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月25日 · 晚清黃鈞宰在金壺七墨有統計: 「計滬城內外茶樓酒市妓館煙燈, 日消西瓜籽約在三十石內, 外豈復意料可及耶」, 可見西瓜籽消耗量之巨。 (本文經原作者 知史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中國人為什麼那麼 ...

  2. 2015年4月7日 · 建築師劉憲宗就將道教主要神明的關係和位階以企業系統類比畫出了祂們之間的關係圖例如太上老君是董事長三天尊是常務董事玉皇大帝則是 CEO,讓你一目了然。 台灣所信仰之道教的神界,幾千年前就已經很企業化組織了! 以前以為「玉皇大帝」最大,原來祂算是神界的 CEO,其上還有董事會與董事長;另外,皇天后土的「地后」一直與土地公、土地婆相混淆著,其實管理人界土地的神, 地基主相當於每家的戶長、土地公相當於村里長 、城隍爺是省市長、而地后則是國土部部長,在行政院院長——玉皇大帝、與總統——太上老君之下! …弄通了這些神明間的系統關係,下次走讀台灣古蹟中的廟、廟裡的神,就會清楚多了! 對於我們平日所拜的神,也可以多一點概念了。 如果缺水,應求那一位神呢?

  3. 2016年12月22日 · 所謂的水銀抗動裝置是利用水銀會流動且能導電的特性來防止炸彈被移動,當水銀因為晃動而流動,並同時接觸到兩端的電極時,就會引爆炸彈。 當時楊季章在處理時已知道炸彈內有水銀抗動裝置,還因此叫同仁與記者們遠離,獨自小心處理炸彈,卻還是不幸發生了憾事。 1992年5月26日,警方逮捕陳希傑和共犯潘哲。 法官最後判陳希傑無期徒刑、潘哲15年6個­月有期徒刑。 而因公殉職的楊季章則獲得總統李登輝頒發「忠勇足式」輓聯,亦獲得內政部部長吳伯雄頒發警察獎章並晉陞一線四星分隊長。 爆炸案發生後,刑事警察局長盧毓鈞痛定思痛,制定了「因公殉職人員遺族生活慰問辦法」,並徹底改進防爆人員的裝備與訓練。 從此,警方防爆人員幾乎達到「零傷亡」的紀錄,刑事局也一併提高危險加給的待遇。

    • 歷史學者的跨時空密碼戰
    • 特務化名的攻防戰
    • 隱身在化名背後的,不只是「人」!
    • 他也曾經是特務?
    • 從檔案拼出破碎的歷史真相
    • 跨時空對決的下一步
    • 推薦閱讀

    點開「國家檔案資訊網」,過往政府檔案的數位化影像一目了然,已不再深鎖於機密中。然而,若你仔細查閱案卷,會發現裡頭有各種意義不明的章戳、冷僻用語,阻礙人們正確判讀檔案。 甚至,這些內容資訊還是另一樁跨時空「密碼戰」!例如,在戰後初期,臺灣特務機關聯繫通訊時,經常會使用各種代號掩蓋真實身分。這些化名或許曾是「保密防諜」的重要掩護,但如今卻成為閱讀檔案的「陷阱」,誤導我們從中獲得的歷史論述。 破壞這些陷阱,正是林正慧的日常工作。長時間參與檔案解讀的林正慧,從近代臺灣史的檔案中,找出了許多關於特務的故事線索,為二二八事件以及白色恐怖時代的歷史研究,補上了一塊重要的拼圖。 「像這裡,很多人會問為什麼叫『生局』?」林正慧指的是二二八事件期間,國防部保密局局長鄭介民上呈給蔣介石的「臺灣專報」。鄭介民在專報...

    化名,是這場密碼對決的另一項高難度挑戰。二二八與白色恐怖期間,許多情治人員暗中潛伏,進行各式監控、情蒐等秘密行動。然而,最後留在案卷中的紀錄,常是一個個經過假造的化名。 歷史學者該如何破解密碼,辨釋出那些「隱姓埋名」的特務身分呢? 以「保密局臺灣站」臺中組組長李良彬為例,林正慧先查閱現存的〈保密局服務證明書登記簿〉,可以確認「李良彬」是真實名字,他曾數度擔任保密局的「通訊員」。二二八事件爆發後,一些檔案述及李良彬是臺中組長。不過,若比對同一時期的其他檔案,則會看到臺中組長被寫成「王孝順」。 由此可知,「王孝順」很可能是李良彬使用的其中一個化名。 特務為了隱密行事,也常以另一個檯面上的公開職務,掩護自己的真實身分。李良彬的「掩職」,同樣能從檔案中找到破解線索。1949 年,一份由臺中市民上呈臺...

    然而,這場歷史學家與情治單位的對決中,代號所掩護的身分不只是個別特務,還有更多可能。 趙尚志、張秉承、游平洋……這些看來尋常的名字,都曾出現在「保密局臺灣站」的文書,發送給其他政府單位。乍看之下,這些人名應該是為臺灣站工作的人員? 答案令人意外──林正慧發現,當中沒有任何一個名字,能連結到實際存在的人物。 「這些名字只是代號,而且背後不一定是『人』。」林正慧指著檔案公文中的一個名字說明:「並沒有一個特務叫『趙尚志』,這其實是『保密局臺灣站』的化名,使用在平行文書。其他上行、下行文書中,臺灣站還有不同的代號。」 隱藏在化名背後的,可能是個別特務,也或許是機關組織。 多重身分隱藏,讓這場時空對決更具挑戰!林正慧建立了一份表單,列出檔案裡尋獲的所有臺灣站特務姓名,透過大量資料的交叉比對,破解不同暗...

    在不斷的揭密解謎中,歷史學者是否也曾有驚詫無比的揭密時刻? 林正慧想了想:「原先想像不到會有關連,但卻忽然發現他竟然是特務,那種衝擊最強烈。」最令她感到意外的例子,是長期在屏東、臺南等地擔任公職的康玉湖。 林正慧自己出身屏東,曾以屏東六堆的客家族群為論文主題,對康玉湖毫不陌生。過往,康玉湖的公眾形象一直是閱歷豐富、頗有實績的行政官僚。 但林正慧卻意外從檔案中發現,他竟然有一段不為人知的特務生涯。1947——1950 年間,康玉湖化名「高雲」,為保密局搜集情報,後來更擔任參謀,與情治機關的關係匪淺。 她補充道,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期間,龐大的特務群體曾以各種「掩職」身分潛伏於民間;當他們離開情治系統後,也可能「轉職」到各行各業,換上另一個截然不同的身分。對照往昔流行的政治宣傳辭令「小心匪諜就在...

    在檔案瀚海中,林正慧為表單上的名字建立履歷、挖掘線索,確認神祕特務的真實身分。那麼,這些線索是否能提供新證據,揭開臺灣近代史上的政治謎團? 林正慧提起了臺籍知識分子林連宗的故事。二二八事件中,擔任省議員的林連宗,曾參與「臺中地區時局處理委員會」,代表地方與政府談判。然而,在軍隊展開鎮壓後,他旋即消失無蹤。儘管多年來,外界傳言「憲兵第四團」嫌疑重大,但該團團長張慕陶強烈否認,還曾經具文聲明林連宗的失蹤與他們無關。 對受難者家屬而言,親人在動亂年代人間蒸發,直到解嚴後,仍無法知道他究竟被誰帶走?被帶去哪?下落何方?林連宗的外孫曾在訪談中提到,多年來家族持續尋找答案,卻都沒有結果。那些被掩蓋的歷史謎團,亦是受難家庭難以抹滅的傷痕。 這起「被消失」案,近年終於在檔案中找到真相!從憲兵司令部呈給蔣介石...

    這場無煙硝的密碼戰,已經取得不小的進展,但對林正慧而言,戰後臺灣特務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其中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細微的線索埋藏在龐雜的檔案資料中,研究的人又太少!」林正慧笑著說。歷史學家的「偵探」工作,需要長期埋首翻閱檔案,相當耗費心力。除了要具備專業的歷史訓練,隱藏其中的線索十分零散,很可能耗費一整天才找到一、兩件相關資料。 在保密局臺灣站的研究暫告段落後,林正慧的下一個「對敵者」轉移到戰後其他特務組織。隨著國家檔案開放解密,可以想像桌上的案卷將會越堆越高。儘管挑戰巨大,她還是從爬梳檔案、比對分析、破譯解謎的漫長研究中,找到猶如偵探推理劇的樂趣和成就感。 「線索可能都還存在,只是還沒有被找到。」她笑道:「還原這些事實是很有意義的工作,希望有更多研究者加入,跟我們一起並肩作戰!」

    【退休後的「特務」去了哪】情蒐、影響輿情樣樣來,威權政府幫兇竟被列為「最具影響力的台企領袖」之一 「白色恐怖政治犯被針刺指縫、耳朵遭灌廚餘」—— 85 歲嬤淚訴受難者經歷,痛批:竟有人說威嚴統治下台灣很安定? 【花 102 分鐘致敬台灣民主】電影《返校》讓你一路憋氣重回「白色恐怖」:要有人活下去,記得這段歷史 (本文經原作者 研之有物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破譯隱身代號!歷史學家與特務的跨時空對決 ── 專訪林正慧〉。首圖來源:研之有物攝影 林洵安。)

  4. 2018年5月9日 · 金庸的書裡有一些精彩的愛情故事,」葉劉淑儀這樣對我說道她是一位資深的香港政治家也是金庸的超級書迷。 金庸 將淵博學識、柔情蜜意、扣人心弦的情節以及動人的文筆融為一爐 ,故被廣泛奉為最出色的武俠小說家。

  5. 2018年8月1日 · 今年50歲的劉許友36歲當上台灣安侯建業合伙人2004年到上海目前是畢馬威中國中區合伙人。 十多年前西進上海,是因為 他觀察台灣產業外移,已預見會計市場萎縮 ,所以到上海闖蕩。

  6. 2015年2月4日 · 此消息一出,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謝金河就在 臉書 上發表「連爺爺登上胡潤富豪榜」一文,直呼 一生從公的連戰,能夠登上世界富豪排行,是台灣的另一個奇蹟。. 不過,最值得注意的是,家大業大的連爺爺連戰首度進榜,他以 61 億人民幣,大約 311 億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