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國際目前尚未有康氏馬加鰆人工繁養殖相關報告,農委會水產試驗所研究團隊今(30)日宣布,繼去年完成黑䱛人工繁殖首例的技術,今年更順利以海上受精技術成功完成康氏馬加鰆人工受精,進而孵化魚苗,為臺灣的水產養殖漁業突破全新進程。

    • 宋康昊1
    • 宋康昊2
    • 宋康昊3
    • 宋康昊4
  2. 依據臺灣省政府農林廳編印之《作物施肥手冊》,甘藷每公頃施肥三要素推薦量分別如下:(1)氮素:一般用量為30~80公斤,折算硫酸錏用量為150~400公斤,春作溫度適中,雨水充足,土壤中氮素利用效率高,故每公頃施用氮素30~40公斤即可;而秋作及裡作溫度較低,土壤中氮素利用效率低,宜多施氮肥,每公頃約需60~80公斤。 (2)磷肥:一般用量為20~60公斤,折算過磷酸鈣用量為120~300公斤,土壤中有效磷過低或磷酸固定特強之酸性土,可酌施磷肥60~90公斤。 (3)鉀肥:一般用量為120~180公斤,折算氯化鉀用量為200~300公斤。

  3. 農委會表示,此次通過漁電共生試驗育成基地進駐審查的廠商,包含多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盛孝股份有限公司、穩利能源有限公司、遠勁綠能股份有限公司及旭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等,未來會由水試所輔導建立漁電共生養殖整合系統與管理模式,加速國內漁

  4. 厭氧消化是指在厭氧的環境下,厭氧微生物將複雜的高分子有機物經由代謝作用進行分解,並轉換為最終產物——沼氣的過程,可概分為水解、酸化及甲烷化三個階段。 所謂複雜的高分子有機物即包含動物糞便、廢水汙泥、城市固體垃圾等有機廢棄物或任何其他可生物降解的物質。 最終產物——沼氣的主要成分為甲烷和二氧化碳及其他微量氣體如氫氣、一氧化碳、氮氣和硫化氫等。 由於甲烷的二氧化碳當量(CO 2 e,測量碳足跡的單位)約為25~27,若放任沼氣自然排放,將成為環境的一大負擔,如能妥善回收利用,則可供應作為家用熱源、畜禽幼仔保溫、焚化爐、發電或純化成天然氣,是最簡單的潔淨能源來源之一。 多種廢棄物同步分解 資源利用更全面的厭氧共消化.

    • 宋康昊1
    • 宋康昊2
    • 宋康昊3
    • 宋康昊4
    • 宋康昊5
  5. 為了因應月底將上路的〈遙控無人機專章〉新制度,賢明與幾名協會會員都在去年就取得合法代噴資格,避免未來違規受罰。 代噴業者規劃無人機飛行路線。

  6. 宋木森說,產銷班還有班員技轉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技術,投入設施香莢蘭栽培,並配合農電共生政策在設施上設置光電板,其香草莢還獲得2023年ITQI國際風味評鑑三星殊榮;他說,香莢蘭可銷售國際市場,沒有滯銷問題,栽培香莢蘭班員的典範可作為產銷班轉作

  7. 金門縣農友張斯翔,是金門首位神農獎得主,這在農業規模不大金門實屬難得,他也是今年第6屆的百大青農,南投縣農友張佳宏、彰化縣蛋農陳郁雄今年也都很風光,同時拿下百大青農與十大神農的榮譽。 農委會將於明年農曆年前頒獎表揚。 農委會輔導處副處長陳怡任今(21)日表示,神農獎評選考量區域及產業的衡平性,農產、漁產、畜牧業各產業均有得主,對產業貢獻度是評選委員重視的項目,鄉鎮市區或農會推薦報名,完成資格審查、評選,推薦至直轄市、縣市政府,經過地方政府評選後再推薦至農委會各區農業改良場,各區農業改良場評選再推薦20位候選人到農委會,由農委會完成全國評選作業。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