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5月27日 · 秦漢帝國的「殖民主義」不亞於羅馬和歐洲大航海時代的嚴厲與殘酷,而且從本書的例子來看,秦漢帝國的統治技術更加細緻且深入。 如果我們用更廣闊的視野加以思考, 籉N爾曾說過:「英國歷史由凱撒征服開始。

  2. 2021年4月9日 · 內容簡介. 如果你們看過《大秦賦》這套電視連續劇,一定對劇中的秦王嬴政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最為人熟知的事蹟就是開創秦朝,但這個鋒芒畢露的帝國卻只經歷三代便亡國。 這跟嬴政父子施行暴政脫不了關係,但在暴政背後卻呈現出他們的性格缺陷。 劉邦得以擊敗強勢的項羽,以至後來漢武帝既開創西漢盛世,亦埋下了帝國衰微的危機,跟他們的性格同樣大有關係。 皇帝也是人,他們治國的方針、施政的理念,以至人才的任用,性格往往是關鍵性的因素。 嬴政的EQ為何如此低下? 胡亥的EQ和IQ都不合格? 劉邦的成功實有賴其隱忍的性格? 漢武帝是否屬於外向型性格? 本書清楚告訴我們,原來皇帝還有這一面,通過解讀他們的性格,從而瞭解他們是如何開創一個帝國或者丟掉一個帝國。

  3. 2020年1月1日 · 內容簡介. 這部書對帝國體制肇建,一切還在變化摸索階段的重要歷史事件與治國理念,做了與前賢不盡相同的詮釋,期待在秦漢歷史與思想的研究領域,產生進一步的對話。 秦漢雖走向帝國的政治格局,但統一帝國與地方意識仍在角力,專制皇權與士人角色也仍在磨合,帝國的長治久安之策更在構思與實驗階段,這是英雄、士人與實驗性質的政治體制一起摸索前進的時代,後人常以帝國體制強固後的道德標準評斷這些人物與事件,是不相應的。 本書第一編由思想與政治的互動,討論帝國危機與統治路線的選擇。 第二編解讀楚漢之際變局中的重大事件,第三編探討漢帝國穩定後的統治及其矛盾,第四編討論司馬遷修史志業中潛存的緊張性及其消融,以及書法「不隱」與「隱」統一的「微言」敘事。 作者介紹.

  4. 2008年1月1日 · 內容簡介. 從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實現統一至西元220年曹魏代漢,在以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為主要地域的中華大地上,人們展現了無比的活力與長足的進步。 在這一時期,高度集權的「大一統」政治體制基本形成,「皇帝」從此成為中國的主人;以農耕經濟和畜牧經濟為主的經濟形態走向成熟,借助交通和商業的發展,各地互通互補,共同創造物質生產的繁榮,共同抵禦自然災變的威脅;儒學也在此時取得正統地位,影響後世最甚。 除了大家熟知的秦始皇、楚漢相爭、漢武帝、王莽代漢的史事,在作者剖析下,賦予了更多的新意,本書也特別介紹秦漢時代更多元的風貌與面向,諸如當時人的日常生活、精神世界,甚至婦女、兒童的生活情狀和地位,以及秦漢時代歷史的流變。 您知道為什麼認真的秦始皇底下會出現暴政? 為什麼東漢神童特別多?

  5. 2023年12月1日 · 本書由「現代四大史學家」之一的呂思勉撰寫而成,共分為十二章,詳細介紹了秦漢興亡的歷史背景及政權制度變遷,可使讀者更加了解當時的朝代更迭。

  6. 2023年12月6日 · 本書由「現代四大史學家」之一的呂思勉撰寫而成,共分為十二章,詳細介紹了秦漢興亡的歷史背景及政權制度變遷,可使讀者更加了解當時的朝代更迭。

  7. 2022年5月26日 · 內容簡介. 也許你知道中國歷史上,秦滅六國,一統天下;漢高祖革命,成為第一個平民皇帝;王莽利用禪讓之論,代漢而興。 然而,你知道秦始皇如何統治龐大的帝國? 焚書坑儒的真相又為何? 漢帝國對外擴張遇到什麼樣的問題? 重農抑商背後的事實是什麼? 史學大師錢穆,以嚴謹的史學研究方法,就學術、政治及社會各層面,深入淺出地對秦漢史加以探討。 全面性的論述,不但一解秦漢史學的疑惑,更能提高讀者的眼界,是對中國歷史有興趣的讀者,不可不讀的一部佳作。 作者介紹.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