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心五四運動,是為實踐四種環保而陸續提倡推動的心法,基本精神是把佛法普遍地運用在生活中,以實用為先,是人間化、人性化、生活化的佛法,不只是法鼓山的行動方針,更是二十一世紀的生活主張。 總計五大項,每一大項有四種「心」的觀念和方法,因此稱為「心」五四。 四安─提昇人品的主張. 安心:在心靈中少欲知足。 安身:在生活上勤勞簡樸。 安家:在家庭中相愛相助。 安業:在身、口、意上清淨精進。 四要─自在人生的主張.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能要、該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要。

  2. 連結禪與現代社會 佛教學院舉辦講座. 【本刊訊】 接續「正念與慈悲禪定國際研討會」的探討主題,法鼓佛教學院在三月到六月間,結合博士班「禪與現代社會專題」課程,舉辦九場「禪與現代社會」系列講座。. 從五月份起,將探討禪修與大腦功能影像、悲智 ...

  3. 他特別強調,師父此次前來「不是大給法師榮譽,而是法師為大帶來光榮」。 典禮結束後,僧王與師父進行簡短的晤談,並贈送師父象徵泰國教界最高榮譽的金邊僧扇;師父則回贈法鼓山琉璃山徽一座和英文著作數本,並誠摯地邀請僧王參加今年十月份法鼓山大殿落成典禮,為漢泰佛教的交流 ...

  4. www.ddm.org.tw › maze › 135法青會

    「我習慣一個人靜靜走來,靜靜離開,不想引起別人的注意,這樣比較自在。 」關心法鼓山,散步而至的步履,像是老朋友給的致意。 他總是默默見證著法鼓山的成長。 從一九九三年首度舉辦的當代藝術品義賣會,到法鼓山地宮、第二次藝術品義賣會,及去年八月在法鼓山人文社會獎助學術基金會成立的記者會上,銘二話不說,以實際參與呼應法鼓山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 當一再為法鼓山活動而現身時,讓人以為他與聖嚴師父必是熟識不已,無所不談的老友。 然而銘笑著說,至今兩人還沒有機會深談,當談起對師父的印象時,他形容是「很親切,像一個老朋友,」並說:「我很喜歡他。 多麼率真的表達,如詮釋君子之交,也像天外飛來一筆。 在那樣的語氣中,有著一種相知相惜的欣賞,與一份因恢宏契闊的照見,所以交誼是高遠的,卻也泰然自在的。

  5. 雖然要進入哈佛是十分的困難,但在眾多因緣具足下,還是順利得到入學許可。 這次經驗使果稠法師體會到因緣的不可思議及發願的重要性,更堅定了他為法鼓山、為佛教的弘揚與傳承盡心盡力的信心及願力,並發願要生生世世行菩薩道。 同時,他更希望藉此機會對聖嚴師父表示誠摯的感恩,並對所有法鼓山的菩薩及熱心的護法們表達深深的感謝。

  6. 2018年9月1日 · 」它的意思是:不要把自己的成功建築在破壞他人的成就上面;不要故意貶低別人、說別人的壞話,藉以抬高自己;也不要憑藉著時機運氣來謀求利益。 因此,自私自利應是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去追求才真正合乎正道。 此外,在《禮記.儒行篇》中亦說:「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是鼓勵我們靠自己努力而得到自立自強的成就,這種自私又何嘗不可呢? 由此可見,所謂的「自私自利」並不見得都是不好的! 如果自私是自己努力而求得應有的東西,這種自私應該是可以被接受的。 以自力自度為自私. 甚而,我們可以把「自私」解釋為:「自求多福,自力自度。 」如果以這種更高層次的意義來解釋自私,那自私實在不是一件壞事。 例如,楊曾說過這麼一句話:「拔我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7. 秀容的現身說法,令人動容,也呼應副都監果毅法師開場時所說,心性的成長與生命的轉化,有賴於人與人的密切互動,在數位課程日益蓬勃之際,實體的學習更為重要,尤其學佛最重要的是生活實踐,除了知識的累積增進,還要運用佛法來突破與轉化生命。 最後,法師也勉勵大眾持續回來道場共修、當義工,真正做到福慧雙修、解行並重。 【結業生分享:程梨俤】 用佛法走過生死關. 同學這麼說. 程梨俤菩薩是本班的標竿與楷模,年近八十還堅持學佛,作業從不缺交,也從未缺課。 二下時她生了一場大病,在加護病房與死神搏鬥十幾天,即使出院,後續有長達半年的化療、電療,仍堅持圓滿課程,並在心裡發願:「我一定要完成佛學班課程。 」三上時,撐著無法久坐的身體,堅持從桃園到臺北上課。 這份努力、珍惜學佛因緣的行動力,在在讓我們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