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3月20日 ·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一般心臟醫學科主治醫師郭志東解釋:「這是一種症侯群,代表系列症狀和體徵的集合,特點是當病患久站時會出現令人不適的症狀,例如頭暈和心悸,這些症狀在醫學術語上稱之為直立不耐受。 「姿位直立性心動過速症侯群」(POTS)主要出現需要久站的族群,通常影響 15 -50 歲的女性為主,臨床上常見的症狀通常都是站著出現,包括: 頭暈. 昏厥. 全身乏力. 注意力不集中. 心悸. 除了感到心臟砰砰響,快速地跳動之外,不少患者還會反應經常會出現 頭痛 、消化系統毛病,像是腹脹、便秘、失眠,甚至引起 呼吸困難 、疲勞而導致的運動不耐受。 新冠後遺症也有「直立性心動過速症侯群」

  2. 2024年4月24日 · 「神經纏套(nerve entrapment)」是一種周邊神經被鄰近組織壓迫而產生神經學症狀的疾病。 人體的神經從脊髓出發後,往周邊分支時會穿過筋膜、肌肉與骨頭和軟組織間的縫隙,如果有些地方天生比較狹窄,或是有增厚的結締組織,神經就會被緻密的組織夾住。 當平日的活動,包含長時間反覆的動作,讓神經跟周圍較硬的組織一直摩擦,就會在周圍產生疤痕組織及增生血管而引發不適。 神經纏套的常見症狀包括:神經支配的部位麻木、感覺變遲鈍、尖銳的局部疼痛或燒灼感、像被針尖刺到、輕輕碰觸即感覺異常疼痛、脹痛、痠脹、緊繃、局部肌肉無力及關節活動受限等,且可能會慢慢往四周擴散。

  3. 2018年11月16日 · 這9種症狀中了4種,你可能是慢性疲勞症候群! 日期:2018 年 11 月 16 日 作者: 盧映慈. 每天都覺得睡不飽,可能已經是上班族的通病,但就算作息正常,也有可能還是一樣有睡不飽的問題,其實這可能是得了「慢性疲勞症候群」,尤其找不到明確、單一原因的時候,就要注意可能是這種複雜重重的生理問題。 找不出單一原因的病. 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有很多不同種的定義, HEHO君以前的文章《 再怎麼樣都睡不飽,你可能得了慢性疲勞症候群 》中有提到,醫學界還沒有普遍接受的「慢性疲勞症候群」診斷標準,也還沒找到引發慢性疲勞的單一因子,所以有人認為,CFS是排除所有其他疾病可能的「新病」,也有人認為,它就是多種原因交雜造成的疾病。

  4. 2023年6月7日 · 有效增肌減脂的新選擇. 針對目標放在增肌的健身族們,康鈞尉建議有氧運動的頻率控制在一週 1-2 次,每次 20-30 分鐘,不要超過一小時;或是用現在很夯的 HIIT,也就是 「高強度間歇訓練(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取代長時間低強度的有氧。 康鈞尉表示,因為 HIIT 使用的能量系統,以及神經徵招的方式與重訓類似,可以降低對爆發力的干擾,還有合併心肺訓練的減脂效果。 營養補充不可少! 要動也要打好基礎. 現代人追求增肌減脂,不僅是健康上的考量,也會希望穿衣顯瘦、脫衣有肉,康鈞尉補充,除了運動的選擇和順序外,營養也佔有一席之地,熱量的消耗和攝取是最根本的,比起琳瑯滿目的營養增補劑,先顧好該吃的碳水、蛋白質、脂質更為重要。

  5. 2020年9月9日 · 身體有腫瘤分泌性荷爾蒙. 想要預防孩子「性早熟」,該怎麼做? 侯家瑋說,性早熟是很多因素綜合起來的問題,除了上述提到的疾病之外,飲食、生活習慣其實都會影響,所以如果要控制性早熟,建議還是要「多管齊下」比較好。 疾病排除. 先確認孩子只是單純的性早熟,不是疾病造成。 檢驗高度. 如果孩子的身高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可以以先觀察、改變生活作息為主。 如果已經開始大幅落後,就建議要使用藥物治療。 如果是中樞性性早熟,因為是腦下垂體的失調,所以會用針劑的方式來刺激腦下垂體;如果周邊性性早熟,是子宮卵巢等性器官的早熟,所以會使用口服藥物來控制。 飲食控制. 包含眾多含有性荷爾蒙的食物,都建議「少吃」或是「不要吃」。 山藥、雞皮、雞屁股、補品、動物性油脂. 豆漿、黃豆(不要天天吃很多,少吃)

  6. 2021年7月5日 · 除了心跳過快的問題之外,心房顫動也是非常危險的心律不整症狀! 當右心房的竇房結失效,會讓心跳顯得微弱無力,無法將血液打到心房、心室,讓血液滯留在心房,導致心臟產生血液凝結,就很容易發生 血栓 ,而血栓很可能流動到全身造成栓塞,因此心臟病發作死亡的風險是正常人的 2 倍,發生腦中風的機率則是正常人的 5 倍。 造成心跳過快的原因有可能是身體變化所引起的生理反應,例如運動過後,天氣太熱太冷,熬夜造成睡眠不足,但如果心跳過快同時出現心悸、頭暈、胸悶、胸痛與氣喘等症,就有可能存在其他的身體問題,像是 高血壓 、貧血或 甲狀腺亢進 ,都會出現心跳過快的症狀,此時就要儘快就醫檢查,找出病因進行診治。 做好 5 件事,改善心跳過快的問題.

  7. 2019年2月21日 · 這種疾病通常是因腰椎椎間盤突出壓迫馬尾神經叢造成,而其他原因則包括彎腰提取重物、外傷、腫瘤、骨折或脊椎孔變窄引起,還有因為開刀所造成的後遺症。 馬尾症候群 好發族群是40歲以上、在辦公室每天久坐的上班族,還有脊椎退化、椎間盤突出等病人也容易罹患此病,男性的發病率要比女性高。 如果出現突發性腰背痛、臀部麻痺,並伸延到大腿、小腿、足部和大小便失禁等症狀,就務必儘快就醫診治。 如何確診馬尾症候群? 而要確診馬尾症候群,除了評估肢體穩定度、感覺、肌肉強度、肌腱反射、肢體協調度的身體檢查之外,也可能會透過X光,磁振造影(MRI)掃描和電腦斷層(CT)掃描,來幫助評估病況。 如何治療馬尾症候群? 目前要治療「馬尾症候群」還是以 保守治療為主,包括臥床休息、服用止痛藥、穿戴背架及復健物理治療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