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5日 · 台北 臺北市立美術館 2024展覽.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即日起於北美館登場,探索1949年至1983年間影響臺灣建築發展脈絡的文化事件,從各時期的代表性建築回看當時的政治與經濟,展出共計200+作品、建築圖面、模型、檔案與錄像,其中亦有為本次展覽 ...

  2. 2023年12月25日 · 作為當今備受矚目的當代藝術家,出身南非的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擅長以多媒體藝術將素描繪畫、影像、雕塑、視聽裝置、文學、表演等藝術形式結合,透過獨特的創作語彙,針對種族、社會和政治等南非現實議題提出深刻思辨;他的作品多以隱喻、象徵式的詩意空間,審視歷史的權力與剝削,探究生命的正義和自由。 威廉.肯特里奇,《樣板劄記》(影片截圖),2015。 (圖片提供:北美館 © William Kentridge) 藝術家在臺灣的首次大型個展,由北美館與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s)合作策劃。

  3. 2024年5月6日 · 南非當代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首度來臺之大型個展自今2024年5月4日至9月1日於臺北市立美術館 (北美館)展出,展覽由北美館與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s,RA)合作,邀請兩館策展人艾瑞恩.洛克(Adrian Locke)與吳昭瑩共同

    • 英國國家藝廊首度來台
    • 帶來52件大師畫作
    • 4大單元呈現藝術史重要時期

    知名度享譽全球的英國國家藝廊,公認為世界最偉大的美術館之一,館內收藏13世紀至20世紀逾2,300幅藝術名畫,此次特別精選52件大師之作,包括波提切利、拉斐爾、提香、卡拉瓦喬、林布蘭、哥雅、透納、塞尚、莫內、雷諾瓦、高更、梵谷等等,每一位都在西洋藝術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透過大師所代表的不同時代與流派,引領民眾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認識西洋繪畫史超過400年的精華概貌。

    《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去年曾於上海、首爾、香港等地巡迴,所到之處皆造成轟動,在上海更是吸引逾40萬人參觀,極高的討論度被譽為是前所未有的重量級展覽。奇美博物館希望民眾在臺灣本地就能享受國際一流的藝術大展,因此與英國國家藝廊多次接洽討論,在攜手克服重重難關後,終於成功合作,奇美也成為英國國家藝廊指定的臺灣唯一合作館所。 值得一提的是,臺南為本次國際巡迴展的最後一站,結束臺南之旅,這些大師作品將隨即返回倫敦,參與英國國家藝廊200週年的盛大慶典。

    而《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的策展規劃以「時間軸」與「地理區域」為切點,整理出藝術史上的重要時期、轉折點與南北流派,這也呼應了奇美博物館常設展「藝術廳」所呈現、從13至20世紀的西洋藝術脈絡。本次展覽內容共分4大單元:

  4. 2021年10月20日 · 於此同時,臺灣的現代主義藝術家企圖以傳統中國哲學的宇宙觀,於西方藝術上進行實驗與擴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為劉國松、秦松、楊英風等,他們藉著水墨筆法技藝,以及傳統美學的空間意象,發展出與太空、宇宙相關的創作。 劉國松,《月之蛻變之29》,1970. 而韓湘寧作品《上下左右中》結合甲骨文元素進行媒材實驗,以十字線譜與天圓地方的符號性,帶出空間意識的全新演繹。 韓湘寧,《上下左右中》,1966. 建築師王大閎的登陸月球紀念碑計畫「月神茜莉妮」,進一步將中華文化精神及其空間性的深奧化作設計語彙,體現對於登月行動的精神性慶賀。 王大閎,《登月紀念碑設計海報》,1969. 2. 美援與全球性家居文化之間的關聯. 除了太空科技的角逐,居家空間也成為另一個想像現代性的較勁之地。

  5. 2024年1月8日 · 《關係人》於高雄岡山樂群村進行前期創製,藉此重探家與眷之關係;在當代館的展覽則從探索、回應、修復3個主題切入,將場館化身為劇場、遊戲室與電影院,讓藝術作品帶領觀眾探索身體與情感,從中辨認權力藏匿的縫隙,並在安全的情境練習回應,同時尋找自我與彼此修復之道。 此外,也同步舉辦系列論壇、影展與工作坊等交流活動。 《關係人》(圖:藝術家提供) 展覽日期|2024/06/01-2024/09/08 . 策展人|蔡佩桂. 參展藝術家(暫定)|洪鈞元、余彥芳、高俊宏、廖建忠+女性團、曾靖雯、吳俞萱、游恩恩、何睦芸、走路草農/藝團、倪祥、李奧森、李慈湄、鄒欣寧、市村美佐子、林正偉、花慈璐、羅昭婷、跨藝桌遊小組. 2024當代館青年藝術計畫 .

  6. 2022年5月27日 · Diane Tang. 日本藝術家中村桃子( )筆下,總是一張張面無表情的女性臉龐,她們梳著古典髮型、面容精緻、打扮講究,身邊繽紛的花草蟲鳥與臉上的平靜形成對比。 究竟,她們在隱藏些什麼? 不妨走進藝術家正於奇想會 舉辦的個展《 》,窺探美麗面容下潛藏的情感。 步入《 》展間,不難發現「無表情女性」和「植物」是中村桃子畫中常見的主角。 女子們看似心無波瀾,但我們所見,就真是她們所想嗎? 中村桃子特意以「面無表情」凸顯女子們隱藏的心緒,用花草蔓延、多彩的畫面呼應潛藏於她們心中的豐富情感。 仔細觀察,不只能從與女子依偎的植物的色彩、型態,推敲女子所想,還能感受中村桃子作畫時的氛圍、溫度和心境。 中村桃子的畫,像是內斂人們面向世界的縮影 看似平淡無感,實則內心情感洶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