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臺大農藝學系謝葦勳博士候選人今(30)日表示,野生近緣物種在自然環境下具有較高的耐病蟲害的能力,擁有尚未發現卻極具潛力的耐逆境相關基因。 但因為土地利用、人為破壞自然棲息地以及飲食文化轉變,許多野生近緣種或非主流作物逐漸被忽視或淘汰,導致其生物多樣性正逐漸消失。 謝葦勳指出,這次研究挑選138個被遺忘的作物,結合氣候和種原資訊,以氣候生態位模型,預估在2070年時具有更佳適應能力,並且適合非洲不同地區多樣栽培的替代作物。 結果顯示,西非和中非兩地區的作物受未來氣候變遷影響最為嚴重,其中對玉米和山藥的影響尤為明顯。 另一方面,此研究評估這些「被遺忘」的作物的微量營養素,例如鐵濃度最高的是葉菜類的莧菜和白花菜,以及腰果;葉酸則在青葙、白莧和綠豆最多。

  2. 平腹小蜂( Anastatus formosanus )是臺灣原生的卵寄生蜂,在自然情況下會寄生荔枝椿象的卵,但野生的平腹小蜂在越冬後需要時間重新建立族群數量。 因此,在每年春季荔枝椿象產卵初期野生的平腹小蜂數量少,僅能寄生少部分的卵,為了在荔枝椿象發生初期,及時阻斷荔枝椿象於田間大量發生,提高防治效率,利用人工大量釋放方式能補足春季田間野生平腹小蜂數少的缺口。 從苗栗西湖的樣區調查結果可見,田間野生平腹小蜂族群的卵粒防治率約從10%增加到40%,寄生後小蜂從卵發育至成蟲約需20天,而荔枝椿象產卵季長達2至3個月,這期間平腹小蜂利用寄主荔枝椿象卵來繁衍自己的族群數量,卵粒防治率會隨之逐漸增高,然因臺灣各地的物候和生物棲群動態不同,在各地自然情況下,平腹小蜂寄生卵粒的防治率可能不一。

    • 阿納斯塔西婭·伊利揚科娃1
    • 阿納斯塔西婭·伊利揚科娃2
    • 阿納斯塔西婭·伊利揚科娃3
    • 阿納斯塔西婭·伊利揚科娃4
    • 農作制度持續改變 但都重視恢復地力
    • 維持土壤的健康和肥力 原是農田的至高規律
    • 化學肥料進入農家 輪作、養土真的不再重要嗎?
    • 青貯飼料也曾被視為農業奇蹟

    田地如果一遍又一遍種植同一種農作物,那麼地力將被耗盡,這是因為每一種農作物都從土壤中吸收一定的養分,最終令土壤的肥沃被耗盡了。這時,農作物的病蟲害便開始在疲憊的土地上落腳,直到造成破壞為止。大自然會因農夫的妄自尊大而懲罰他。文明之所以會整個消失,是因為他們的耕作方式令土壤的品質退化了。 從這些奮鬥和失敗中,世人找出的解決之道便是讓土地輪替不同的用途與農作物:有些用來播種穀物,有些用來放牧牲畜,另外一些則任其閒置、長出雜草,待它恢復地力。收成後,不同種類的農作物會透過其根系或是廢料,將不同的養分和有機質歸還給土壤。小麥收成後,農夫可能會播種燕麥,或者,要是土壤的地力耗盡了,就暫時不再耕作,讓田地休息(此即所謂的休耕)。 這套秩序有助於恢復地力、確保田地將來仍可以為農作物提供養分。我的父親和祖父...

    想必祖父曾對這種分割成有如條碼的田地感到困惑。土地明明可以劃得更大、更有效率,為什麼要在狹窄的條帶上耕作?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在條帶之間來來去去,況且還要攜帶犁、鋤頭、短柄鐮刀或長柄鐮刀呢?為什麼條帶和條帶之間要留下一兩英尺寬的空間呢? 後來我了解到,這些不同的條帶可以減緩植物病害,可以阻礙農作害蟲的傳播,並為負責授粉或是捕食害蟲的昆蟲提供棲所;此外,還能確保散居在教區不同地段的每個家庭都有足夠的食物來應付極端天氣的侵害,從而減輕乾旱或作物病害等風險。最重要的基本原則就是輪耕多種農作,就像在古代農民種地的方式,也像祖父耕作的原則。田地有個牢不可破的規律:維持土壤的健康和肥力。 過去幾個世紀以來,我們在為田地施肥以及土地分割的方式等事情上有了重大的進展,尤其是那些名為「圈田」的中世紀公有田地已轉由...

    我家沒有人知道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是何方神聖,但沒有他,我們的生活將會完全改觀。他在1909年研究出如何以人工方式利用氫來「固定」大氣中的氮,使其可以充作植物肥料,於是解決了田地肥力的問題。哈伯設法將不可能化為可能。他解開了大自然的鎖。正如他自己所說的,他「以空氣為原料生產麵包」。 哈伯的同事卡爾.博世(Carl Bosch)找到了應用此流程的方法,並且將其投入生產。由此而來的硝酸銨肥料改變了農業乃至整個社會。有人估計,假設哈伯與博世沒有發明這項農業技術,那麼全世界的人口承載量僅約40億(也就是說,多虧哈伯以及博世,今天世界還能多餵飽30億人)。 哈伯因「提高農業水準、增進人類福祉」而於1918年獲得諾貝爾獎。但是他的發明絕對無法單純以「惠我良多」一語帶過。發明硝酸銨的初衷...

    家裡在拍賣會上賣掉綿羊後隔了幾週,派我去父親朋友處,以便協助他處理青貯飼料。我被安置在一輛大型的綠色約翰迪爾牌(John Deere)曳引機裡。它的後面掛一台紅色拖車,裡面載著大約10噸青草。收音機播放R.E.M.和碎南瓜樂團(The Smashing Pumpkins)的歌曲。我們一組6個人的任務,是從「飼草料收穫機」(割下多汁的綠草並且切碎)那裡將草帶回農莊院子裡的「青貯飼料坑」或是「青貯飼料堆」中。來到青貯飼料坑旁,我們須先傾斜拖車的載斗,將草料卸在以混凝土鋪底的坑裡,然後再趕回田間進行下一趟裝載作業。 幾星期前,爸爸的朋友在春季用曳引機拉著「施肥機」在田間噴灑了「頂肥」,那是數以百萬顆計、類似聚苯乙烯的微小人造氮球,以便為這種草注入活力。這是一年前播下種子的高效能黑麥草,只要撒下店裡...

  3. 20231014. 大目種釋迦飽滿的果實,令人垂涎欲滴。 (圖片提供/太陽很多) 文/楊淑芬 文字工作者 圖/楊淑芬、臺東農改場、太陽很多. 臺東,蔚藍絕美之地。 若至臺東直奔市場、水果行,先入眼的許是一籃籃翠綠、彷彿滴得出水的釋迦。 釋迦是季節性水果,一年中品嘗到大目釋迦代表已近中秋,過年時分則是鳳梨釋迦盛產,強烈甜味在口中化開,直是人間最大美味。 但近年來臺東不時登上媒體版面,卻也是因為產值與果實都不小的釋迦,歷經中國禁輸、又開放部分進口,引發蟲害檢疫、政治因素交雜的波瀾。 釋迦原產於熱帶美洲,約4百年前,由荷蘭東印度公司往來南洋的商船自東南亞傳入臺灣;也有一說是先傳入中國南方,廣東、福建移民再攜其種子來臺。 18世紀初期成書的《諸羅縣志》已有提到釋迦:「釋迦果,似波羅蜜而小,種自荷蘭。

  4. 中央廣播電臺今(23)日舉辦「臺灣加入CPTPP好壞影響一次說分明」線上座談,李淳、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教授楊明憲、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組長王興毅與談。 展現誠意才能拿到入場券 國內法規已做好與國際接軌的準備. 李淳表示,從遞出加入CPTPP的申請書至CPTPP成立工作小組審查是第一階段,為入會入場券的取得,現在臺灣要努力的重點在於拿到入場券,各別與11個會員國諮商,處理他們最關切的問題,例如日本福島五縣市食品的開放,取得與11個會員國在貿易往來關鍵議題的共識,讓他們同意成立工作小組來討論是否讓臺灣加入,第二階段才是進入入會實質談判。

  5. 從熱帶植物種植看見專業熱情 川上瀧彌的《椰子的葉蔭》. 《椰子的葉蔭》初次出版於1915年8月以日文發行,繁體中文版於2020年6月,臺灣林試所出版。. 620頁。. 川上瀧彌著、蔡思薇譯。. 《花》的香氣悠遠,逶迤至《椰子的葉蔭》,這是臺灣日本時代博物學家川 ...

  6. 從除草到田間管理、作物採收,農業機器人早已不是「科幻」而是現實,甚至連水產養殖也有相關機器人。. (圖片來源/Tertill 授權使用 https://tertill.com). 文/鍾慧元. 農業缺工早就不是新聞,世界各國早就開始投入研究農業機械的智慧化,將各種新科技整合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