台灣推行民主,使得台灣被稱為「華人世界最民主的地方」。...

  3. 2021年5月7日 · 【精彩書摘】 蔣經國在台灣的權力之途時間上可約略以一九七 年前後亞太地區國際政治格局出現劇烈變化之際作為分水嶺。 在此之前,全球冷戰的邊界穿越了台灣海峽,把台灣劃入「自由世界」陣營裡;拜東、西方冷戰對抗之賜,台北代表全中國的正當性,基本上獲得以美國為首全球反共陣營的支持與認可。...

  4. 蔣總統經國先生1910-1988),本名建豐浙江省奉化縣人蘇聯中國孫逸仙大學畢業。 民國26年自蘇聯返國,27年1月,任江西省保安處副處長,28年6月擔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區行政督察專員.... more. / 收錄資料介紹 / 《國史館藏》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 《蔣經國先生全集》 《蔣經國大事長編初稿》 more. 收錄資料統計. 收錄資料包含個別總統相關檔案、照片、日記手稿、專題文章、與總統有關人物介紹、總統影音資訊、出版品內容.

    • 概觀
    • 人物生平
    • 主要貢獻

    蔣經國1910年4月27日出生於浙江奉化。蔣介石之長子。字建豐,譜名經國,又名尼古拉。1916年入奉化武山國小,1922年入上海萬竹高等國小,1924年就讀於上海浦東中學。1988年逝世,享年78歲。

    人物生平,主要貢獻,

    蔣經國是蔣介石之子,又名建豐,俄語名字叫尼古拉,浙江奉化人。1920年,蔣經國就學於上海有名的萬竹國小。當時,蔣介石正追隨孫中山在粵工作,就委託在上海經商的陳果夫對蔣經國予以照料。

    1925年10月,蔣經國赴蘇聯留學,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不久加入蘇聯共產黨。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公開反共反蘇,使十七歲的蔣經國被貶到西伯利亞當列兵。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以後,蔣經國發表聲明,聲討蔣介石背叛革命。1928年秋天,他又回到莫斯科,在列寧格勒托瑪卡紅軍軍校學習。1935年,蔣經國在蘇聯與礦場女工芬娜結合,芬娜後來改名叫蔣方良。1936年1月,蔣經國在蘇聯《真理報》發表譴責蔣介石的公開信。第二年,在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前夕,他被獲準回國。從1925年10月留學,到1937年回國,蔣經國在蘇聯一共生活了12個年頭。

    回國以後,他的父親蔣介石先安排他在奉化溪口故鄉,讀《孟子》、《曾文正公(曾國藩)家書》這類的古書,叫他“補課”和“洗腦筋”,還叫他閱讀《總理全集》和《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這類的書。

    上海淪陷以後,蔣經國先在南昌做些一般的工作,1938年,被任命為贛縣縣長。1939年以後,他曾經歷任江西第四行政區督察專員、區保全司令、防空司令、防護團長、三民主義青年團江西支團部主任、江西省政府委員等職,但一直未取得什麼成績。1944年1月,蔣經國擔任了三青團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並在這年10月參與了其父蔣介石發起的10萬青年從軍運動,任青年軍總政治部主任。

    1945年春天,蔣經國跟隨當時國民黨政府的“行政院長”宋子文赴蘇聯談判,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抗日戰爭勝利以後,蔣經國被任命為東北行營外交特派員。此後,他一直控制“三青團”,成為國民黨一個派系的首腦,是他父親的得力助手。

    蔣經國在“行政院長”任內推動十大建設,台灣經濟發展迅速,使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在推行十大建設之前還在行政方面進行十項革新,使行政執行更為簡廉有效,此外也頒布“政治

    與社會革新”的八項要點,有人將這兩次革新統稱為“十八項革新”。

    在其主政台灣期間較重視本土人才,大量啟用台灣本省籍官員,積極推行“本土化政策”。在其執政晚年逐步開始民主改革,即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和報禁,以及實行“民意機構改革”等,開啟了台灣政治民主化之路。

    蔣經國堅持“一個中國”立場,反對“台灣獨立”。1987年11月宣布開放部分人士赴大陸探親,結束了近40年兩岸同胞不相往來的局面。

    在擔任“行政院長”期間,蔣經國主張改革台灣人鋪張餐飲陋習,提倡“梅花餐”(即五菜一湯),使餐飲奢侈風氣有所收斂。

    較關心基層民眾的生活,據報導,其每年超過200次親自下鄉走訪,以了解地方實際需要。同時也很注重偏遠鄉村建設,落實水電及基礎醫療衛生建設,減少城鄉差距,使台灣的鄉村建設程度較進步。由於其作風親民,深受台灣民眾的好評。當他在台灣逝世的訊息傳出,不少台灣民眾曾聞聲痛哭。迄今為止,在對以往幾位台灣領導人的民調中,他仍是最受台灣民眾肯定的一位。

  5. 序言. 背景. 驟逝. 身後. 外界反應. 影響. 參考資料. 參見. 蔣經國之死. 1988年1月13日下午3時55分,時任 中華民國總統 兼 中國國民黨主席 蔣經國 心臟衰竭 而在其官邸 七海寓所 內 逝世 ,享壽78歲。 在蔣經國去世後時任 中華民國副總統 李登輝 依《 中華民國憲法 》繼任總統,至此揭開 二月政爭 的序幕;最終李登輝順利接掌黨主席,並陸續掌握黨、政、軍三大權力。 背景. 由於時常毫無節制地進食,因此 蔣經國 早在1950年代就已被診斷有 糖尿病 和 失眠症 ,1960年代開始長期注射 胰島素 和服用 安眠藥 (後來一度戒掉),情況尚算穩定。

  6. 對蔣經國的評價 是關於前 中華民國總統 蔣經國 的評價蔣經國在 中國近代史 尤其是 台灣戰後史 上地位舉足輕重,他逝世後,人們給予他不同評價。 一方面他形象正面,領導 中華民國自由地區 走向繁榮富庶,專業人士不受掣肘,而促進 台灣經濟 逐漸起飛,熱錢湧進, 新台幣 開始大幅升值,股市創新高。 1987年,解除 台灣省戒嚴令 ,開放報禁、黨禁,准許 台灣戰後各省移民 可以返回 中國大陸 探親 [1] :1 。 甚至開放台灣民眾到中國大陸展開小額投資,而獲得人民認同。 第一個反對黨 民主進步黨 也在蔣經國任內成立。 關於中華民國 行憲 後歷任總統的民意調查顯示,台灣人民對蔣經國均抱持最深切懷念及肯定。 蔣經國的親民作風,也受到 李登輝 、 宋楚瑜 、 馬英九 等政治人物倣效及模仿。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