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一個曾在媒體圈電影界時尚界工作的女子 一個在國外生活17年的媽 一個看到用到好東西就想推廣介紹給朋友的營銷人 終於又回來台灣了 因為小孩就學 開始關注台灣雙語教育。. 看作者所有文章.

  2. 2023年1月10日 · 「相交要用心、帶人要帶」,唯有打從心裡願意服從和尊敬,這種能力才能發揮到極致,也是一種能夠鼓勵、啟發和幫助他人的高EQ人際交往能力。

  3. 2022年3月22日 · 男人和女人天生在感情世界的行為模式就是不同的,當男人在婚後將熱情冷卻、由浪漫轉為理性生活的同時,女人卻才開始打開心門準備享受浪漫。

    • 方宥心1
    • 方宥心2
    • 方宥心3
    • 方宥心4
  4. 2023年8月24日 · 你怎麼顧小孩的! 晚上沒有好好顧被子,都著涼了! 有一種擔心,是阿嬤覺得擔心. 為什麼發燒不趕快讓他吃藥、塞劑退燒? 燒這麼久,腦子會燒壞啊! 這是把小孩帶回婆家時,媳婦跟先生很常聽到的話。 在小孩的教養和管教上,每個時代都有不同觀念,兩代教養方式常常存在著明顯差異,在小孩管教的界線上如何尋求平衡,則變得更具挑戰性。 婆婆跟媳婦該如何融合彼此觀念? 又要如何建立個人界線來維持和諧的家庭關係呢? 心理師分享三個要點,來協助婆媳間在教養孩子的衝突。 願意了解教養方式的差異. 隨著時代進展、社會變遷,傳統上一代較為嚴格,重視紀律、尊重長輩和傳統價值觀。 他們可能更傾向於使用體罰或威嚇作為管教手段;新生代則傾向更加注重尊重孩子的意見、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和理解他們的情感需求。

  5. 2020年9月10日 · 作者\ 媽媽經編輯部. 家裡的孩子是不是有以下這些狀況? 1.孩子畫一幅畫,一定得全部塗完,才肯去放下畫筆吃飯。 2.和其他小夥伴玩遊戲,別家的孩子贏了幾場,自己的孩子試了好多次沒贏半場,最後大家都回家了,孩子還一個人在房裡,邊哭邊玩,直到成功才破涕為笑。 3.在市場裡,不給他買玩具,可以獨自趴在那看很久,甚至躺在地上大哭大鬧,拖都拖不走。 4.要是我們打斷孩子正在做的事,像是看電視,請他去做別的事,準備出門,他肯定像頭牛一樣,移都移不走。 別急著念孩子的執著! 面對孩子的主見、孩子的倔將、孩子的頑固,父母或許覺得是孩子硬脾氣,難相處、難教養。 不過,從另個角度來看,其實不是件壞事,堅持做完一件事才肯停下的孩子,毅力特別的強,是 持續力爆發 的象徵。

  6. 2019年4月16日 · 這部分互動是意會的,我們會被對方感染情緒、陷入他的感受,或與對方共感共情,喚起自己過去類似的情緒經驗。 前者是被動被感染的,後者是主動與對方連結,類似「沒錯,我能知道那種感覺。 近年來有論述提出,小心「同理心的濫用」,指的是我們過度進入他人情緒,化身情緒本身,被情緒主導,以無意識行為宣洩情緒。 如過度認同受害者痛苦情緒,不自覺化身正義魔人,打擊任何類似加害者形象的人。 二、認知的同理心. 認知的同理心(cognitive empathy)是了解他人觀點,他人如何理解事情的能力。 這部分互動是收集證據的,藉此資料我們進入了他人的心理觀點,推理他為什麼會這麼做的背後意圖,並預期他人用什麼角色與邏輯在進行下一步。 大概類似名偵探的作法,或者一句話表示:「設身處地」。

  7. 2020年11月27日 · 父母是一個家庭文化建造者,理當擁有界定規範的權力,情緒的抒發與界線的釐清,端看父母是如何思量,沒有一定標準,只要重點不脫離「陪伴」的原則即可。 日前,帶兩姐妹參與妹妹的同學活動。 遊玩過程,姐姐覺得自己被妹妹和她的同學冷落,覺得委屈,因此悲傷的哭了,向我求救。 姐姐邊哭邊悲憤的哭訴,並且央求我要立刻回家。 我聽了姐姐的認知與原委,同意帶她回家,安撫她受傷的心,只是,她必須要自己去告知妹妹這個消息。 姐姐有了媽媽的撐腰,立刻語帶威嚇且得意的告知妹妹,媽媽要回家的消息。 妹妹得知後,果不其然跑向我,向我抗議,因為她還想玩。 我告知妹妹,姐姐不舒服,想回家,我尊重她想回家的感受,如果妹妹還不想回家,就得自己去和姐姐溝通。 一旁的媽媽見狀,立刻問我: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溝通哦?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