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2月4日 · 彰老師則講授「讀書會與帶領人的對話」、「材料重點的解讀與掌握」、「共思原理與有效的提問法」、「靈活討論的心法修為」等課程。. 方彰強調,讀書會是經由共讀、共享、共思,同行的動態過程,產生由外而內、由內而外的共振歷程。. 讀書會的 ...

  2. 綜合座談由加利大學教授韋聞笛(Wendy L. Adamek)主持,探討佛教弘傳中法脈傳承的東西方差異。 于君方分析,漢傳佛教重視老師的角色,如聖嚴師父師承東初老人,反觀北美較重視宗派的傳法和印可,以證明教授禪法的能力;阿萊教授則指出,日本學禪的法脈,不若外界想像的如此細分。

  3. 2015年4月24日 · 2015-04-24 海外. 由法鼓山溫哥華道場主辦的第二場「佛教學術論壇」邀請融道法師 (Venerable Rongdao)主講。. 融道法師為加拿大麥基爾大學東亞宗教學博士現任美國南加大宗教系助理教授。. 研究領域包括有現代漢傳佛教及當代中國佛教教育。. 在這場講座 ...

  4. 迅法師講「科學發展與佛法」 【陳慧蓉/金山報導】 十月十七日,法鼓佛教學院邀請前華梵大學校長迅法師演講「科學發展與佛法」。 身為化學博士的迅法師表示,佛法兼具宗教、教育、哲學與科學的特性,卻又超越這些學科,不過「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科學也可當成現代社會度眾 ...

  5. 這一卷講述的就是普賢菩薩的十種大願,並稱之為〈普賢行願品〉。 普賢菩薩除了以其願力,還以他的大行而聞名。 當別人可能還在發願時,他已經在實踐所發的願。 我們的課誦本中列舉了十種願,但事實上,《華嚴經》提到的是廣大無盡的願力,這在第四十卷中有很清楚的描述。 之所以會特別列出這十種願,是因為這部經,在說到圓滿或全體法界時,都會以「十」的數目來表示。 因此,「十」在這裡,並不是一個數目字,而是代表著廣大無邊、無窮無盡、無法稱量的無限。 第一大願:禮敬諸佛. 我們凡夫,一生之中要遇到一位佛,是機會渺茫,如何才能禮敬諸佛呢? 那只有兩種可能,不是已經達到普賢菩薩的層次,就是要確實發願:「從現在起,一直到成佛為止,都要能向佛頂禮。 」以這樣的態度來禮敬佛陀,直到證得佛果為止,就有可能達到禮敬諸佛的目標。

  6. 2018年5月7日 · 蘭陽精舍主辦的「平安無事」系列講座,已邁入第四場。. 前幾場,分別由醫師、農學院教授以現代專業出發,提供身心平衡、健康飲食的建言。. 四月份,蘭陽講堂邀請到常寬法師,從「佛法」的視野,分享聖嚴師父晚年與病共處的智慧。. 4月14日週六 ...

  7. 2018年4月1日 · 【鄧偉仁/印度報導】 由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跨文化區域研究系、印度普那大學巴利語佛教學系共同主辦的「國際佛教辭典工作坊」,於三月一至三日在印度普那大學舉辦,包括歐洲的漢堡大學、奧地利大學、巴黎高等實踐研究院、日本東京大學、德干學院,以及法鼓文理學院皆受邀參與,一同研討《巴利語關鍵辭典》(Critical Pāli Dictionary)的編纂與研究,對巴利語佛教文獻的解讀與學習,有重要助益。 由於《巴利語關鍵辭典》的出版工作遭遇瓶頸,哥本哈根大學資深教授肯尼斯吉斯克(Kenneth Zysk)與普那大學巴利語佛教學系系主任馬赫須德奧(Mahesh Deokar),決定發起舉辦此次工作坊,邀集國際上正在從事佛教辭典編輯的學術機構,一同討論如何整合各種佛教語言辭典資源,以利跨佛教傳統文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