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2月2日 · 在台灣要轉型工業 4.0 的年代,其實人事管理的智慧化非常重要。 許多傳統製造廠認為只要讓機器連網,基本上就等於轉型成功。 不過管理決策、人才培育這些與「人」高度相關的面向卻被忽略了。 工業 4.0 背後的精神,是分散式決策,各組織或單位依據足夠的資訊來合作。 尤其需要重新設計管理階層與員工協作機制。 例如,在工廠的生產線上,以往人事不會特別注意到哪條生產線投注人力與產能之間的產值比較、哪條產線或是部門的離職率偏高? 但是透過 TUBE 平台,把排班、打卡、請假、薪資的資訊全部都結合在一起,一眼就可以看出企業投入的資源與員工的產出是否成正比,甚至可以做出調整的決策方案。

  2. 2019年12月9日 · VO 精選好書 2019-12-09. 《VO》導讀: 日常生活中,時常會遇到別人的質疑或批評,雖然明知應該要理性看待,但有時還是會不小心因莫名的攻擊而發怒,甚至是反擊對方。 TED 演講近 450 萬人次觀看的講者卓杜立 ,提出活出領導力的 6 個關鍵價值,其中之一就是「格調」,他認為如何回應別人的攻擊,反映了一個人的成長與自由度,而「有格調地」回應,正是獲得快樂與成就的關鍵。 文/TED Talk講者 卓杜立. 第一天領導力共揭開六個價值,格調是被我第一個納入,成為培養個人領導文化的價值之一。 早在我能夠清楚對個人領導文化下定義之前,我就知道自己希望這輩子能夠實踐「格調」,而這想法主要是源自一位男,他叫克萊許.戴維斯(Crash Davis)。

  3. 2019年7月5日 · 1989 年是解嚴後兩年,那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沒有經歷過解嚴的年輕世代,可能會有一個錯覺,覺得 1987 年的 7 月 15 日,政府一聲令下戒嚴令正式廢除,家家戶戶出門走到大街上,發現大家都還活著非常高興於是張燈結彩互道恭喜。 不! 這又不是什麼年獸的故事。 把你的鞭炮收起來。 解嚴之後,人民的生活並沒有什麼顯著的改變。 政府要對付人民,方法多得是。 1988 年 520 農民運動,便衣軍警混入抗議民眾中開始滋事、與警察抗爭,街頭處處濺血,而只能收看官方政令傳聲筒的三台新聞的民眾,只是義憤填膺地認為民進黨與南部暴民帶頭襲警、使用暴力、破壞秩序。

  4. 2021年2月5日 · 今天介紹的美國新創 Opus12 ,創辦人小時候經歷了工業汙染的陰影,到史丹佛大學攻讀電化學之後,和朋友的一次閒聊,讓她跳脫思維,意外激盪出一個大膽的創業想法,這項創業後來讓 Opus12 成功進入美國知名加速器 Techstars,團隊甚至被 NASA 相中,加入了火星資源研究計畫! 這個精采故事,是怎麼開展的? (責任編輯:徐宇儂) 本文經 創新拿鐵 授權轉載. 作者:Howie Su. 環境保護,是我們越來越在乎的議題。 很多新創公司也因此在這上面著墨,尤其是製造業更積極的使用更環保,甚至可以循環利用的原料。 美國公司 Opus12 也正朝著這個方向前進,而它使用的「原料」竟然是由工廠排放出的廢氣! 而它們的技術,未來還可能讓人類能利用火星上的資源。

  5. 2020年7月15日 · 1. 「職業類型」 2. 「產業類型」 3. 「公司類型」 接下來我會根據上述三種類型來一一闡述,分享自己的實際經驗與做法。 1. 「職業類型」 如果你問我,第一份工作的職業類型要選擇哪一種比較好,我絕對首推「業務」類型的工作。 當時出社會的我,雖然沒有一技之長,但已經有意識到「業務」工作對於未來職場的重要性與發展性;舉凡你要面試、你要晉升、你要銷售商品、你要銷售服務、你不想只領死薪水,這一切的一切,當你踏入「業務」工作的時候,都可以開始學習,開始磨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業務可以磨練自己的「軟實力」。 我很常開玩笑的說:「以後我的小孩考試的分數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軟實力,就是他是否可以保有自信並和諧的與人相處。

  6. 2017年7月14日 · 【快來看AI 學走路! 】Google AlphaGo 模擬人走路,滾帶跑各種淒慘摔法都摔不死他. 36氪. 2017-07-14. 分享本文. 你走路的時候是這個樣子嗎?

  7. 2020年3月10日 · 「人生說穿了就是一場綿長的練習。 」《練習的心境》:專注體驗,拿掉壓力滿載的期待. 圓神書活網 2020-03-10. 《VO》導讀: 如同《原子習慣》作者推薦《 練習的心境 》時所說的:「祕訣在於實踐,而非緊抱著目標。 若能專注在體驗人生歷程,無論是追求個人理想或面對逆境,原本因為執著於目標而產生的壓力和焦慮都會大為減輕。 (責任編輯:戴相文) 文/練習心境學院創辦人 湯姆‧史坦納. 人生說穿了就是一場綿長的練習,構成日子的其實正是不斷調整身心方向的努力歷程。 大家都知道,學習樂器或要練出扎實的高爾夫球揮桿技巧等技能,都少不了耐心。 可是其實人生這趟旅程就在要求(甚至是強迫)我們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克服挑戰,以達到熟習的程度。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