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5月30日 · 軍校本科畢業分到部隊擔任副連職雷達站站長的李曉明有點不知道如何面對學生。 一方面,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但另一方面,在部隊被稱為「學生官」的他,兩年前也還只是石家莊軍械工程學院的學生。 設想如果自己還是大學生,他覺得自己可能也會走上街頭聲援。 儘管思緒有點亂,但李曉明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即將經歷一場重大的歷史事件,於是找了一些紙記錄日常。 他記下了,剛到北京時,所在部隊的長官進行教育時說的是:我們是人民的子弟兵,絕對不能向群眾開槍,誰開第一槍誰就要向歷史負責。 上級的命令不期而至,但這一次命令的內容變成了「不惜一切代價執行戒嚴令」,要求6月4日早晨準時到達天安門廣場。 於是,116師的車隊從通縣朝著天安門廣場進發。 車上的解放軍之間並不怎麼說話,氣氛很是沉悶。

    • 李敏鎬1
    • 李敏鎬2
    • 李敏鎬3
    • 李敏鎬4
    • 李敏鎬5
  2. 2019年5月29日 · 由於受到現代攝影、經典攝影和廣告公司專業攝影的影響,徐勇當時著重攝影的畫面感,之於當時將攝影作為信息傳播媒介,把公眾知情權作為最重要責任的紀錄攝影者,他認為這不是好的價值觀。 另外,那時彩色底片一卷的價格,相當於普通北京民眾三分之一個月的工資,他必須相當有自律地去按快門,注重每張照片的質量,每個場景的拍攝最多2、3張。 如果事件發生在今天,徐勇說他的攝影記錄方式會很不一樣。 這或許也反過來說明,古典攝影觀看的意義,已終結於上個世紀90年代數位攝影的興起。 問到徐勇是否看過自己出版的攝影集及近況,他表示手邊有2014年出版、及後來德國、法國出版的《NEGATIVES》攝影集,是自己到香港、或託付好朋友路過香港時,每次3、4本,一次一次帶回來的,通過北京機場海關還要小心謹慎。

    • 李敏鎬1
    • 李敏鎬2
    • 李敏鎬3
    • 李敏鎬4
    • 李敏鎬5
  3. 2024年4月23日 · 宣毅強調,死刑是國家的怠惰,藉此給予被害家屬交代,卻掩蓋行政系統的失敗、逃避處理被害人更深層創傷等問題,無助理解社會為何產生罪大惡極之人。 接著論述廢死立場的,為律師父子檔念祖與劍非,前者提及一般大眾理解的死刑嚇阻效果,事實上沒有實證依據,並援引 釋字第576號 解釋早已確認生命無價,而從古代鬧市公開行刑到現代於隱密處執行,其殘酷本質不變,卻因迴避眾人目光更不可能達到嚇阻效果,並舉中國古代孔子、劉邦、梁山好漢,說明傳統的禮教、替天行道已不合時宜,「法官不是神、不是天、不是梁山好漢,民主的憑借不是神權,而是理性。

  4. 2024年3月14日 · 10年前的太陽花學運不但點燃無數年輕人的理想與熱情,從兩岸關係到台灣社會更留下深遠影響。 當年全台各地被捲動的青年,現在過得好嗎? 10年來成長的「後318世代」,當前關心什麼?

  5. 2023年7月10日 · 今年6月初開始在台灣Facebook社群中,無數的性侵犯與性騷擾事件從政黨、職場、校園、娛樂、藝文領域的黑暗角落被陸續揭露,進到主流大眾的視野,猶如一場大規模的集體創傷,人們彷彿一夕之間發覺表面光鮮亮麗、道貌岸然的背後,對他人身體界線的試探與侵犯,長期被整個社會默許與忽視。 2017年起,這波譴責性侵犯、性騷擾行為的全球性別運動從美國興起以來,許多關心此議題者問道「為什麼台灣沒有#MeToo? 」在如今 台灣終於迎來遲到的#MeToo ,並持續延燒的此刻,我們嘗試回到這場運動之前人們的經驗,並探究周遭為何沉默、又有什麼微小的力量在2023年前就慢慢累積? 而這場運動又該走向何方? 「就像是永久被壓下來的一個咒語,我們早就沒有寄望這件事會有結果。

    • 李敏鎬1
    • 李敏鎬2
    • 李敏鎬3
    • 李敏鎬4
    • 李敏鎬5
  6. 2022年2月22日 · 70年前,台灣迎來二二八事件後的白色恐怖肅清高峰, 許多人在全台各地突然遭到逮捕、就此消失 ,遺留的家人懷著恐懼和疑惑,此後數十年無法出聲。 1950年代受左翼思想吸引、「意圖顛覆國家」被捕的青年們,死於馬場町、水源地或安坑的槍口下;倖存者把青春獻給苦牢,出獄的世界早沒了他們的位置。 遺書扣押,所愛之人無法告別,政府監控和社會氛圍使遺族彷若「獄外之囚」。 1993年, 政治受難者墓塚在六張犁出土 ,沉睡的歷史找到說話的隙縫。 1994年,陳映真及鍾喬推出報告劇《春祭》,首次將左翼政治犯故事搬上舞台。 近年,愈來愈多的藝術創作以白色恐怖為題,企圖將那段歷史拉回大眾視野。

  7. 參選村里長成為救命符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里長篇1】小黨生存保衛戰! 參選村里長成為救命符. 2017年《政黨法》修正後,政黨若連4年不參選會被廢止。 因此,除了少數有能力進軍全國性選舉的小黨,村里長已成為想要保住招牌小黨的救命符;今年這場地方選戰,也變成小黨的「生存保衛戰」。 新北市中和區安平里統促黨里長參選人孫祥驥(右)。 (攝影/昆翰) 人民民主黨推出不少里長候選人,包含基隆市和平里人民民主黨里長參選人邱愉茹(左)、黃小陵(右),台北市士林區岩山里人民民主黨里長參選人鄭小塔(中)。 (攝影/昆翰) 台中市東區旱溪里聾國黨里長參選人柴壽華。 (攝影/昆翰) 高雄市鳳山區二甲里左翼聯盟里長參選人楊添貴。 (攝影/昆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