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1.馬鈴薯晚疫黴. 學名: Phytophthora infestans. 顯露病徵的. 1a) 葉子. 1b) 馬鈴薯. 1c) 孢囊柄和孢子囊. 我們現在知道,造成馬鈴薯晚疫病和其他所謂「露菌病」的病原體其實是藻類,不過這些藻類不含植物都有的 葉綠體 (進行光合作用的胞器)。 由於這些藻類能形成類似真菌的菌絲和孢子,所以過去被視為真菌。 (農傳媒編按:近年露菌病菌被界定為屬於 「卵菌綱」 〔 Oomycete 〕,為 「原藻界」 〔 Chromista ;或譯為色藻界〕生物) 2.黏菌. 黏菌並沒有共通的祖先,但通常被分為一類,稱為變形蟲目。 2a) 多頭絨泡黏菌的變形體時期 這時黏菌形成單細胞的分支網絡構造,會尋找食物並攝食。

    • 適地採用高接法,降低豪雨威脅
    • 水平棚架利於牽藤、理瓜,網室則防範颱風護賣相
    • 中、南部苦瓜產期不強碰,消費者四季有「苦」吃
    • 運用有機肥、益生菌栽培多樣品種

    苦瓜根莖細弱,不耐強風綿雨,因此當農田積水霪濕,則根系易腐爛,透過異種嫁接改良耐候性,是專業栽培常見一環,農民常以絲瓜、南瓜等同科作物,作為嫁接苦瓜的根砧。絲瓜、南瓜生命力強韌,嫁接後的瓜株,根系耐濕性高,且可強化對於蔓割病、蔓枯病、疫病及根瘤線蟲的抗病力。此外也有以冬瓜、扁蒲為根砧,不同的苦瓜品種各有適合的根砧,不宜亂點鴛鴦。 第6班大多以南瓜為嫁接根砧,特別不同的是,嫁接點往上拉高一節目,雖然這只是簡單動作,發揮的功效卻十足巨大。第6班班長陳嘉輝指出,南瓜根砧接近地表的節段,莖內中間有空隙,若由此當嫁接點,嫁接的苦瓜根系可沿空隙向下鑽入土,變換成自根,嫁接作用大打折扣。拉高一節目,根砧莖內已密實,苦瓜根系無縫可鑽,以此當嫁接點,嫁接功用則完全顯現,植株越加強健,對於產量、品質的助益非常大...

    第6班成立於1993年,早先栽培品項多樣化,後來漸漸轉向苦瓜,並躍升主力。第6班的苦瓜多採水平棚架栽培,與南部常見的隧道棚大異其趣。採用水平棚架有其歷史淵源,后里區早先是臺灣省菸酒公賣局釀製葡萄酒的原料重點產區,遍布葡萄園,1980年代終止葡萄契作收購,有些葡萄園轉作苦瓜,原有棚架設施稍作修整即派上用場,銜接得天衣無縫。 陳嘉輝說,水平棚架優點很多,首先作業方便,牽藤、理瓜、採收皆輕鬆,棚架空間寬廣,藤蔓生長自在,可伸展10~20公尺,結出大量瓜果。而隧道棚優勢則是蔓葉密集,透光率低,苦瓜白皙賣相佳,而且設施拆遷簡單,方便轉移陣地,減輕連作障礙。 此外,第6班苦瓜園也多半搭建網室設施,不同於南部偏向於防範果蠅,而是著眼於防範颱風。苦瓜表皮細嫩,即使僅是掃到颱風尾,依然會破相受損,有網室阻隔分...

    臺中市后里區臺地位居大安溪、大甲溪兩大流域之間,大安溪是臺灣冬雨分界線,寒冬時節北部陰雨綿綿,往南一過大安溪,和煦陽光已在前迎接。 苦瓜為夏季蔬菜,喜熱畏冷,雖已研發氣溫適應性較強的品種,但在15℃以下即易生長停滯,冬溫較低的臺灣中部地區,較適合於夏、秋季栽培。陳嘉輝說,第6班通常於1月間委請屏東縣南州鄉的專業種苗場代工育苗,氣溫回暖後移回定植,5月中旬開始有瓜可採收,10月底東北季風開始南下,苦瓜產季就接近尾聲。 臺灣南部苦瓜可1年2收,四季均可栽培,主力產區在屏東縣,生產規劃多半錯開夏季,不與中部地區苦瓜產季強碰。雖然冬季寒冷,苦瓜單位產量遠比不上溫熱季節,但中部苦瓜缺席,市場供應量少,行情自然好。邁入5月,全臺灣苦瓜大量上市,南部已屬瓜仔尾,品質比不上中部的瓜仔頭,通常到了第2個週日,...

    第6班主要生產白苦瓜,青綠色系不多,陳嘉輝說,白苦瓜仍是市場主流,消費量大,單位產量也高。至於栽培品種則多元化,對應不同消費需求,如苦瓜家族的巨無霸品種「花蓮1號」(F1),可長達45公分,比壯漢手臂還粗壯,適合餐飲、自助餐市場;小型苦瓜則專攻小家庭居多的北部都會。另有「矮肥短」的蘋果苦瓜,圓嘟嘟形狀十分逗趣,口感爽脆多汁,別具風味,小型適合小家庭,雖然單位產量較低,但有忠實客群捧場。 苦瓜連作易生病害,第6班克服連作障礙,除冬季空檔期輪作不同蔬菜,高接法強化抗疫病能力當記首功,苦瓜園區也力行草生栽培,不用除草劑,廣用有機肥料,土壤健康、元氣飽滿。此外,也善於運用益生菌,如溶磷菌、木黴菌、液化粉芽孢桿菌等,都是常用的好幫手。 瓜田連作時,溶磷菌可加速分解上期作未被吸收的有機養分,無形中也減除...

  2. 雖然森林療癒活動牽涉至德國,但近代的森林療癒風潮源自於日本。. 在德國的研究機構和大學裡,森林療癒在德國仍處於起步階段,學者Kotte指出,目前大部分的森林療癒研究都在亞洲進行,受試者在日本扁柏 (Chamaecyparis obtuse) 或紅松 (Pinus koraiensis) 樹林中進行 ...

  3. 其他人也問了

  4. line. twitter. 文/ 洪嘉鎂 圖片提供/ 臺北市政府動物保護處. 外來種斑腿樹蛙12年前入侵臺灣,因繁殖力強,不斷排擠原生種布氏樹蛙的棲地,目前全臺已有14個縣市淪陷。 由於牠擴散速度快,需要更多人參與監測,長期研究斑腿樹蛙的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楊懿如,今年在iNaturalist自然觀察公民科學網路平台建立監測專案,鼓勵大家上傳斑腿樹蛙觀察紀錄,以利掌控斑腿樹蛙擴散情況。 林務局則提醒,斑腿樹蛙與布氏樹蛙難以從外觀區分,不建議民眾在無法辨識蛙種情況下自行移除,建議可從觀察購入的園藝植栽是否有卵泡、蝌蚪等做起,並撥打通報專線0800-057-930。 競爭原生蛙類棲地環境.

  5. twitter. 農業育成優良品種,可以提升作物產量、抵抗病蟲害及極端氣候,甚至於帶動市場價格與銷售,注入農業新活水。 優良「品種」是農業永續發展、持續進步的必要環節,是農業重要的智慧財產,但品種侵權事件在農業現場一再發生,近年民間育成、廣受市場歡迎的「寶島甘露梨」甚至出現農會侵權的爭議。 品種權觀念對多數人都還相當陌生,品種權人透過司法維護權利的行動「兩隻手數得出來」,原因在於品種權訴訟取得、保全證據相對不易,鑑定、訴訟費時;司法界對判斷植物品種仍缺乏知識與經驗基礎,方法亟待建立,若逕以「專利權」概念理解「品種權」,更可能讓受害者維護權利的努力功虧一簣。 新品種象徵農業生生不息,也是國家農業競爭力代表之一。

  6. 20210510. 布氏樹蛙與斑腿樹蛙外型相近,直到2011年透過日本的DNA辨識技術,才正式將兩者在分類上劃分出來。 文/李盈瑩 圖片提供/楊懿如 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 臺灣37種蛙類中,外來種為美洲牛蛙、亞洲錦蛙、海蛙、斑腿樹蛙、溫室蟾(2021年3月底發現)共五種。 美洲牛蛙自1920年代從溫帶國家引進臺灣,1960年人工養殖成功,期間雖有零星逸出,但都未在野外建立族群。 而1998年發現的亞洲錦蛙及2005年現蹤的海蛙,因屬熱帶物種,分別局限在雲林以南及屏東地區,也未造成嚴重擴散。 然而,自2006年第一起斑腿樹蛙通報至今,短短十多年便已擴散各地,究竟是什麼樣的天時地利,促成了斑腿樹蛙幾近全境擴散的局面呢? 搭上園藝重鎮的順風車,加速擴散條件.

  7. 燕巢區農會及祥鶴合作社,皆為高雄市農業局輔導通過產銷履歷驗證的農民團體,驗證品項包括番石榴、小玉西瓜及香瓜,9日在高雄市長陳其邁見證下,與全臺最大農產品銷售通路全聯福利中心,以及臺灣水果批發龍頭福和生鮮農產公司,簽署採購備忘錄。 全聯將提供消費者安全蔬果作為企業經營核心價值,承諾持續與高雄在地農會合作,支持高雄產銷履歷蔬果。 福和生鮮農產公司平常除自主檢驗水果農藥殘留,也長期優先購買產銷履歷農產品,提供客戶更安全的水果產品;福和公司董事長邱進福承諾,今年將採購燕巢芭樂至少2000公噸,並將採購小玉西瓜、洋香瓜等,於全聯及各大生鮮通路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