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6日 · The Real Story【S4EP1】 又一起重大虐事件後:從保母監督到收出養評估,國家責任層層外包下,出了什麼問題? (攝影/楊子磊) 一名等待出養的一歲多男童,2023年12月在安置於保母家期間疑遭虐待致死,事件時隔3月才在社群媒體上爆出。 但盤點整起事件,男童出生起就進入社福系統中,且安置期間有兩個監管及支持系統——收出養社工及居托中心訪視員都有到保母家訪視,為何男童最終仍落到安全網之外?

  2. 2024年3月20日 · 去年(2023)12月底,一名1歲大男童於台北市文山區保母托育期間疑似受虐死亡,時隔3個月,由親友3月10日於 社群平台揭露 ,不但全國震驚、譴責保母,主責男童收出養與安置工作的福聯盟與訪視社工更成為眾矢之的,史上首位 社工被上銬 畫面更強烈衝擊整體社會工作者的集體認同與尊嚴。 目前保母已被羈押、社工被偵訊後交保,政府與民間單位也展開一系列檢討會議,相關責任有待後續檢察官調查、起訴,並透過法庭上公布的證據與證詞方能判斷;但此個案背後,暴露出我國種種立意良好的體制與資源──此案中的居家托育、收出養媒合──在層層委託外包、被專業化切割為瑣碎片段下,如同多條無交集的平行線,小生命在其間無聲墜落消逝。

  3. 2022年12月21日 · 2022.12.21 最後更新. 隨著台灣兒保意識提高兒虐通報數從2018年59,915件上升到2021年的79,328件每7分鐘就有一件兒虐通報8成施虐者是父母。 每當事件躍上新聞版面,總會讓人追問「為何不安置孩子? 」事實上,隨著近年陸續引進國際公約,將孩子帶離原生家庭,已非兒少安置的首要方向。 繼2014年我國訂立《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正式將《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Children, CRC)「內國法化」,2017年台灣舉行第一次CRC國際審查,國際委員發現台灣兒少家外安置以「機構式照顧」為大宗,比例達6成,且被安置在非公立機構的人數持續增長,過剩的機構數可能導致兒少被安置在機構中,而不是接受以家庭環境為主的照顧。

  4. 2023年1月12日 · 但是,回到家就沒事了嗎? 社政、衛政資源介入、提升親職能力,狀況卻不容樂觀;至少近1成的少在返家的第一年就再度受虐,更多「壞掉」的家庭總是用反反覆覆、進兩步退一步的狀態,在修補關係的路上掙扎前進。 這一集,《報導者》資深記者馥年將透過專題的採訪心得,帶大家走進這些曾經破碎的成長經歷,以及他們的當下。 即便在機構、寄養家庭或原生家庭,不同路徑都有著各自的艱難,仍有許多人在努力著——如同小芽長大後選擇成為社工,像自己的陪伴者一樣投入助人工作,也映照著自己的生命經驗。 (來賓/《報導者》資深記者馥年;主持/詹婉如;製作團隊/汪彥成) 訂閱The Real Story. 感謝您的收聽!

  5. 2024年1月17日 · 2023年12月底,新北市一所國中發生少年為替同校乾妹出頭,持刀刺殺同學致死事件。 社會大眾的怒火中帶著不解:為何少年剛從少年觀護所出來,又馬上犯案? 這集,記者馥年分享深入採訪後的發現,少攜刀上學的情況並不少見,但並非都有傷害他人意圖;國際新聞主編鎮宏則綜觀日本、韓國、美國經驗,國際間如何看待少凶惡犯? 從刑責年齡到怎麼罰與教引起哪些爭辯?

  6. 2022年8月5日 · 在保護孩子的制度上出現什麼問題? 長期在警政第一線採訪,《報導者》資深記者馥年發現壞掉的大人最初只是一個受傷的孩子,在接觸安置機構社福議題,則看見孩子是怎麼受傷的。 這一集,她與陳昭如分別從校園與機構的性侵案件,談傷害可以怎麼避免? 什麼才是為孩子好? 勇敢說出真相的吹哨者又如何被報復。 如果你是那個老師,聽到孩子的求救,你會怎麼做? (來賓/《沉默:特教學校集體性侵事件》作者陳昭如、《報導者》記者馥年;主持/詹婉如;製作團隊/藍婉甄、陳思樺) 訂閱The Real Story. 感謝您的收聽! 邀請您透過 apple podcast 、 spotify 或其他收聽平台免費訂閱《The Real Story》,及早接收更新通知,節目資訊不漏接!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7. 2018年8月29日 · 一紙高考試題,點出社工界弔詭且無奈的現象。 從事助人工作者,卻難保自身安全。 社工每年5,000人次遭職場暴力威脅. 社工執業時遭攻擊事件屢見不鮮。 2013年,高雄市江姓男子到高雄市社會局無障礙之家申請補助款,自認受到刁難,持預藏的鐮刀砍殺輔導他的鄭姓女社工。 鄭女身中5刀,手臂神經被砍斷,經手術復健,手部功能仍嚴重受損,心理調適半年才重返職場,江被依殺人未遂罪判刑7年定讞。 2014年,高雄市岡山社福中心發現一對陳姓夫婦無力照顧剛出生的女兒,甚至以冰水泡牛奶給女兒喝,評估後將女嬰帶離安置。 陳姓男子酒後跑到岡山社福中心要小孩未果,持自製汽油彈與打火機追趕社工督導並擲彈洩憤,所幸並未引爆。 2017年,長期對妻兒家暴的柯姓男子,不滿妻子遭強制安置,在嘉義縣社會局門口亮刀恐嚇社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