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2月5日 ·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林俊立表示,這次七大醫學會聯合修訂的「是一份『嚴厲』的指引」,因為高風險病人的低密度膽固醇(LDL-C,俗稱壞膽固醇)上限被大幅下修(表一),意味著這些患過病的民眾必須加倍謹慎控制血脂。 他表示,台灣近年全民的血壓控制已見成效,中風比率降低,但矛盾的是心臟血管疾病的比率反而上升,顯示台灣在預防仍有欠缺。 林俊立一針見血指出,一個大漏洞就在「以前的標準不夠嚴格! 膽固醇合成抑制劑塔汀類(statins)是醫師常開給病人的降血脂藥,可透過抑制肝臟合成膽固醇而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全台可能有數十萬人以上正服用statins。 新血脂治療指引發布,醫師對正在服用、或接下來可能吃藥的病人有什麼建議? ‧哪些建議和以前不同?

  2. 2013年6月1日 · 健康問答. 健康檢測. 課程活動. 嚴選商品. 特色內容. 瀏覽數 72,745. 何時該看老年醫學門診? 多重疾病、多重病因、多重用藥是老年人常見的問題,所以很需要一個類似福爾摩斯的醫學偵探抽絲剝繭,花時間問診找出真正的病因,再拿掉不必要的用藥,減少因副作用引發更多健康問題。 2013-06-01. .文 / 林芝安. .出處 / 康健雜誌. .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 字級. 收藏. 分享. 有個老先生跌倒骨折住院,嘉基老人醫學科主任張育誠問他「怎麼會跌倒? 「因為頭暈。 「以前會頭暈嗎? 「不會,最近才會,暈個月了。 「你有吃什麼藥嗎? 「吃頭暈的藥,可是愈吃愈暈。 「吃頭暈藥之前你有吃什麼藥嗎? 「有,胃藥。 」(註:因為胃口不好,其他醫生開幫助腸胃蠕動的藥,副作用之一是頭暈。

  3. 2021年2月25日 · 健康問答. 健康檢測. 課程活動. 嚴選商品. 特色內容. 首頁 / 專家專欄 / 醫生這樣說. 瀏覽數 9,975. 長輩逛醫院像走廚房 如何面對老年人的多重身體抱怨? 李伯伯退休10多年,除了有高血壓,平常身體狀況還不錯,有固定在爬山、運動。 以往血壓一向控制得不錯,但這一、兩年來,血壓較難控制,腎功能指數也稍微上升。 他開始擔心血壓問題,血壓稍微高一點,就急著回診找醫師看藥物要怎麼調整。 2021-02-25. .文 / 林彥.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當醫師新加另一種降血壓藥時,李伯伯又怕會對腎功能造成影響,變得沒按時吃藥。

  4. 2006年5月1日 · 特色內容. 首頁 / 健康焦點 / 醫療 / 藥物知識. 瀏覽數 373,338. 長期用阿斯匹林恐有副作用 醫師不建議這些族群服用. 連醫界都流行一天吞一顆阿斯匹靈「護心」, 但仍不斷有研究提醒它的副作用及後遺症不少。 你該跟上這股風潮嗎? 2006-05-01. .文 / 李怡嬅. .出處 / 康健雜誌. .圖片來源 / 邱瑞金. 字級. 收藏. 分享. 很難得有一種藥,爭議像百年老藥阿斯匹靈(Aspirin)這麼多,卻又這麼受歡迎,擁有靈丹妙藥的地位。 美國暢銷書《YOU-你的身體導覽手冊》稱呼阿斯匹靈為「萬能」,建議30歲以上的男性及40歲以上的女性,應該每天服用半顆(162mg),可以讓生理年齡年輕二、歲,罹患結腸癌、乳癌及攝護腺癌的風險也降低四成。 在醫界也蔚為風潮。

  5. 2019年8月23日 ·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代謝內分泌科主治醫師王治元表示:高膽固醇血症(高血脂)分兩種,一種是先天代謝異常,另一種是後天如肥胖或糖尿病,飲食和運動等問題造成的,「身體會自行製造合成膽固醇,洗血的效果僅能短暫維持幾天,甚至吃一頓大餐就回來了。 」(推薦閱讀: 高血脂,你最想問的10個問題 )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醫師表示,所謂洗血,即是類似尿毒症病人洗腎,也就是血液透析,把血液從靜脈導出,經過機器做血漿置換,達到把代謝廢物,包括膽固醇清除的治療方式。 臨床需要做血漿置換術的病人,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飆高到超過1000(正常應在30~150mg/dL),為預防死亡率極高的急性胰臟炎而做的緊急處置,「長期控制膽固醇,降血脂藥物比較有效。 」(推薦閱讀: 「降血脂藥」成健保用藥之首!

  6. 2014年8月29日 · 仿單的副作用是如何收載的?在臨床試驗,任何不適的反應,包括新發生的症狀、或臨床症狀惡化、或本身疾病惡化都算。這些副作用可能與研究藥物有關,也可能無關。

  7. www.commonhealth.com.tw › topic › newcrisis新四高危機 - 康健

    2023年11月30日 · 新四高危機. FB分享 複製連結 加入好友.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這高奪走的寶貴生命,比癌症還多。 如今這慢性病「惡魔兄弟」,新竄出一匹「黑馬」,甚至擠下高血糖,變成「新四高」中的老,那就是「高尿酸」;過去台灣尿酸偏高的人高達7成,比世界大多人種都高。 尿酸偏高,就可能成為腎臟病的候選人。 預防高 先控制尿酸. 一般人都知道平時要預防高,但其實第四高「尿酸」的控制也很重要。 尿酸會藉由血液流竄到身體的每個角落,因此尿酸過高容易引起身體各處的疾病。 不只是痛風,高尿酸會影響胰島素敏感度,使血糖控制不易,也會誘使血壓升高或堆積形成泌尿結石、腎結石,影響腎臟功能,進而引起慢性腎臟病。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