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1月24日 · 專訪是枝裕和:我期待有一天,拍出屬於自己的《悲情城市》. 「我在20多歲時,與侯導的電影相遇,因為如此,我意識到這裡也是我父親的故鄉。. 我對台灣及台灣電影有了更深一層的思考,也愛上了這裡。. 見到侯導本人,被他的個人魅力深深吸引,也想與他 ...

  2. 日本. 國民法官. 從 7月21日全國首件國民法官案件 於新北地方法院做成判決後,已陸續有不同的個案在 台北地方法院(7月28日宣判) 、 基隆地方法院(8月4日下午宣判) 展開,過往離一般大眾生活經驗遙遠的法庭活動,也透過大幅的報導與公開程序完整呈現出來。 在案情與判決結果之外,對於法律人──尤其是站在被告角度的律師而言,卻明顯看到檢辯雙方在新制度中資源與力量的不對等。 法庭上「審檢辯」缺一不可的三角平衡中,《報導者》試圖探問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局面? 國民法官制度參照的藍本──日本發展經驗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啟示? 「從這兩個案子確實看到,辯護人的資源跟檢察官的系統確實是有落差的。

  3. 2016年10月18日 · 掀起討論熱潮創下韓國電影在台票房紀錄台灣票房達3.4億元的電影屍速列車導演延尚昊14日為了參與台中國際動畫影展抵達台灣在延尚昊造訪台灣前各類關於他與電影的評論文章滿天飛多數繞著韓國能台灣為什麼不能的論調但實際上對他這位動畫出身的導演所知甚少。 回頭翻找延尚昊過往動畫長片作品,從關於校園霸凌的《豬玀之王》、揭露宗教虛偽與詐騙的《偽善者》,到這次在台中國際動畫影展首映、也是《屍速列車》前傳的《起源:首爾車站》,部部黑暗驚悚,加以貼緊社會黑暗的冷調,直指人性與階級的不堪與險惡,是很成人導向的重口味作品。 無怪乎在影展工作人員猜想中的延尚昊,可能就是有點憂鬱、臭臉,或反應冷淡的那種人。

  4. 2019年3月24日 · 由林君陽執導、金鐘編劇呂蒔媛執筆、大慕影藝製作,這部10集的電視劇從一場無差別殺人事件為起點,延伸出加害者家庭、受害者家庭,各自在巨大的黑暗創傷中蹣跚前進、追尋稀微希望之光的故事。 第一集,賈靜雯、溫昇豪飾演的受害者家屬,和陳妤飾演的加害者家屬,在電視新聞台狹路相逢,把立場對立的兩方拋入慣於製造立場的新聞場域中。 《我們與惡的距離》像是一把鋒銳的手術刀,在所謂正義的表面劃出一道又一道的縫隙來,每個人心中竄流不息的小奸小惡如膿血汩汩流出。 我們與惡,若即若離。 即時媒體氾濫、鄉民正義當道,當我們轉開電視收看劣質新聞、或在臉書留言辱罵的那一刻,我們與惡沒有距離。 法庭上是否總是鐵證如山? 死刑判決是否沒有瑕疵? 槍響的那一刻,我們與惡沒有距離。

    • 太平島的關鍵地位
    • 「中國台灣當局」
    • 來自海牙的情書

    根據目前公開的資料,在初步反對的階段,因為所處理的是管轄權抗辯的法律議題,涉及台灣的程度很小。仲裁庭2015年10月29日的管轄權階段判決,只在兩個地方提到「台灣」,皆為地理意義下的台灣。 在實體審理的階段,雖然中國未參加訴訟,而菲律賓只是不情願的面對台灣的存在,台灣的地位卻變成無比的重要,特別在島礁地位的部分,幾乎是「屋內的大象」,無所不在卻不能正面處理。原因?太平島!因為台灣長期持續占有並主張太平島的主權與海域權利。 太平島對菲律賓的仲裁主張,有決定成敗的關鍵影響,基礎關聯有三: 第一,有關依「九斷線」(編按:中國稱「九條斷續線」)所作海域主張的合法性,菲律賓指控中國藉由「歷史性權利」的名義,實際上主張對資源的排他性專屬權;而主張此類權利的基礎,惟有依據海洋法公約,而不能上溯到1947年...

    菲律賓在仲裁程序中直呼「台灣」或「台灣當局」,在台灣議題上也非常小心。除了以上述這種「為了審查訴3與訴8非得審南沙所有地物」這種非常幽微的方法帶進太平島以外,最值得注意的是它說,雖然在外交上承認PRC為代表中國的唯一法律上政府,但仍必須區分中國與台灣,特別是,在1949年10月之後,任何由中華民國代表或機關所作之行為或所發的聲明,都不能算是中國所作的(2015年11月30日下午言詞庭記錄)。菲律賓此舉非常務實,並沒有把中國與台灣視為一體。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政府自己的動作,反而是處處為中國所作的──當然,這裡指的是中華民國。 大致而言,在南海聲明上,中華民國台灣向來與中國是一致的,都主張南海中四島群所有島礁的主權與海域;在論述主權時,也會提及中國歷史上的發現、命名、使用與管理。這些說法與中國...

    那麼,為什麼說仲裁判決是給台灣的一封情書? 首先,必須明瞭仲裁庭在島礁地位方面的主要任務與所採用的方法。在判斷水上地物究竟是否為法律上的「礁」,依海洋法公約第121條第3項,要看它是否能夠「維持人類住居」或「維持自身經濟生活」。仲裁庭解釋該條第1項,強調水上地物,不論島礁,必須審視的是其「自然形成」的狀態。而在南海,有太多人為的改變,擴礁為島,為的是據以主張海域權利。為了確定各個地物的「自然形成」狀態,仲裁庭花了很大的工夫,調查了歷史上的檔案資料。這並不是「資料太舊」,乃是為這些島礁卸妝,以其自然樣貌來進行判斷他們能不能「維持人類住居與自身經濟生活」。 另一個關鍵詞是「人類」。仲裁庭在整體海洋法公約中的脈絡下解釋第121條,認為該條的文字,是在已經容許沿海國擴張海域主張至200浬甚或更遠時的...

  5. 2023年6月27日 · 這集節目,有10年諮商輔導經驗的心理師來到錄音室,談她在第一線看見的事:有個案在說出來後,無法第一時間被相信,落下失望的淚水;有個案在MeToo運動發酵的現在,被喚起遺忘的創傷回憶,充滿憤怒與不甘。 到底「說出來」對他們而言意味著什麼? 心理師又如何看待「說出來」的歷程? 這集也回答聽友們的提問: 聽到別人闡述經歷,我卻難免有所懷疑,但又不該「檢討受害者」? 社群輿論也會帶來傷害,為何#MeToo受害者鮮少訴諸法律途徑,卻要選擇網路發聲? 為何有些受害者只想說出經歷,不想「懲罰」加害者? 當時沒說,現在才說? 沒有公開說出來,反而充滿罪惡感,該怎麼辦? 面對受害者的傾訴,我們到底可以做什麼? (來賓|諮商心理師妍潔;製作團隊|詹婉如、張子午、藍婉甄、汪彥成)

  6. 2016年7月20日 · 來自中國遼寧的旅行團,19日因遊覽車在國道二號上,從車頭燃燒引發大火造成全團外加導遊與司機共26人全數罹難。 根據觀光局的統計,自2008年起,陸客在台灣旅遊意外,共有390人受傷、90人死亡,而搭乘遊覽車造成死傷就有273人受傷、25人死亡,若再加上這次24名陸客罹難,等於有7成的傷者與5成4的死亡者,都是搭乘遊覽車所引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