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9日 · 礁溪鄉德陽村的高齡者比例相當高,姚玟的30多位學生中,最年輕的阿媽70歲、最年長96歲,近半數因喪偶或子女長年在外地工作而獨居,5~6位患有失智症。 年紀可以當其孫女的姚玟回憶,起初最挫折的是台語不夠溜,但4年下來,已能和阿公、阿媽對答如流。 而對阿公、阿媽來說,提筆比拿鋤頭還困難。 教室一側,84歲的春子和76歲的寶玉邊畫,邊從抱怨老伴聊到鄰里趣聞。 春子阿媽說,畫畫課好玩,但她不像寶玉讀過書,「伊攑過筆的較會曉畫。 」寶玉阿媽則笑回,「讀冊時不愛畫,頭先來上課,攑筆時會流汗!

  2. 2024年2月9日 · 布袋戲的形式從操著30公分手掌大小的戲偶在廟口前演出的野台掌中戲到1960年代布袋戲首度搬上電視演出出現影視布袋戲」。 1970年代起布袋戲人間國寶黃俊雄為了演出效果將戲偶加大。 如今「影視布袋戲」以80公分戲偶演戲,大型戲偶造型、表情都更為精緻,也能吊鋼索、打燈光、煙霧,並用剪接,做出各種不輸真人電影的細節鏡頭特寫,還能CG合成絕招特效。 現在台灣的影視布袋戲,最知名的當屬布袋戲世家「黃家」出身的霹靂布袋戲、金光布袋戲──前者近年與日本合製《東離劍遊紀》登上國際舞台,電影 《素還真》 更拿下第59屆金馬最佳造型設計獎;後者則在2009年起以 《黑白龍狼傳》 、 《天地風雲錄》 對劇情重開機後,以史豔文、藏鏡人等角色在兩岸三地培養了大批粉絲。

  3. 2016年4月15日 · 近日,77名在肯亞從事詐騙活動的人士被遣送中國,其中45人為台灣人,此舉挑動了兩岸關於主權的敏感神經,已經隱然發酵成為風波。 不料, 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隨即採訪其中2名涉事台灣人士 ,更依照近年來越來越流行的電視認罪慣例, 讓2名台灣人亮相央視 ;在節目最後,這2名台灣人更如 香港銅鑼灣書店老闆桂民海 、 瑞典NGO人士達林 (Peter Dahlin),以及眾多中國維權人士一樣,當場認錯道歉,成為「央視審判」的最新受害者。

  4. 黃偉強/從政治力到民間力:台灣媽祖遶境的時代意義. 跟隨白沙屯拱天宮媽祖前往北港進香的信眾。. (攝影/林彥廷). 每年農曆的正月至3月是媽祖進香的旺季,原本這段時間各地的媽祖信徒正蜂擁的前往各地媽祖廟進香,而大甲媽祖與白沙屯媽祖的進香理應 ...

    • 迷因、狗血與陪伴:台語八點檔吸引年輕觀眾的三位一體
    • 「即拍即播」流水線 vs. 跟時間賽跑的人們
    • 協力翻玩:年輕人用社群造出八點檔「邪典」次文化
    • 新世代讓「鄉土劇」迎來二次演化?

    網路社交平台Instagram(IG)有個專頁名叫「台八成果發表會」,裡頭有超過400張的迷因梗圖,素材全都來自台語八點檔。經營者八八(化名)是社工系三年級的大學生,目前IG已有接近2萬5千名的粉絲,她最初也沒想到此專頁能引起迴響。 八八說,台語八點檔常會出現荒謬片段,「大家會吐槽這個畫面怎麼長這樣,或是演員的情緒表達很有張力,看的當下就會想說,我看到考卷的情緒,跟演員拿到DNA報告的情緒是一樣的,」即便現實生活中沒有天天做親子鑑定,戲劇裡的情緒卻可以套用在生活情境,「我會把它們連結在一起做出來,但不會刻意,因為那是很自然而然的東西。」 吐槽和惡搞是看八點檔的特殊樂趣之一。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副教授楊乃女,10年前就研究台語八點檔觀眾的網路行為,她形容這是一種遊戲,透過二次創作得到更多參與感...

    走進挑高的攝影棚,上有滿滿燈光、下有諸多線路,這是電視機的另一邊,觀眾看不見的製造工廠。 台語八點檔的常態是今天拍、明天播,極限時可能還壓縮在同一天裡。為了不開天窗,每日拍攝都有3至4組團隊同步進行或輪流接力,2組棚內、2組外景加快拍攝速度,棚內場景隨著劇情變化拆除或新建。龔美富說,《台灣霹靂火》時代的編組只有現在的一半;此外,為了讓演員拍一次就搞定且利於後製,棚內拍攝都是4機作業,以便捕捉不同的角度和鏡位。 首次接下台語八點檔的演員許明杰,過去也有偶像劇拍攝經驗,但他坦言八點檔的速度跟壓力是其他戲比不上的,「沒有可以給你等待的時間,因為攝影師在等你、導播在等你,所有人在等你,大家只想趕快拍完、趕快下班。」許明杰形容八點檔就像戰爭,沒充足時間準備就得提槍上陣。 軋戲的時候,早上6點出外景,中...

    台語八點檔前進網路戰場是不得不為的策略。 龔美富表示,網路社群討論確實能帶動電視收視率成長,尤其三立八點檔的觀眾群有6成都在55歲以下,是最受影響的一群,「聲量和收視率是成正比的嘛,昨天討論區特別熱,曲線就會特別高,表示年輕人沒有出去玩。有時候八點檔會變成一種話題,第二天上班或上課的時候,就會講到昨天的橋段,熱度就會愈來愈熱。」 關於成為網路討論的熱點,許明杰算是經驗老道,由黑翻紅的滋味他嘗了兩回。 他飾演的顏聖元最初是和女主角戀愛的正派角色,但不討網友喜歡,引來演技不佳的批評,甚至直接到他個人Facebook留言謾罵。台語八點檔演員被網友人身攻擊不是新聞,許多演過「壞女人」的演員都曾因觀眾太入戲而被針對,許明杰說,演正派還被罵得一文不值就很少見了。 網友的「指教」讓他決定來個翻轉,「那時候...

    原本目標群眾是中高齡族群的通俗劇,卻因逐漸綜藝化和網路社群的高互動性,成為年輕世代翻玩的對象,佔比逐漸提高的年輕觀眾讓台語八點檔有了不同以往的形象。 至今仍有人習慣將台語八點檔稱為鄉土劇,即便它從早期描繪台灣鄉土民情的戲劇誕生,如今也有了迥異面貌。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碩士生陳誼安深入分析鄉土劇文本,她指出以2000年為界,台語八點檔有巨大轉向,透過提高中、英文的比例、去除「台味」元素來打造更「時尚」的形象,除了希望把戲劇銷往國際市場,也是為了拓展台灣的觀眾群。 如果說,2000年是製作方由上而下發動台語八點檔的第一次演化,20年後的現在,年輕人的積極參與帶給它第二次轉變的可能,他們由下而上提升了觀眾參與的重要性,讓戲劇為他們的偏好服務。 今年37歲的成遠(化名),大學時就熱衷於台語八點檔,隨著...

  5. 2023年8月5日 · 2023年要再演孔明,應該如何演? 談「忠孝節義」對現代觀眾而言可能疏離無感;講「英雄無敵」來造神是否了無新意? 於是《臥龍》捨棄了上述豐功偉業,選擇了劉備死後、諸葛亮輔佐阿斗的時代,並以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的視角回望父親生平,把諸葛亮從英雄的神壇上請下,直寫人性中的各種情感。 劇情從諸葛亮已然過世的「後臥龍時代」開始──當天下已然三分,蜀漢彷彿已從亂世進入太平時代;然而實際上,各國都仍懷有一統天下的野心,看似偏安的盛世實則暗藏凶險。 對百姓而言,諸葛丞相已然仙去,為了安慰自己生活還是會好好地過下去,他們把希望寄託在「臥龍之子」──諸葛瞻身上。 但諸葛亮在兒子8歲之時就已溘然長逝,諸葛瞻對父親一點也不熟,只能從眾人的描述中,一點一滴拼湊父親印象。

  6. 2023年8月13日 · 走過80年代跨國販嬰、數不盡的私下收養黑數,他們充滿荊棘的尋親路. 2023.8.13 最後更新. 134,976人──這是台灣1981~2011年間,登記在內政部戶政司的「被收養」孩童人數。. 但這項數字無法顯示,在戶籍制度混亂、販嬰事件最猖狂的1980至1990年代,那些被人口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