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5月20日 · 英特爾創辦人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oyce)哀嘆美國進入了「帝國衰落」的進程。 他斷言,若這種狀況持續下去,矽谷將成為廢墟。 英特爾創辦人Robert Noyce。

    • 羅伯特·諾伊斯1
    • 羅伯特·諾伊斯2
    • 羅伯特·諾伊斯3
    • 羅伯特·諾伊斯4
    • 羅伯特·諾伊斯5
  2. 2020年9月3日 · 英特爾第一個識別標誌是1969年創辦人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oyce)和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所創設,最大關鍵是有一個藍色的e字圖樣,這個圖樣使用超過30年。

  3. 2023年11月23日 · 1968年,青年才三十出頭,便和積體電路(IC)發明人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oyce)與知名化學家高登·摩爾(Gordon Moore)共同創立公司,名為英特爾(Intel,即Integrated Electronics的縮寫)。

    • 從難民到英特爾執行長
    • 從工程師學習成為領導者
    • 鼓勵分歧,決議就全力支持
    • 客觀理性,資訊是決策基礎
    • 勤勉嚴謹,全力自我批判

    「唯偏執狂得以倖存」(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是英特爾創辦人之一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的名言,一語道盡他戰戰兢兢、戒慎恐懼經營英特爾(Intel)的心路歷程。 1956年底,20歲的猶太裔青年Andris Grof,在歷經了納粹屠殺的威脅及蘇聯共產主義的統治之後,逃出了祖國匈牙利,抵達美國紐約。1960年,他以第一名畢業自紐約市立大學(City College of New York)化學工程系,3年後取得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y)的化工博士學位。 1968年,青年才三十出頭,便和積體電路(IC)發明人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oyce)與知名化學家高登·摩爾(Gordon Moore)共同創立公司,名為英特爾(Intel...

    化工背景出身的葛洛夫,是個不折不扣的工程師。他最初只是想追隨在快捷半導體(Fairchild Semiconductor)的上司摩爾,卻沒料到諾伊斯和摩爾對經營事業根本毫無興趣。而既然第一號和第二號員工都不想管事,責任自然落到了三號員工頭上。 然而,葛洛夫對於企業管理一無所知,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嚇死了。我簡直惡夢連連。我應該是工程部門的主管,但我們人太少,所以就要我負責公司營運。」 然而,葛洛夫的惡夢,卻激發了意想不到的潛力,讓他成就斐然。他一路摸索、認真學習,英特爾的規模也日益擴增。最終,在1987~1998年擔任執行長期間,公司市值從43億美元激增至1976億美元,漲幅高達45倍,葛洛夫因此被評選為過去25年來「最具影響力的企業領導人」。 2006年,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

    英特爾早已和葛洛夫畫上等號,而葛洛夫對於英特爾企業文化的形成,也遠甚於任何一位領導者。如果有所謂的「英特爾風範」(Intel way),則絕大部分要歸功於葛洛夫時代所奠定下的基礎。 在《10倍速時代》(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一書中,葛洛夫將希臘神話故事裡的女預言家卡珊德拉(Cassandra),比喻為公司內部能夠迅速看出逼近的變化、並及早發出警訊的人。對於這類傳達噩耗的人,葛洛夫認為身為領導者無論如何都不該加以扼殺或壓抑。因為一旦員工因為說真話而受罰,就會心生恐懼,被迫噤聲,從而阻斷了重要的討論。 卡珊德拉是葛洛夫預防自己疏忽或犯錯的重要機制,以確保他不會「贏了自己應該要輸的爭辯」。而為了保護卡珊德拉,英特爾內部早已建立起「建設性衝突」(constructive...

    領導人不是神,不一定能夠立刻指出正確的道路,因此他必須傾聽不同的聲音,蒐集各種資訊,以廣角、俯視和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待局勢,「先任由渾沌主宰,再設法掌控渾沌」(let chaos rein, then rein in chaos)。 當然,睿智如葛洛夫,在管理生涯中也犯過眾所周知的錯誤,其中尤以奔騰晶片(Pentium)浮點運算瑕疵事件最為著名。 在葛洛夫的運籌下,英特爾在1990年初期進行一系列「內建英特爾」(Intel Inside)的造勢,成功將英特爾打造為家喻戶曉的品牌,讓消費者印象深刻。然而,他忘了英特爾自此已經不是工業產品製造商,而是消費性產品的製造商。因此,當奔騰晶片在1994年出現瑕疵而引起軒然大波時,他的工程師性格蒙蔽了他的判斷力。他堅稱晶片是有瑕疵,但問題並不嚴重,「那是每...

    泰德羅認為,葛洛夫過人的管理技能,全憑他個人的自修得來。在扛起英特爾的營運任務之初,葛洛夫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弄來一個郵政信箱,收取管理相關的訊息,一切從根本學起。而且從開始負責管理工作以來,他更是長期保持著撰寫管理日誌的習慣。 「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在葛洛夫的自學過程裡扮演著重要角色。書寫,養成了他的思考紀律;而日誌,就是他的教室。他寫下了自己從工程師變成經理人後的職務內容,也記錄了從管理產品到管理人的心路歷程。 在葛洛夫的人生中,知識就是他的行動座標,即使生病時也不例外。 1996年,葛洛夫於《財星》雜誌上發表一篇文章,細述他成功對抗前列腺癌的歷程,文中鮮明呈現出葛洛夫解決問題的邏輯。他先是找尋研讀大量參考資料,接著比較各種療法的優劣,最終選定成功機率最高的療法。葛洛夫對於罹患癌症者的建議是...

  4. 2022年6月30日 · 1958年美國快捷(Fairchild)半導體的「羅伯特諾伊斯」發明以矽為基板製成的積體電路(IC),同期間美國德州儀器(TI)的「基爾比」也發明積體電路,IC產業在美國誕生。

  5. 2020年12月29日 · 蘇姿丰自2014年坐上執行長一職,帶領AMD一路衝鋒陷陣的表現,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宣布,將2020年象徵最高榮譽的大獎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 Noyce)頒給蘇姿丰,以表彰她個人在技術或公共政策對於半導體具有傑出的貢獻。

  6. 2021年2月2日 · 英特爾新執行長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將於2月15日走馬上任,老將回歸,而2月1日,蘇尼爾謝諾伊 (Sunil Shenoy)也正式回鍋上任,擔任公司高級副總裁職位,他同樣是一名服務英特爾超過30年的老將。. 蘇尼爾謝諾伊(Sunil Shenoy)是誰?. 這位資深英特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