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姚立德 (1962年9月4日 — ), 臺灣 教育界人物。 現任台北科大電機系講座教授、 考試院 考試委員 。 曾任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校長、 教育部 政務次長、曾三次代理 教育部 部長。 生平. 姚立德於1962年出生 [1] ,1977年,15歲時國中畢業時,同時考上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和臺灣省立臺北工業專科學校(今改制為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當時身為職業軍人的父親因家境經濟問題,請他選擇讀國立臺北工專。 減輕家中負擔。 為了賺取讀書的生活費,在1977年專一、及在1978年專二暑假期間到台北縣的 三重 的糕餅店打工(半工半讀),在1979年專三起,因學校無法提供學生宿舍,姚立德則到貿易公司擔任夜間的保全警衛工作,在晚上巡邏後就在貿易公司沙發上夜宿。

  2. 從1992年至2019年教授學生課業,已經有27年之久時間。 博士,勤於學校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並歷任教務處的註冊組長、機電學院院長、機電科技研究所所長、教務長、副校長、國科會工程處諮議委員、經濟部技術審查委員會委員、經濟部電機工程國家標準技術委員會委員、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董事等職職務,並曾任教育部招生策進總會執行長、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副主任,行政歷練豐富並多所建樹。 [1] 。 2011年2月10日,姚立德博士開始擔任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校長 一職。 2017年初,姚立德校長轉任借調至教育部做政務次長職務 [3] 。 2017年,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 曾批評高職端的 學科能力競賽 及其他類似性質比賽「讓師生疲於奔命,更耗費大量人力與經費」,引發準備競賽對於教師教學負擔的質疑。

  3. 姚立德 學 歷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 電機博士 職 稱 講座教授 無 E-mail 研究室 綜科館314 分機2174 傳 真 (02)27317187 專業領域 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智慧型控制、智慧型電網 網頁連結1 智慧型控制實驗室 ...

  4. 2023年10月7日 · 姚立德 (1962年9月4日 — ), 台湾 教育界人物。 现任台北科大电机系讲座教授、 考试院 考试委员 。 曾任 国立台北科技大学 校长、 教育部 政务次长、曾三次代理 教育部 部长。 生平 [ 编辑] 姚立德于1962年出生 [1] ,1977年,15岁时国中毕业时,同时考上 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 和台湾省立台北工业专科学校(今改制为 国立台北科技大学 ),当时身为职业军人的父亲因家境经济问题,请他选择读国立台北工专。 减轻家中负担。 为了赚取读书的生活费,在1977年专一、及在1978年专二暑假期间到台北县的 三重 的糕饼店打工(半工半读),在1979年专三起,因学校无法提供学生宿舍,姚立德则到贸易公司担任夜间的保全警卫工作,在晚上巡逻后就在贸易公司沙发上夜宿。

  5. 北科大姚立德教授便在能源管理領域擁有非常豐富的研發成果並且將其技術落實在產業及生活中真真正正讓每一分能源作最有效的運用。 以下就三項技術予以介紹。 中小型冷氣節能控制器. 節約能源為當前全球面臨的課題,然而台灣夏季炎熱、溼度高且時間長,夏季時空調負載可高達該建築物總電力負載之40-50%。 其實無論是大型中央空調主機或小型冷氣機,其節能所需之節能控制系統成本不高且省電可觀,投資效益高且成效顯著。

  6. 2020年5月29日 · A. 姚立德簡歷 . 一、 基本資料. 性別. : 男 年齡 : 57 歲(年齡計算至109 年5. 黨籍 : 無 出生 年月日 身分證 統一編號 : 民國 年 月 日. : 電話 :通訊地址 : 月. 29 日) 二、 適用考試院組織法第四條第一項第一款資格:「曾任大學教授十年以上,聲譽卓著,有專門著作者。 說明 : (年資計算至109 年5 月29 日) 86 年8 月1 日審定教授資格,並自86 年8 月1日起受聘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專任教授迄今逾20年(106.03.06-108.01.13 留職停薪借調教育部),有專門著作。 三、 現 職.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86.08.01 -迄今) 四、 專 長. 科技資訊、文化教育、行政管理. 說明.

  7. 博士,勤於學校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並歷任教務處的註冊組長、機電學院院長、機電科技研究所所長、教務長、副校長、國科會工程處諮議委員、經濟部技術審查委員會委員、經濟部電機工程國家標準技術委員會委員、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董事等職職務,並曾任教育部招生策進總會執行長、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副主任,行政歷練豐富並多所建樹。 [1] 。 2011年2月10日,姚立德博士開始擔任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校長 一職。 2017年初,姚立德校長轉任借調至教育部做政務次長職務 [3] 。 2017年,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 曾批評高職端的 學科能力競賽 及其他類似性質比賽「讓師生疲於奔命,更耗費大量人力與經費」,引發準備競賽對於教師教學負擔的質疑。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