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權威」是指別人認可和承認你所擁有的權力。 也就是說,對你的命令能夠心甘情願地服從。 這一點就引出韋伯全書討論的重點了權力和權威的正當性legitimacy)。 如何通過對自己權力的辯護,讓被支配者承認支配者的權力並表示服從? 從古到今韋伯概括出了三個有關權威正當性的來源: 1、 法理型權威; 2、 傳統型權威 ; 3、 「卡裡斯瑪」式權威。 所以,《支配社會學》的整本書主要就是在講,以上三種權威正當性的特點。 接下來,我們就來一一介紹。 一、法理型權威. 法理性權威有它的突出特點和運作方式:按照合理規則進行運作,對法理性統治的服從是針對規則,而非針對人。 在韋伯看來,法理性權威是現代社會的必要轉型,我們都按規則辦事,而不是聽從某一個人或某幾個人的意志支配。

    • 馬克思
    • 涂爾幹
    • 韋伯
    • 結語

    卡爾.馬克思(Karl Marx)大概是對整個人類歷史進程影響最大的思想家之一。馬克思生前就見證了「馬克思主義」(Marxism)的誕生,儘管馬克思本人並不贊同某些「馬克思主義者」(Marxist)對他的概括。而在馬克思去世後,形形色色的「馬克思主義」派別與「馬克思主義者」蔚為大觀,在政治與學術領域都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如果暫且拋開蘇聯等「共產主義國家」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與實踐不談,馬克思在學術界的影響著重體現在歐美發達國家的各種「馬克思主義」學說,這些學說經常被統稱為「西方馬克思主義」(Western Marxism),簡稱為「西馬」。「西馬」的學者們有著極為不同的學術背景,他們將馬克思的學說與自身的學術傳統結合,催生了「結構馬克思主義」(Structural Marxism)、「分析...

    與馬克思相比,埃米爾.涂爾幹(Émile Durkheim)的信徒沒有那麼廣泛的分佈,但其學說在社會學中的地位則是無可撼動的。儘管社會學內流派眾多,但如果要說社會學研究存在一種主流「範式」(paradigm)的話,涂爾幹無疑就是這一范式的代表。涂爾幹憑藉對於方法的系統論述,以及關於自殺等問題的具體研究,將帶有強烈「實證主義」(potivism)色彩的社會學變成了現實。他為社會學賦予的實證主義風格,通過美國社會學界而發揮到了極致,並且在世界社會(科)學界長期佔據主導位置。強調方法的科學性、重視經驗證據(empirical evidence)、突出社會因素的影響、將社會當作客觀之物來進行研究,等等,這些在涂爾幹的著作中一再被強調的,至今仍然構成社會學的主流共識。 除了在社會學界的影響,涂爾幹的功...

    在社會學中,馬克斯.韋伯(Max Weber)經常被視為所謂「理解社會學」(interpretive Sociology)的代表,其研究取向和馬克思與涂爾幹都有明顯不同。韋伯的方法論特徵,在於突出社會生活與物理世界的不同,強調對行動個體的把握與對主觀意義的理解。這一路徑通過學者舒茨(Alfred Schutz)等人的闡發而形成了「現象學社會學」(Phenomenological Sociology)。現象學社會學從行動者賦予行動的意義入手,展開對於主體意義世界的探討,可以被視為對韋伯「理解社會學」的進一步發展。這一傳統構成了社會學中與實證研究(尤其是定量研究)風格迥異的重要力量,從而形塑了學科內部的張力,激發對人類行為更為豐富的認識。 但是,所謂「理解社會學」還只是韋伯思想的冰山一角。他在社...

    後人在整理學術大師的遺產時,經常會困惑于大師的多面性,有時候甚至會被他們「嶄新」的一面震驚。比如,馬克思的早期著作被發現後,許多人陷入了關於「早期馬克思」與「成熟時期馬克思」關係問題的討論。涂爾幹向來被視為實證主義社會學的開創者,可是他著作中隨處可見的道德與情感議題,又讓人覺得他如此「人文」,沒有個「科學家」的形象。而以探討文化意義著稱的韋伯,對制度、法律這些「硬體」的重視似乎一點也不遜於馬克思。他們的影響,就如同他們的作品,寥寥幾筆只能勾勒出一個基本的線條,犧牲掉的則是更多的面向。那些無法被化約的靈魂與血肉,大概只有通過原著的研讀才能領略了。

  2. 2016年10月21日 · 按照韋伯的說法,「理解分為兩種一種是理智上和邏輯上的合理式理解一種是感情上和體驗上的共情式理解。 既然社會學研究涉及到對行動者主觀意義的理解,這就難免會受到研究者本人價值觀的影響。 在這裡韋伯提出了價值中立」 (value-free/neutrality)的概念。 他承認,在選擇研究題目與運用研究結果時,研究者的價值取向發揮很大作用。 但是,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還是要盡可能遵從資料的指引。 當然,是否承認價值中立是一回事,能否做到以及多大程度做到價值中立則是另外一回事。 完整文章: 理解社會行動 - EP50. 四、韋伯:理性就如鐵籠 - EP51.

  3. 2016年10月19日 · 哲學. 韋伯理解社會行動 - EP50. 撰文:張恩源. 出版: 2016-10-19 11:40 更新:2017-02-14 17:10. 馬克斯韋伯 (Max Weber,1864-1920),百科全書式的天才學者,對現代社會學、政治學、法學、經濟學都影響深遠的先驅人物。 他對如何研究社會有著和 涂爾幹 截然不同的認識,風格獨特的社會學路徑常被後人概括為「理解社會學」 (interpretative Sociology)。 行動理解與價值中立. 在韋伯的眼中,社會學是一門「對社會行動進行理解」的學科。 判定 「社會行動」 (social action) 有兩個要件,一個是行動者賦予了行動主觀意義/動機,另一個則是行動與他人發生聯繫。

  4. 2016年10月20日 ·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 韋伯傳世的著作規模龐大,但其中最著名的,也是讓韋伯生前就名聲大噪的研究,或許就是那本《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了。 在這本由兩篇論文構成的短小名著中,韋伯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為什麼資本主義僅僅產生在近代的西歐? 不同於馬克思 (Karl Marx)那種「歷史唯物論」的解釋,韋伯更加關注的是西歐在文化層面的獨特性。 西歐文化精神的核心,首當其衝的便是基督教。 為了更加具體考察基督教與資本主義的關係,避免泛泛而論,他選擇以新教中的加爾文教派 (Calvinism)進行深入分析。

  5. 2020年11月15日 · 當年金融風暴、金融海嘯襲擊香港時所產生的自殺潮,就是指人失去了固有的經濟地位,從資產階級一躍變成負資產,而選擇一死了之。 而在自殺論一書中,涂爾幹並未詳細論述最後一種自殺原因,因此通常只把他的自殺觀點看成三種。 而這種自殺原因是宿命型自殺(Fatalistic Suicide)。 意思是在一個壓迫的社會裡,人們因無法滿足當時社會的規範,無論如何努力也無法改善自己的生命時,就像被宿命壓倒一般,結束自己的生命。 香港教育制度下學生課業壓力極為沉重,近年青少年自殺數字亦有上升趨勢,這現象或可對應涂爾幹的宿命型自殺. 涂爾幹的晚年.

  6. 2020年6月5日 · 01觀點. 韋伯給予特朗普的忠告.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 2020-06-05 06:00 更新:2020-06-05 15:24. 66. 美國自5月26日陷入騷亂之中,至少23個州及華盛頓特區已動用國民警衛隊維持治安。 但比起街頭示威更棘手的是,美國政府在總統特朗普領導之下,已陷入嚴峻的政治危機之中。 多個州政府出動國民警衛隊應對騷亂,但主張用硬的總統特朗普顯然未滿足,周一(6月1日)更揚言由其派兵。 早於立國前已存在的國民警衛隊為州政府的武裝力量,但總統作為三軍總司令仍可調兵遣將,且根據1933年羅斯福通過之法案,國民警衛隊在編制上歸入美國海陸軍預備隊之下。 根據特朗普揚言動用之《叛亂法》,總統可以不經國會批准,調動聯邦現役部隊鎮壓任何州的暴動。 國防部長反對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