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2日 · 沒有一個鏡頭是中立客觀的! 」勒克列克相信影像對閱聽人的意念有強大的影響電影能啟發學生的思想引導獨特想法與思考當然也會強化刻板印象所以多方嘗試擴大類型很重要他建議每個人不妨嘗試挑戰舒適圈」,選擇平常不會看的電影類型比如冷門的藝術電影或紀錄片,「就像去看一場很難的畫展雖然看不太懂但是出來之後會有一種出來比進去之前更優越的感覺那就是了! 在台灣,一談到教育,就難免落入評估的討論,可是,美感如何評量? 「電影教育絕對不能考試,在法國也不會變成必修課,學生才不會抗拒,我們透過導讀、創作,刺激學生討論電影,但是不考試。

  2. 2016年3月29日 · 開業作推出新加坡導演邱金海的情慾電影無限春光27》,並為本片監製接受獨評專訪下半年双喜將發行李安導演新片半場無戰事》,將於11月台美同步上映。 施南生以本片監製與双喜電影老闆身分接受獨評專訪,以《無限春光27》為引,縱橫影壇30餘年的她,快人快語串起饒富興味的港台影人韻事。 導演從摩鐵房間裡的兩根菸蒂引發靈感. 《無限春光27》由新加坡鬼才導演邱金海執導,曾以《魔法阿爸》入圍坎城金棕櫚獎、《昭和感官物語》入圍坎城「一種注視」競賽片,《無限春光27》以新加坡一間編號27號的大飯店房間拍出6段性愛極短篇,是導演擔任韓國富川奇幻影展評審時,住在摩鐵看到床頭菸灰缸上兩根菸蒂餘燼而引發他的創作靈感。 《 無限春光27》海報。 XY兩性檔案上演赤裸裸的人性坦白講.

    • 老兵故事的浮現
    • 老兵故事的變化
    • 勞苦女性一手打造的「霞飛之家」
    • 食物的隱喻

    以外省族群為題材的電影早在1960年代就已出現,例如1963年李行執導的《街頭巷尾》。這部電影以外省底層為主角,強調環境雖然困難,但只要有志氣就能夠度過難關。電影最後還強調有一天要「回到大陸的家」。然而,20多年過去了,回家之夢早已因現實轉變為不可能之夢。當年跟著國民政府來台的軍人們,為數不少早已因年紀關係退役,而他們的處境如何? 1982年,外省退役老兵李師科戴著鴨舌帽,手上拿著手槍搶劫台北土地銀行古亭分行,一時之間震驚當時社會。1927年出生的李師科,22歲時跟著國民黨軍隊來台,32歲時因病退役,以開計程車維生。與其說他對社會懷有恨意,不如說是長期的思鄉以及生活不如意的累積。作家李敖當時也發表了〈為老兵李師科喊話〉的文章,其中提到李師科是被國家拋棄的老兵,而這個社會還有「千千萬萬的李師科...

    1980年代是兩岸之間微妙的時空點。1980年代台灣老兵問題開始浮現之際,1978年年底中國確立改革開放路線,塵封30年的國門漸漸打開。而後,兩岸因國共戰爭分離的親人們輾轉開始聯繫,有的則是以香港為中介相互聯繫甚至見面。 原來的外省人故事開始有了一些新的變化,1985年王童執導的《陽春老爸》內容如名稱所示,父親一個人跟隨國民政府來台,而後與台灣女性成婚,名副其實的陽春老爸。電影聚焦兩代衝突,在台灣成家生小孩之後,小孩也慢慢成長,青春期間父子在眾多價值觀上有所衝突。直到某日父親輾轉得知人在中國的母親過世,嚎啕大哭,兒子見狀才知自己多麼不了解父親的過去。 虞戡平1988年的《海峽兩岸》是老兵故事的延伸,主題是在中國曾有婚姻的外省老兵,因時代因素在台也娶妻生子,隨著開放許多人以香港為中介見面,外省...

    張毅執導的《我這樣過了一生》根據蕭颯的小說《霞飛之家》改編,男女主角則是李立群與楊惠姍。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人或許聚焦導演、原著作家與女演員之間的感情關係,事實上,原著改編特別是1976年《聯合報》成立聯合報小說獎以來,得獎作品翻拍為電影者,在1980年代不在少數。 除了1980年蕭颯的《霞飛之家》,1983年李昂的《殺夫》1985年由曾壯祥導演改編為同名電影,1984年黃凡的《慈悲的滋味》1985年由蔡揚名導演改編為同名電影,1987年吳錦發的《春秋茶室》與王湘琦的《沒卵頭家》,也分別在1988年、1989年由徐進良導演、陳坤厚導演翻拍為同名電影。 《我這樣過了一生》以外省女性在台灣的生命經歷為故事,從中國來台的桂美,在家鄉曾有未婚夫,然而,時勢變動下隻身來台兩人分隔兩岸。在友人介紹下,桂美...

    《我這樣過了一生》以外省女性為主體的敘事,放在電影與社會的脈絡下來看,迄今依舊在經典之林中有一席之地。即便我們在王童的《香蕉天堂》(1989)或是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裡看到不少外省女性的身影,但我們仍無法在影像裡看到她們的生命歷程。 此外,如果說《我這樣過了一生》再現了一個外省女性與家庭的故事,1984年萬仁執導的《油麻菜籽》正好足以為對照,這是本省夫婦的家庭故事。電影片名「油麻菜籽」取自台語俗諺「查某命油麻菜籽命」,也就是女性的生命歷程就隨婚姻飄到哪就長在哪。事實上,這也與《我這樣過了一生》裡桂美的流亡離散歷程相互呼應。 提及萬仁導演的作品,1983年的《蘋果的滋味》也有可與《我這樣過了一生》對照之處:同樣以食物為象徵,帶出不同面向的現代化表述。《蘋果的滋味》當中,蘋...

  3. 2019年5月28日 · 作者 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 2019-05-28. 電影阿拉丁劇照。. 圖片來源:迪士尼官網。. 迪士尼正式改編了1992年動畫版本的《阿拉丁》。. 真人版本的《阿拉丁》除了保留原本經典的劇情與音樂,同時更加入全新劇情。. 同樣為真人版改編,《仙履奇緣 ...

  4. 2017年6月28日 · 我們都是黎小軍與黎耀輝──《甜蜜蜜》及《春光乍洩》的九七回歸故事. 作者 李展鵬. 2017-06-28. 圖片來源電影春光乍洩劇照。. 香港歷史哪裡尋?. 答案可能是──電影!. 香港回歸20周年,如果要尋索相關的歷史記憶,除了官方檔案、新聞報導 ...

  5. 2015年10月20日 · 2015-10-20. 圖片來源:牽猴子整合行銷提供。 由鄭有傑導演與勒嘎.舒米 (Lekal Sumi)導演共同執導的溫暖人心電影太陽的孩子》,英文片名源自於阿美族語Wawa No CidalWawa就是孩子也在片中關鍵戲碼發揮催淚的效果Cidal則是指太陽母親部落共同體。 海報主文案是「有一種力量,叫溫柔」。 從片名與文案的巧思,就可看出這部片濃濃的人文情懷。 導演鄭有傑(左)與勒嘎舒米。 吳老拍攝影。 金馬獎三項大獎提名. 本片榮獲第17屆台北電影獎觀眾票選獎,榮獲由「全國自主勞工聯盟」等公民團體舉辦的第5屆「社會公義獎」肯定。

  6. 2015年2月2日 · 影劇評論. 愛情的美好與殘酷──專訪《推拿》導演婁燁. 作者 吳老拍. 2015-02-02. 圖片來源:本文圖片皆由前景娛樂提供。 (編按:本文將透露劇情,讀者請斟酌閱讀) 《推拿》是描述一群「盲人推拿師」靠自己過活的故事。 這看似平淡不過的題材,才氣縱橫的婁燁導演卻將其拍成充滿戲劇張力的好片。 盲人,被明眼的觀眾「看見」他們的生活,如同發生在你我周遭看得見的日常生活,觀眾投入其中,感受到真實情感的力量。 不僅如此,婁燁更克服技術的重重障礙,用實驗電影的精神,運用像說書人的口白,開場演職員表是口白,片中角色動作與心理狀態,也都有旁白,搭配演員的日常對話,用心拍出「給盲人看」的電影。 電影提醒觀眾:「他們,其實也是我們,只是我們都忘記了。

  1. 相關搜尋

    茉莉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