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9日 · 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於總統府內宣誓就職,與前總統英文一同步出總統府向與會貴賓、民眾揮手致意。 (攝影/陳曉威) 比較賴清德與蔡英文的就職演說,賴最大不同在於提到「中國」7次、「中華人民共和國」1次,這在蔡兩次就職演說中從來沒出現過;而賴提到台灣高達79次,遠遠超過蔡英文。

  2. 2024年1月11日 · 王宏恩從催票率分析,4年前投給英文,2024卻沒投給賴清德的選票,多流向民眾黨,而柯文哲多於民眾黨的選票可能瓜分自泛藍。 此結果可能為民眾黨帶來哪些隱憂?

  3. 2017年3月12日 · 其實,原民會這次「傳統領域劃設辦法」的公告,主要是為了因應《 原住民族基本法 》第21條中所提: 「政府或私人於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及其周邊一定範圍內之公有土地從事土地開發、資源利用、生態保育及學術研究,應諮商並取得原住民族或部落同意或參與,原住民得分享相關利益。 因此,「諮商並取得原住民族或部落同意或參與」以及「劃設原住民族土地的範圍」是落實原基法第21條的兩個互補條件,缺一不可。 相當程度上,前者的諮商同意程序才是真正會咬人的老虎牙子,而後者僅是行使諮商同意權的基礎條件而已。

    • 衝擊:擋人升遷,破壞文官體制
    • 憂心:缺乏遴選制度,就會任用私人
    • 質疑:三級機關僅是執行單位,不該任用政務首長
    • 專訪】施能傑談三級機關首長雙軌制爭議

    許多人痛批這項修法會「破壞文官體系」,所指的是公務員升遷之路被阻擋。前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管中閔說:「請問你,原來的事務官期待可以到達那一級(三級機關首長)的路就斷掉了,他的想法會是什麼?」施能傑承認,修法通過後的確會阻擋某些人的升遷,但他認為這不應該是修法與否的首要考量。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蘇偉業也認為,應該以公共利益為考量,文官的升遷與否不應該是議題。只是蘇偉業也提出另一個擔憂,這樣負重的職缺,其實並沒有很好的薪資條件,對於外界優秀人才來說並沒有吸引力:「有多少外界高階專業人士願意投身政務,一個月拿十幾萬,並常常被政治問責?」也就是說,修法後,若沒有搭配調整薪資條件,也許無法達到預期擴大人才庫的效果。

    如果擴大政治任命的法案經立法院三讀通過,未來三級機關首長的任用,既無需經過國會同意,也不會有公開遴選制度。也就是說,政府想要用誰就用誰,這也引發「封官」的質疑。 「有人擔心說,政黨政治一定會有任用私人。我覺得台灣的民主政治要慢慢成熟:所謂的政務體系,就是由選上的人基於各種理由找了一票人來。這票人如果做不好,就走人,連被選上的首長都要走人。你說這叫不叫分贓?分贓這個字眼在台灣是非常負面的,我會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施能傑說。 施能傑也表示,《憲法》並沒有規定政務首長的任命需要國會同意,因此未來也不會有國會同意才能任命的機制,但是哪些機關符合雙軌制標準,還是會經過立法院同意。 由於顧及到台灣民眾「若非任用文官,就是酬庸私人」的觀念,因此行政院沒有計畫將三級機關全面改為政治任命,以免有太大反彈...

    為什麼二級部會的首長可以政治任命,但三級機關卻遭到反對?標準在哪? 反對三級機關首長政治任命的人主張,三級機關只是執行部會決策,說穿了就是辦事的人,不需要跟執政黨共同負擔政治責任。一位不願具名的學者認為:「政府為何要有強大的三級機關?這種遠離政治指揮系統的組織設計,是因為政策執行本身沒有太多政治爭議,也不應該需要太多政治考量。」他擔憂修法若通過,政務影響執行細節,未來三級機關首長是不是得和執政者到處跑選舉? 然而,施能傑並不認同三級機關僅有執行功能,他認為許多政策都在三級機關成形,部會僅是蓋章通過:「你檢視台灣所有的部,大部分的部把責任都交給三級機關,『部』經常是空洞化的。像是健保政策是在哪裡發起?很多執行面、政策面都在三級機關,錢跟人大多也放在三級機關。」他的論點是,負責重大政策制定、擁有...

    報導者(以下簡稱報):以前政府上任,只有一級機關(五院)及二級機關(部會)首長會政治任命,為什麼現在連三級機關都要政治任命? 台灣雖然民主,但政府的人事制度從來沒有重新思考:台灣從威權變成民主政府,需要什麼樣的政務體系?在政黨高度競爭的情況下,你的政務體系難道還要跟以前從來不用改選的威權時期完全一樣嗎?這是我們現在做這件事的初衷。 台灣政府永遠在輪替,這些人民選出來的行政首長,需要什麼要的班底來協助他、執行他的政策? 我們來算一下,一個由選民選出來的總統,有多少人可以幫他完成政策?其實不多。所有的部會,都只有一個部長、一個次長、一到兩個政務次長。不論大部會或是小部會,都只有3、4個人要領導下面的文官體系。 台灣是總統制,所以總統需要一票人,來執行他的政策。對總統來說,如果要執行選舉的政見,只...

  4. 2022年2月27日 · 總統英文表示,之後將提高層級由行政院扛起執行責任。 今天,50多個民間團體在台北日新國小集結,以「拆除威權・起造新國家」為號召,再次走上街頭紀念二二八。

  5. 晚年同樣奔走四方、致力於見證歷史的蔡焜霖回憶:當年師範學院(今台灣師範大學)畢業的盧兆麟,與經濟專門學校(後改制為台灣大學法學院商業專修科)畢業的陳英泰,是台籍政治犯中學歷最高,也受到官方密切監視的對象。

    • 特務J 蔡依林1
    • 特務J 蔡依林2
    • 特務J 蔡依林3
    • 特務J 蔡依林4
    • 特務J 蔡依林5
  6. 2016年1月16日 · 59歲的英文,今晚贏得生命中最重要一場選戰,成為華人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 在近690萬支持者的淚水中,開啟了台灣民主新時代。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