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肩頸痠痛】常見於坐姿不良,頸部長時間固定姿勢,肩頸肌肉長期緊繃,沒有適度休息有關,最常見的病因是落枕、肩頸肌筋膜炎。 其它如骨質疏鬆症、頸椎骨刺、肩頸類風濕性關節炎、頸椎椎間盤凸出等亦會造成肩頸痠痛,則需區別診斷。 肩頸痠痛中醫病因. 肩頸痠痛屬中醫「痺症」範圍,其病因有3類: (1)急性外傷,瘀阻氣滯。 (2)外受風、寒、濕邪,肩頸使力不當,誘發痠痛。 (3)肝腎虧損,不能滋養筋脈,低頭工作,氣血呆滯,痰濕阻遏經絡,不通則痛。 本病多為本虛標實,宜滋補肝腎、疏經活血、溫陽通絡來改善肩頸部的僵硬痠痛。 【肩頸痠痛針灸穴道-按摩DIY】: 1.風池. 【穴道名稱】:風池。 【身體部位】:頭部穴道。 【十二經脈】:足少陽膽經。 【治療效果】:疏風解熱,聰耳明目,宣暢經絡功效。

  2. 中醫體質可以分為7項體質來分辨別分型如下:1.【寒性體質】、2.【熱性體質】、3.【氣虛體質】、4.【血虛體質】、5.【陽虛體質】、6.【陰虛體質】、7.【痰濕體質】。. 【食物養生】,是應用食物的營養來防止疾病,促進健康長壽,以食物配合藥物,促使身體 ...

  3. 本方用於呼吸困難為主訴,痰比較少,兼有氣鬱之支氣管喘息。 一般以腹力弱,而下部不甚緊張,僅稍有胸協苦滿,喀痰不多,呼吸困難,而兼有神經症者為目標。 方中麻黃能發汗去風寒,治喘咳;杏仁去胸內水毒,並與麻黃協力,治風痰喘咳; 陳皮順氣消痰,乃鎮咳袪痰劑;厚朴亦為袪痰劑,降氣逆,並治喘;蘇葉發表袪風寒,並與厚朴共同下氣;柴胡去表裏之熱,遂胸協之邪;甘草則調和諸藥,並緩和急迫。 PS: 「本資料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http://www.doctoryang.info.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www.doctoryang.info/health_detail.php?id=2420. 本文的作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4. 2009年3月9日 · 相當於西醫的過敏性鼻炎。 鼻鼽最早見於《素問‧脈解篇》:“……頭痛、鼻鼽、腹腫者,陽明並於上,上者則其孫絡太陰也,故頭痛、鼻鼽、腹腫也。 ”後世醫家對此病的論述也較多,如金代《劉河間醫學六書》中說:“鼽者,鼻出清涕也。 ”對鼻鼽的病因,明代《證治要訣》說:“清涕者,腦冷肺寒所致。 病因: 鼻鼽的原因主要是:肺氣虛弱,衛表不固,風寒乘虛而入;犯及鼻竅,邪正相搏,肺氣不得通調,津液停聚,鼻竅壅塞,遂致噴嚏流清涕;此外,脾虛則脾氣不能輸佈於肺,肺氣也虛,而肺氣之根在腎,腎虛則攝納無權,氣不歸元,風邪得以內侵。 故鼻鼽的病變在肺,但其病理變化與脾腎有一定關係。 辨治: 鼻鼽治療方法有多種: (1)肺氣虛寒。 宜溫補肺臟、袪散風寒,方用溫肺止流丹加減。

  5. (7)備註: 本方有強化臟器機能,解除毒素之效,故各種化膿性疾患及皮 膚病等皆適用之,並可作為敏惑性體質之改善劑。本方使用於 濕疹疾患之濕性紅斑症、丘疹性或小膿庖性有著效﹔又數十年 未癒之蕁麻疹,以本方服用3~6個月可使毒素中和,解毒而 得根治。

  6. 網路健康資源 撰文/Dr.Yang健康記者 藥師週刊中的中藥學堂,由任職中藥局藥師執筆,由藥師觀點,提共大家中醫藥養生保健資訊。 此為搜尋台北市藥師週刊Pharmacist Weekly中「中藥學堂」文章列表。 搜尋時間:~2009-09-14

  7. 作 法:. 材料入鍋中,加1200西西水煮,水滾後轉中小火煮30分鐘,當茶飲,早、中、晚溫服(人參、紅棗可食)。. 服用天數:每日1劑,7日為1療程。. 滋補功效:補氣補血、溫補的強壯方。. 適 用:溫補氣血、諸虛百損、產後氣血雙補。. 服用注意事項:. 1.一般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