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身為彰化埔心養羊二代,第一代打拚的奮鬥史和職人精神,黃怡菁最是清楚。起初父親黃振浪養羊純粹當興趣,後因脊椎開刀,無法再勝任原本焊接師傅的工作,想開羊肉爐店,母親又擔心孩子年幼沒人顧。

    • 黃艾莉1
    • 黃艾莉2
    • 黃艾莉3
    • 黃艾莉4
    • 黃艾莉5
  2. 採訪農場前,農民輔導司農業人力發展科的科長黃淑蕙,提供資料為我們進一步說明,這個計畫主要媒合外國青農於臺灣農場技術實習,「目前參與國家為印尼及菲律賓兩國,由兩國農業部門選派十八至三十六歲有實際農耕經驗的青農、農校畢業生或有意經營農業之人員,於我國農、畜、禽及養殖業之實習農場實習,來臺技術實習期間為十二至二十四個月。 」並且,為照顧其工作權益,工時、津貼與保障皆有規範,訂有相關技能考核等;青農返國後,有機會運用習得的農藝,促進當地農業發展。 二十四歲的安娜笑容靦腆,說話條理清晰。 「我在印尼讀的是跟農業有關的大學。 」談起為什麼會想要從事農業,安娜說話條理清晰,音調輕柔,「我覺得,我們永遠會需要農業。 它供應我們每天的飲食,生活離不開農。 」她看好農業發展的前景。

  3. 對抗黃葉病:臺灣首創組培苗,蕉農從土壤摸出硬道理. 香蕉絕症黃葉病在臺落地生根50多年,臺灣從事香蕉研究的領頭羊台灣香蕉研究所屢創世界先例,研發組織培養蕉苗和多項香蕉抗病品種,揚名國際,專業蕉農們則練就一番改造土壤,與病共存的種植技術 ...

  4. 其他人也問了

    • 百年臺灣鳳梨罐頭的起落
    • 娜娜斯超級水果的前世姻緣
    • 食髓更知好味

    國民政府在1949年撤退到臺灣後,為提振產業經濟、賺取外匯,開始重視鳳梨罐頭加工業,1955年「台灣鳳梨股份有限公司」(台鳳)成立,在中南部推廣鳳梨栽培、擴展鳳梨罐頭生產鏈;1957年台糖公司奉政府開發東臺灣指示,又獲美援挹注興建臺東糖廠鳳梨工場、全力投資鳳梨罐頭製造業,也產生了糖鳳牌(Taisuco)鳳梨罐頭。1960年代臺灣鳳梨罐頭外銷數量由200萬箱增加到300萬箱,到1970年代初更超過410萬箱記錄、賺進可觀外匯4.3億美元,讓臺灣鳳梨罐頭站上國際頂端。最初鳳梨罐頭乃以日本為主要市場,後來也打入歐洲市場,銷往西德、英國。當時日本人吃臺灣鳳梨罐頭,其實也不是一件新鮮事,因為臺灣的鳳梨罐頭產業的起始,源自日治時期。 1895年大清帝國把臺灣割讓給日本的同年12月,出生冒險犯難的商人之都...

    源自巴拉圭河流域(Paraguay Rivers,包括今日巴西、巴拉圭及阿根廷),有一重要經濟作物久遠影響著美洲大陸原住民的文明。圖比-瓜拉尼及加勒比人(Tupi-Guaraniand Carib peoples)把這種作物水果稱為「娜娜斯」(Nanas),意思是「超級水果」(excellent fruit),因為它可以當藥、醱酵成酒精,其纖維可作弓弦、其線可織布。1493年11月哥倫布(C.Columbus)第二次西遊,來到西印度群島的瓜德羅普(Guadeloupe),邂逅到這個「超級水果」,卻被他依其外型稱作「印地安人的松球」(piña de Indes),也同意「它是世界最好吃的水果」。雖然這種果實不耐長途跋涉、橫渡大西洋,哥倫布還是成功地把它帶回西班牙,而掀起讚美聲不斷;歷史學家彼得...

    早期我們食鳳梨的經驗是不空腹吃,先用熱水燙、再冰冷食之,因為它含「鳳梨蛋白酶」(Bromelain),會「咬舌」或「腐蝕胃壁」,加上酸漬更加深疼痛;附帶一提,鳳梨罐頭工廠負責將果肉裝入空罐的女工,務必要戴上橡膠手套,以防其蛋白酶撕裂手指皮膚。筆者猶記得1950年代末期,跟著服務於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簡稱農復會)的父親到鳳梨罐頭工廠參觀,看到自動化機器、一次把鳳梨皮與蕊去除、切片、裝罐、封罐、加熱及殺菌;父親還到附近做蜜餞的小工廠買「鳳梨心乾(脯)」零食,說是高纖食物,可以幫助排便,其製造方式是將鳳梨蕊,用糖水熬煮、再烘乾。我也因此有機會吃到「鳳梨髓(俗稱鳳梨心)」,只記得咬感超硬、味特甜。不過,後來聽曾服務於農復會的李秀技正回憶敘述,他在「農林公司」當技術員製造罐頭時,即要把蕊及皮上肉回...

  5. ELI喜歡吃魚,迷戀各種生魚片,買書、上網自學如何做生魚片。 透過「在家做生魚片」頻道,ELI分享去漁港、出海,以及在家自製生魚片的過程,希望能拋磚引玉,藉以學習更多知識。 期待有朝一日能推動臺灣魚貨處理流程,往更精緻的方向前進。 STEP 1:挑魚. ELI端著已入手一尾紅魽的魚簍,只見他溜煙似地再度游向大魚桶。 莫非一尾不夠,他還想再來一尾? 兩尾紅魽入手。 嘖嘖,瞧這肥美的紅魽,雖不及第一尾圓潤飽滿,但也足夠肥美了。 STEP 2:腦絞. 由於剛從海裡現撈回來,兩尾紅魽還處在活蹦亂跳的狀態,完全無法好好端到櫃檯結帳。 此時,只見ELI從容不迫地從自備的水桶裡,取出不知名的神器! (驚) 原來,是要使用鋼針進行活締處理。

  6. 黃麗惠原本在上市櫃公司擔任行政部協理,卻突然轉了個髮夾彎,親朋好友得知後都直呼可惜,「決定和先生一起從農真的需要很大勇氣與決心。 我遞出辭呈時,大老闆還希望用子公司的副總職位來慰留我,但我還是堅持從農這個決定。 」熟悉財務與成本的她,早已精算過從農的獲利與風險,她發現農業不是夕陽產業,只要控制好成本及農場管理,也能有優渥收入。 因此,黃麗惠毅然決然地放下職場生活,和先生共同打拚農場事業。 黃麗惠接下農場財務、行銷與品牌擔子,和林聖智合力經營御圃有機農場。 男主內女主外,攜手打造有機事業.

  7. 甄選受訓人員的過程中,南州地區農會總幹事黃俐甄、推廣部主任劉雅芬都發現不少大學學歷的報名者,甚至也有出國留學返台,決定探詢農業祈求「新」發現,更有少校退役的參試者。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