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4月25日 · 1. 在子女年輕時就把財產給予他們. 如果有子女,「零遺產計劃」中應該考慮幾多歲把財產分給他們,及分配多少,並且確保在子女們最需要的時間給予他們。 當自己年齡漸長,子女也會變老,例如自己80多歲時,子女已經50歲或60歲,可能已經度過了人生最艱難的時刻,他們自己也可能已經累積到一定財產,這個時候再給予他們一大筆遺產,意義沒有那麼大。 根據書中引述聯邦儲備委員會調查發現,任何收入人群,將財產傳承給下一代人大多數會選擇在繼承人60歲左右。 事實上,一個人從贈予禮物中獲得快樂最多的是在30歲左右,隨著年齡增長,將金錢轉化為愉快體驗的能力會減弱,這也是所謂的「金錢效用」。 書中提到,將錢贈予子女最佳的時間是在他們25歲至35歲之間,太遲無法產生大影響,太早容易浪費錢。

  2. 2020年5月23日 · 原本最低微不過的倒垃圾生涯,卻因三件事改變了林家駒的想法,更改寫了命運。當年,林家駒的母親患上一個很可怕的病,30幾歲病發,直至40幾歲才驗出是紅斑狼瘡症。林家駒形容,母親當年病得就快要死。

  3. 2021年9月16日 · 林昶恆(Alvin)在金融服務機構累積了近30年工作經驗,現時是一名獨立專業理財教練(Money Coach),為不同機構提供正向理財教育,講座演說和培訓課程,亦提供個人理財人生咨詢,每年獲邀出席各類活動超過200場。

  4. 2024年5月19日 · 「吸引力法則(The Law of Attraction)」是近年來極其流行的概念。 源自一本名為《秘密》的暢銷書。 簡單來説就是:只要你對一件事的執念夠強,並把握機遇,就可以吸引到你想要的任何事物——人生中的所有成敗得失,都是你自己吸引的。 放到財富中來看,就可以説是:只要你對財富的執念夠深,那麼錢自然會來找你。 你不「貪」,錢不來。 這當然不是說躺在床上發夢便可以擁有財富。 比爾蓋茨、朱克伯格退學創業的經歷已經是老生常談:你對財富的執著會趨勢你去深度瞭解賺錢的方法,因此對於時代的風向便能更加靈敏。 洛克菲勒:貪婪大有所為. 這便是富人都看似「貪得無厭」的原因:金錢觀自洽,對財富有追求,而已經獲得的財富進一步佐證自己金錢觀的正確性,自然對金錢的執念愈深。

  5. 2019年7月17日 · 今次逃犯條例修訂,對林鄭政府來說是一場大敗仗,政策本身固然有問題,更暴露政府宣傳公關工作的嚴重不足。 【原文:修例吃敗仗 林鄭宜重建心戰室?(收費文章)(附作者觀點結論)】

  6. 2024年6月13日 · 福布斯指,在福布斯億萬富豪榜上的813位美國公民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是在盛產億萬富豪的美國大學中獲得本科學位的。 這批精英大學包括兩所加州私立名校、兩所公立名校和8所常春藤名校中的7所。 賓夕法尼亞大學是擁有最多億萬富豪本科校友的學校,共培養了36名億萬富豪,其中約三分之二就讀於沃頓商學院。 擁有最多億萬富豪本科校友的美國大學. 福布斯亦介紹了 各校知名億萬富豪本科校友︰. 賓夕法尼亞大學. 賓大培養了Tesla創始人Elon Musk、前總統特朗普、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Apollo Global Management)的聯合創始人Marc Rowan和Josh Harris。

  7. 2024年4月25日 · 35歲財富自由. 重來他想拼情商 「能富10倍」 2016年,35歲的Steve Adcock辭職了——當時他已經擁有90萬美元(約705萬元)的儲蓄。 如今,42歲的他只是偶爾工作,其凈資產也增長到130萬美元(約1018萬元)。 可以說,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他在理財方面做對了很多事情。 然而,Steve Adcock向CNBC表示,有1件事他希望自己能在20歲出頭就明白——如果這樣,他能讓自己富得更快,甚至擁有更多財富。 「相比智商,你的性格能讓你更富裕10倍,」Adcock表示。 「我從我的職業生涯中領悟了這個道理,雖然明白得很遲,但我非常確信這點。 毫無疑問我和一大幫聰明人工作,但這些在 辦公室中最聰明的人往往並不是升職加薪的人選。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