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6月14日 · 面對這段意外長假,總舖師與水腳的回應都是「等」。有人做臨時工、到工廠當作業員、回鄉下務農,年長者順勢退休。雖然台灣疫情控制得當,但他們嗅到的風向,是1,330家企業放無薪假,創史上新,代表後疫情時代的衝擊才剛開始。能等多久?

  2. 2024年4月23日 · 死刑為國家最高的生殺大權,不僅僅是刑事政策,而是有關政治權力的膨脹或限縮,確實也涉及國民的正義理念與情感,應該給予高度尊重,因此需要整體均衡。 顏厥安旁徵博引康德(Immanuel Kant)的刑罰論、 湯英伸案 悲劇、德國法哲學家賴德布赫(Gustav Radbruch),認為死刑是現代法治國的「異形」,因為死刑破壞了現代刑罰制度的體系原則。 與謝煜偉的見解類似,他指出死刑待執行者在現有制度下已被扭曲成無任何基本權的受刑人,「不需要等到槍決,死刑定讞之時,法體系就把受刑人徹底排除於社會之外。 然而民主國家應該禁止把任何人徹底排除於社會之外⋯⋯不能把受刑人放逐為不受基本權保障的棄民或化外之民。

  3. 針對台灣從未出現過的毒物,快速檢出首例陽性者的台灣大學法醫學研究所團隊,3月28日第一起案例檢測,從取得衛福部食藥署提供的彰基檢測標準品到驗出結果,僅半小時。 所長翁德怡及團隊成員接受《報導者》專訪,還原毒物鑑定超前部署的準備過程與挑戰,以及科學證據與追求正義之間的辯證。 4月2日寶林茶室廚師手部檢體驗出米酵菌酸的隔日,《報導者》來到台大法醫研究所。 台大醫院3樓一角,轟隆隆的實驗機器運轉聲中,新的檢體不停送進來,穿著白袍的鑑識人員連續一個星期,馬不停蹄地為日前爆發的「寶林茶室中毒案」執行檢驗工作。

  4. 2023年4月28日 · 評論. 洪瑩發/個人與公眾的交錯:大甲媽祖進香的儀式變化. 2023年4月21日,大甲媽祖遶境的隊伍從台中出發。 (攝影/Getty Images/Chris McGrath) 大甲媽祖進香每年熱鬧登場,看見眾多信眾簇擁媽祖出巡,而政治人物、藝人聚焦媒體眾多目光,但是龐大的遶境儀式其實是歷經長期的變化,卻少有理解整體的進香過程的變化。 大甲媽祖進香,也顯示台灣民間信仰與台灣社會文化變遷的重要過程。 戰後大甲媽祖進香從百人隨駕出發,到現在百萬人次的參與,其在不同時代面臨不同的轉折;團隊與參與者愈來愈公眾化,信仰實踐卻愈來愈多元與講求個人性,也代表台灣社會文化的轉變──公眾事務參與的爆發,文化多元與追求個人特色的發展,同時印記在大甲媽祖進香之上。 從爐主到總領隊:儀式主導權的變化.

  5. 活過日治時代的長輩都津津樂道著,日本人雖然強行收繳早年透過貿易與交換取得的各式火力強大槍枝,但換給他們一次可發射單發子彈的改良式村田槍,作為打獵使用,只有中華民國政府,逼得每個獵人家裡都要是兵工廠,用各種亂七八糟的方法「自製」,做出品質堪慮、比祖先還要落伍的槍。 雖然如此,土製獵槍對Qubiaz來說,有一種特殊的情懷。 他到現在還保存著阿公自製的火藥以及沉甸甸的鉛彈。 「以前還在用土製獵槍的時候,三不五時就聽到深沉、巨大的槍聲在山間迴響,『登』⋯⋯,當初是阿公帶我上山,一開始接觸的就是土製獵槍,到現在有時候還會懷念那種聲音。 阿公的槍傳到我這邊,像是一種使命性的存在,現在部落有些活動比如結婚,還是會拿出來鳴槍,喜德釘的聲音就很不一樣,比較脆。 2. 希望好運一直來.

  6. 英傑持續整理文化史料。 (攝影/曾原信) 英傑把這篇珍貴的文章翻譯成中文,令人看到在當時1930年代殖民地下,有別於原住民普遍是被研究、詮釋與控制的「客體」,矢多一生罕見地從族群內部的觀點出發,以「主體」的視角,替缺乏文字紀錄的族人留下集體記憶。 他同時也成為外來者與部落的中介及引路人,開啟不同文化間的理解與交流,從深山與整個世界接軌。 1927年,矢多一生以一個多月的時間陪同俄國語言學者 聶甫斯基 (N. A. Nevsky)到部落進行田野工作,傳授鄒語並採集民間傳說,合作編寫《鄒族語典》;1943年,他則協助民族音樂學者 黑澤隆朝 進行鄒族音樂的採集、研究與錄音工作,帶領族人至台中放送局並陪同練習錄音曲目。

    • 高庚杓1
    • 高庚杓2
    • 高庚杓3
    • 高庚杓4
    • 高庚杓5
  7. 2021年1月16日 · 高雄茄萣白砂崙萬福宮庚子科五朝王醮睽違18年再現燒王船祭典. (攝影/楊子磊). 茄萣區三大地方公廟白砂崙萬福宮頂茄萣賜福宮下茄萣金鑾宮不定期舉辦王船醮典平均每10至12年啟建醮典1次神明會透過發爐或擲出立筊等神蹟明示或暗示廟 ...

    • 高庚杓1
    • 高庚杓2
    • 高庚杓3
    • 高庚杓4
    • 高庚杓5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