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一、夏季的訓練模式. 早晨傍晚訓練: 可以選擇氣溫較低的早晨和陽光較少的傍晚進行訓練,還有! 盡量到有遮蔭的地方進行運動,減少直接曝曬的時間。 高海拔高山移地訓練: 氣壓低氧,導致呼吸頻率和心跳率提升,這些都是可以適應的,依個人狀況約為1-2個禮拜,(山下熱,山上涼爽,又可以提升最大攝氧量),切忌到高海拔訓練要循序漸進,避免因興奮跑快而導致更容易感受到疲勞(疲勞加速)或高山症。 短快間歇的質量課表: 夏季炎熱,活動時間越長身體消耗越大,可以透過距離短速度快的課表來刺激心肺。 交叉訓練: 暑假非賽季期,不是只能跑步,透過不同運動增加樂趣,如:重量訓練、跳繩、游泳、爬山、騎腳踏車等。 耐熱訓練:

  2. 長距離越野跑賽事的補給攻略. 19 十月, 2020. (圖、文/江晏慶) 運動補給這個主題聽起來老套沒創意,但事實上隨著生物/運動科技的發展,補給的議題日新月異、不退流行。. 我們都知道,目標賽事的預計完成時間越長,補給需要留意的地方就越多,需考量的不 ...

    • 翻糖花園 電視1
    • 翻糖花園 電視2
    • 翻糖花園 電視3
    • 翻糖花園 電視4
    • 翻糖花園 電視5
  3. 原文出處: 陳柏長醫師的跑步筆記. 被忽略的訓練. 不管是跑馬拉松還是半馬,對於大多數跑者心中最重要的訓練,就是出去跑,不管是跑量、長跑、間歇跑、乳酸閾值跑,在網路上尋求進步的方法,都圍繞在這幾個議題上。 喔,還有肌力訓練,跑了上面的課表還無法進步,那就去做重訓或是核心肌群訓練。 第一屆奧運也是雅典奧運,那個年代馬拉松的距離約比現在短了近兩公里,比賽是不提供任何補給, 神奇馬拉松 肯定是參考了這樣的資料,舉辦了類雅典奧運馬拉松的復古賽事。 在那個年代喝水吃補給會被認為是沒有男子氣概的 (那個年代認為女性不適合跑馬拉松,這樣的比賽禁止女性參賽)。 到了1960年代,補給開始因為一些科學證據的出現,而逐漸被重視。 到了1990年代,在運動廠商的鼓吹下,把運動飲料、水喝飽喝滿蔚為流行。

  4. 一、藉由各種恢復運動,透過自體生理機能主動恢復:. 運動訓練後恢復的方法,過去有的論點認為需要完全的靜態休息,將身體活動量降至最低,以降低能量耗損,透過自體生理本能來修復,有人會以坐著或站著靜止不動的休息方式進行恢復,包括剛剛提到的 ...

    • 翻糖花園 電視1
    • 翻糖花園 電視2
    • 翻糖花園 電視3
    • 翻糖花園 電視4
    • 睡眠
    • 營養
    • 按摩
    • 伸展
    • 加壓
    • 動態恢復
    • 泡熱水?泡冷水?
    • 日積月累的訓練就是你最好的恢復手段

    最強的恢復手法沒有之一,再講一次,最強的恢復手法! 訓練越多,越需要更多睡眠,每晚7小時是基本,睡個8-9小時都不誇張,若是上午訓練,睡個午覺那怕只有15-20分鐘都有快速恢復的效果。 之所以要提最強,不外乎是很多人很在意營養、擁有很多按摩器材、買最貴的按摩槍、固定花錢請人按摩等等,但作息不正常、熬夜、睡眠不足等,這些生活型態都會讓你的恢復白費掉了,本末倒置不外如此。最方便又不花錢也最有效的恢復手段:睡飽睡好來!

    耐力訓練後的營養,主要需要補充訓練後大量消耗掉的碳水化合物、水份(尤其夏天要到了,身體處於脫水情況下,恢復能力下降)、以及蛋白質來幫助修復受損肌肉組織。 如果真要講究一點的話,有人會提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為 4:1 或 3:1』的方式補充,也就是20-30克蛋白質對上60-80克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來調配。我以前如果在外訓練,練完後最愛也最方便取得的就是便利商店買瓶低糖或無糖豆漿+巧克力牛奶,這樣總蛋白質約20-22克,總碳水化合物約55-60餘克(看各家品牌而定),這就是最基本練完先補的東西。 但現在乳糖不耐症越來越嚴重,已無法再碰奶製品了,所以大多是豆漿配個高碳水的食物,但如果是練完馬上就吃正餐,而正餐營養夠的話,就不需要再補了。

    按摩可依力量或深度分成淺層與深層的按摩,越是激烈的運動剛結束,淺層按摩緩和掉肌肉張力即可,一段時間後才適宜較為深層的按摩,去處理掉肌肉有可能的沾黏或過度緊繃的部位。 不管你是找專業人士按摩,或是自己用工具按摩,都是對恢復相當有幫助的。 補出:個人過去在國外比賽時,尤其比IRONMAN賽事,完賽後我第一時間都是衝去按摩帳(說是衝,其實可能也只有10分速的速度吧),因為是長時間的比賽,其實肌肉組織破壞得非常嚴重,非常不適合大力按壓與推揉,所以不管在那個國家碰到的按摩師,他們都是簡單的推撫輕壓而已,這彷彿都在告訴肌肉說:乖喔~已經比賽結束了,不要這麼緊張,RELAX BABY.

    這是比較有爭議的部份,有人認為伸展對恢復有效,有人認為不需要,反而有害。其實關鍵點在該以多大的力量去拉扯你的肌肉,反對者是認為賽後或激烈運動後不宜過度伸展,會造成已經傷痕累累的肌肉纖維上造成二度傷害,但是簡單的伸展而非硬是要拉到極緻媲美瑜伽大師的話,對於放鬆肌肉仍是有幫助的。而且,靜態的伸展會比動態伸展好得多(動態伸展是熱身用的)。

    也就是穿著壓力衣或相關產品(如腿套)等,這部份前幾年有陣子很紅過,各家產品也都說自己產品有用,基本原理是透過加壓的方式,幫助血液循環,加速恢復。 但近來慢慢沒落,不過在研究上,我分享一篇Meta-Analysis的研究給各位參考(有在看我前幾篇文章的人,應該有發現我個人很愛看Meta-Analysis的研究,白話來解釋Meta-Analysis的話,這就是種整合式的研究,把過去已經發表過的研究資料重新整理分析後,獲得結論,這可以讓你快速瞭解目前研究走向到那裡,加上這也是集多篇研究成果之大成,比較不容易掉入單一研究結果說它好或壞,你就輕易相信卻可能產生理解偏頗的問題了)。 就是這篇2013年的研究:Compression garments and recovery from exercise-...

    你可能聽過恢復騎(Recovery Ride)、恢復跑(Recovery Run)、恢復游(Recovery Swim),這部份都沒問題。 但如果講『排乳酸游/騎/跑』,就是完全錯誤的說法了,沒有排乳酸運動這件事! 再講一次,沒有沒有排乳酸運動這件事。 讀我的唇,跟我唸一次:沒有排乳酸游、沒有排乳酸跑、沒有排乳酸騎這件事! 乳酸在運動結束後幾分鐘,長一點到10幾20分鐘內,就幾乎就排除光了,而之所以還會酸痛,那是肌肉組織受損造成的,跟乳酸無關了,所以拜託不要再講排乳酸游或騎或跑了(乳酸表示:不要再誤會我了)。 回到『恢復游/騎/跑』這事,名詞可能會讓人誤會是會幫助恢復,其實目前主流的研究發現是認為動態恢復與被動恢復,兩者其實沒啥主要差別,意即:你不會因為多動了一下就恢復比較快,你也不會躺在那...

    這邊所講的是賽後或激烈運動後,該採用熱水還是冷水的方式對恢復比較有幫助呢? 直覺來講,你可能會想到的是冷水,畢竟像是可緩解發炎反應、止痛、降低微血管破裂引起的腫脹等等,就像受傷拉傷時第一直覺會想到先冰敷的道理一樣;而熱水應該是起碼1-2天後,沒有發炎或腫脹時再泡,可加速血液循環對吧。 我本來也這麼想,但實際上翻些研究來看時,近年來的研究成果會推翻你我的想像。 第一篇研究,2018年所發表,Influence of cold-water immersion on recovery of elite triathletes following the 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 這篇是針對33個參加完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也就是KONA...

    也許你會發現,總有些人好像就是恢復較快,源源不絕的膏能用,但你可能練一天就要躺三天才能回血,為什麼呢? 這就得回到過去幾年甚至數十年裡,這人有多長的訓練期了,或者不要說訓練,就講運動經歷好了,越是長期投入於運動的人,往往就是恢復會更快,這就是累積的力量。 再以跑馬拉松來講,兩個執行同樣的課表,一個是跑齡十年不間斷,均跑量都穩定且持續的人;另一個是跑齡1年但實則有半年在發懶的人,前者一定會恢復得比後者還快上許多,就算前者因雜事而中斷停練一段時間,要再練回來的速度也會比後者快上許多,而且在耐力運動裡,只要距離與時間一拉長,有練沒練完全騙不了人了。 訓練就是持續性且一致性,累積得越久,你的基本功就越厚越紮實,幫助你承受更多更大的訓練,也讓你運動恢復得更快更有效率。

  5. 2024年9月6日 · 今天來介紹一些小貼士給大家! 一、夏季的訓練模式. 早晨傍晚訓練: 可以選擇氣溫較低的早晨和陽光較少的傍晚進行訓練,還有! 盡量到有遮蔭的地方進行運動,減少直接曝曬的時間。 高海拔高山移地訓練: 氣壓低氧,導致呼吸頻率和心跳率提升,這些都是可以適應的,依個人狀況約為1-2個禮拜(山下熱,山上涼爽,又可以提升最大攝氧量),切忌到高海拔訓練要循序漸進,避免因興奮跑快而導致更容易感受到疲勞(疲勞加速)或高山症。 短快間歇的質量課表: 夏季炎熱,活動時間越長身體消耗越大,可以透過距離短速度快的課表來刺激心肺。 交叉訓練: 暑假非賽季期,不是只能跑步,透過不同運動增加樂趣,如:重量訓練、跳繩、游泳、爬山、騎腳踏車等。 耐熱訓練:

  6. 1. 避震. 比較好的跑步機會搭配一定程度的避震效果,並不是說踩上去的履帶是軟的,而是透過特殊設計可以讓跑步機比戶外柏油擁有較佳的緩衝能力,讓腳的負擔小一點,尤其針對肌力還沒那麼完全的新手跑者來說很重要,比較進階的跑者也可以搭配跑步機安全地增加跑步里程。 2. 靜音. 跑步機主要是透過馬達驅動履帶,勢必會有噪音的產生,再搭配跑者腳步著地的聲音,很有可能對於周遭鄰居有著不等的聲音干擾,這個參考點在地狹人稠又特別重要,其實對於跑步機還是有規範在,在時速5km的空轉情形下,距離跑步機1m所測得的噪音不得大於70分貝才算合格,至於更進階的靜音效果,則就端看不同廠牌和不同價位而定。 3. 履帶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