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2日 · 出版: 2024-04-12 20:30 更新:2024-04-12 23:50. 《亞洲星光大道4 跳舞吧!. 》出身前亞視(ATV)藝人李創偉(Catry),近年因為參加ViuTV戀愛真人騷《阿女又戀嚟》而重回觀眾眼前。. 節目中他曾自爆戀上同性而掀起熱議,不過近日他就突然高調地宣布自己 ...

  2. 2018年3月8日 · 獨居本身不可怕當下香港的青年人都想搬出來擁有私人空間但對於獨居老人而言家裏只有四面牆與電視機有時只想有人陪伴有人傾訴。 就在農曆新年前,記者登門探訪87歲的陳婆婆,了解她的獨居生活。 攝影:吳鍾坤. (此為系列報道之四) 陳婆婆獨居於西營盤屋苑,患有高血壓,早年曾因髖關節病變,髖部長期疼痛,行動不便,自理也有點困難。 記者在農曆新年前到訪她的家,見雜物隨處亂擱,問她藥放哪裏,她一時間想不起來,稍一移動櫈子,一棵西蘭花從角落滾出來。 由於客廳沒有窗戶,只要把房間的門關上,光線便進不來。 她每天獨個兒對着家裏的四面牆,屋內一片黑沉沉,無人傾訴,經常感到孤單,「悶就無辦法,一個人住都會寂寞,當然想揾人傾偈啦,久唔久有義工來探我已經好好,打電話來就好開心。

  3. 2018年11月22日 · 汪阿姐在TVB地位有多祟高也不用多說了,2001年憑藉《婚前昏後》獲得最喜愛的電視女主角獎項,2005年再憑《我的野蠻奶奶》獲最佳女主角獎。汪阿姐爐火純青演技,可說是任何角色也難不到她。在演技以外,汪阿姐歌藝一樣讓人深刻。

    • 卡通片
    • 日本流行文化
    • 武俠劇集
    • 影視新題材
    • 經典電影對白
    • 明星卡

    從1950年代「麗的映聲」,到1960年代免費電視台啟播,再到1980年代俗稱「公仔箱」的電視機普及。 在七十年代,有聲畫的「天空海闊任鳥飛,小小天地跳飛機」兒童節目《跳飛機》,在中小學生放學時段播放,睇完就去遊樂場一邊唱「一二三到你」,一邊跳飛機。 來到1980年代有《430穿梭機》,跟着張國榮一齊唱「一飛衝天去」,再看周星馳扮鬼扮馬,亦有「小雲同小吉好重要」,《IQ博士》與天神村村民,更有今日山崖旁推輪椅meme圖的原圖卡通片《飄零燕》,還有又越過高山又越過谷的《忍者小靈精》等。

    講起「熱血」足籃排,1970年代日本熱血電視劇《柔道龍虎榜》一播出,人人著迷,於是《排球女將》等劇集陸續從日本來到香港,還有不少日本歌曲進口,成為流行曲改編的主要對象,歌手如羅文、梅艷芳、張國榮、張學友等,都有不少膾炙人口的日語改編歌。

    可能大家心中都有一齣「這才是經典」的劇集,有一種劇,每隔不久就想重溫,尋回原著小說武林高手之間的俠義精神,那就是金庸作品的改編劇集。 佳藝電視在1976年改編《射鵰英雄傳》為電視劇,學生看完之後,都以為自己是武林高手,與同學比試「一陽指」,拇指食指在桌上用「彈指神通」彈射橡皮屑,蹲在地上練習「蛤蟆功」,少不了抹黑板時拈些粉筆粉末使出「降龍十八掌」,弄得黑板全是白色手印。這些未經專人訓練的危險動作,都因為當年武俠劇集動作太精彩,大小觀眾爭相模仿,成為是他也是你和我的集體回憶。

    金庸小說的改編熱潮,啟發電視台自家製作原創古裝武俠劇集,就如《天蠶變》一播就播六十集,還有原創處境劇《家變》,唱出主題曲「知否世事常變」歌詞六個字,耳際就彷彿聽見羅文的歌聲;下一句「變幻原是永恆」流行四、五十年,至今未息;到了1980年《上海灘》,許文強在慢鏡中槍一分鐘仍未著地的經典畫面,要武打戲有武打戲,要文戲有文戲,開拓影視新題材。 想知道香港流行曲如何貼地又國際化,可以看看以下文章的詳細介紹: 文化再發現101|在那遙遠的附近:香港流行音樂文化 這麼近那麼遠

    每逢農曆新年,親朋戚友一起玩紙牌遊戲,都會學電影情節搓一搓紙牌然後講「各位觀眾!五條煙」,之後再補充一句「當堂嚇一跳,然後得啖笑」(《賭聖》);又或是電視被佔用時,會向天花板大叫一句「無電視睇就世界末日喇!慘無人道呀!」(《家有囍事》),甚至郊遊看風景時會忍不住說一句「香港真係好靚」(《英雄本色》),這些經典對白都來自香港電影。 打響名堂的香港電影實在有太多,從《七十二家房客》到功夫片、警匪片、殭屍片、再到新浪潮電影,甚至歐美許多電影都有香港電影的影子,邀請香港著名武術指導參與荷里活大製作。至於亞洲地區(例如日本、台灣),不少綜藝節目也有仿倣香港的電影情節,甚至有YouTuber節選經典片段來認真分析。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寓樂頻道推出的【文化再發現101】系列,第九集:《瞧潮香港60+:開電視...

    銀幕明星那麼耀眼,金童玉女的故事如此引人入勝,觀眾看完劇集與電影,想將他們如此美好的畫面收藏在家?當年的媒體經營有道,印刷多種雜誌訪問明星,預告新劇、新戲,刊印劇照、海報;1970年代就有許多大開本的文化雜誌、小開本婦女雜誌,甚至連小朋友都照顧得當,出版多本內容健康、圖像吸引的刊物。 到了1990年代,以青少年為對象的明星雜誌出版,更印刷大量明星卡,網羅大歌手、小藝員;只要曾亮相電視台或有一支歌在電台播放過,都會在明星卡上出現,明星卡背後就印上歌詞。收藏在一部俗稱「扭卡機」的機器內。這種印刷品有幻彩閃閃效果,還有燙金、燙銀、透明、夜光,不少粉絲都把心儀的明星收藏在錢包裏,好好珍重。 由舊電視到大銀幕、從卡式帶到MP3,現時手機的功能通通可以包辦,唯一不變的是香港影視音樂文化,仍是親朋戚友之間...

  4. 2017年3月28日 · 1. 一星期前,《四重奏》曲終人散,大結局捨不得看。. 《四重奏》堪稱 10 年來日劇界最高質、最精緻出品,深信未來幾年,很難再有另一齣日劇能與此佳作相提並論。. (《四重奏》電視劇照). 縱有睽違四年再拍劇松隆子,亦有創作《東京愛故事》 ...

  5. 2022年11月12日 · 撰文:盧凱瑤. 出版: 2022-11-12 20:15 更新:2022-11-12 21:11. 29. 亞洲電視的經典作品我和殭屍有個約會》,於1998年首播劇集大受歡迎6年間更開拍了一共3輯由尹天照萬綺雯楊恭如等主演。. 早前已全數在Disney+上架更有消息指劇集將會在今年10月 ...

  6. 2017年10月29日 · 第八位-《巾幗梟雄》 一套劇要做「神劇」有很多元素,收視好、獎項多、金句深刻雖然不是必然指標,不過也有一定指標性。2009年《巾幗梟雄》,最高收視有47點,在頒獎禮共獲得6獎,分別是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喜愛的電視男角色、最佳劇集及飛躍進步藝人獎,金句更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