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製糖農人宋德貴(貴)砍下一支支甘蔗,延續著家傳的技藝,循古法手工熬製黑糖。一年一收的甘蔗,一年一做的柴燒黑糖,成了臺東縣長濱鄉的風土韻律。 寒流來襲的3月清晨,北風捎來寒意與一絲絲的海鹹,裡林木好像都還在賴床般縮瑟成一團。

  2. 20210407. 文字/李香誼 攝影/闕宇良. 一年半前,有個臉書粉專推出了「一星期一部落」的直播,從臺東南迴線到東海岸,再到縱谷,至今造訪了60個部落。 約三分之二的部落事先無互相熟識的聯繫人,部落間的自然人文環境也有差異,直播工作人員只能趁場勘時主動接觸、認識在地人。 一年半來,陌生人越來越少,部落朋友越來越多。 這個自媒體團隊是「野菜皇后」,以野菜作為串起部落交流的共同語言。 當天直播現場是臺東鹿野的日卡地部落。 一位路過的82歲ina被邀請入鏡,即興的唱起了野菜歌。 ina毫不怯場,用族語對著鏡頭說:「我們是阿美族,是吃野菜的,吃野菜不會很胖,是很棒的原住民! 」主持人美珊說:「直播一開始就遇到這位ina,真的很感動,這些都不是事先安排的,完全不知道會遇到什麼樣的人、會有什麼呈現。

  3. 那邊的濱海處,遠離了城鎮,遠離了商業,人類最原始的生活所需,仍有一定比例仰賴採集、手製和交流的形式,所在之地、所見之人和物,都有著文化的經驗和故事的傳承。

  4. T村是日治後期才形成的移居型部落,部落組織綜合了秀姑巒與海岸美的年齡階級特色,但為了換工和農務活動的需求效率,年齡階級領導者的實際影響力高於傳統認知上阿美族年長者代表的「老人政治」。 在T村,中年男性形成的「工班」是主要的集體勞動單位,並在部落成為公共事務的帶領者。 曾經有位務農長老因為不滿工班在部落申請有機認證過程中,決定將他放在山區農場工作木屋前的農業資材,另外包裝收集。 這位務農長老不配合工班的決定,還在過程中說出「無聊工班! 」這樣的斥責。 村人們知道了這個衝突,不但沒有支持曾經擔任過教會長老的老農,反而為工班的堅持喝采,還常在之後面對工班為部落工作的「打擾」時補上一句:「無聊工班,厲害他們!

  5. 牠是保育界知名的東卯黑熊,因繫放研究編號為711,被暱稱為小7,711兩次誤中陷阱受傷並兩次野放,第二次野放在未侵擾人類農田聚落的情況下不幸遭槍殺,林務局將東卯黑熊的故事拍成紀錄片 《一隻臺灣黑熊之死-711 / 568的人間記事》 ,明年元旦將在臺中科學博物館首映。 紀錄片導演顏妏如今(27)日表示,大家守護了這隻黑熊3年,直到牠倒下的最後一刻,都還有人在找牠,這一切過程都這麼有愛,所以決定回頭檢視這一切,不是要看誰對誰錯,而是要好好思考,並記錄下所有參與人員的心聲,希望透過這部紀錄片,記錄跟東卯黑熊擦身而過,甚至跟牠接觸過的每一位。 同時透過山村居民的視角看待人熊互動。 林華慶:非常自責 及早落實部落狩獵自主也許能再次救回711.

  6. 文字.攝影/楊理博. 一群人聚集在山村外的路口,路口的拱門上綁著帶刺的黃藤,是部落用來避邪的結界。. 帶頭的kina秋蘭身材嬌小,穿著工作圍裙,腳踩雨鞋,側背一只早已褪色的打包帶編織籃。. 標準的部落婦女裝扮,講起話來卻很活潑,兩隻大眼睛轉啊轉 ...

  7. 故事不僅精準描繪山蘇、林投、九芎、棕、茄苳等植物的形態特徵,富生態教育意義,物種間彼此互助,更體現阿美族米粑流(Mipaliw,指家戶換工)的互助精神。 林務局長林華慶表示,《樹上的魚》描繪的所有植物細節都符合生物學、生態學知識,但這樣的知識是經由阿美族部落口耳相傳所留下來,卻不是經由科學家所傳遞,是原住民長時間與臺灣這塊土地撞擊所形成寶貴的生態智慧,但若沒有記錄下來,這樣的故事恐將逐漸被消失、遺忘;林務局有責任保存國有森林、土地生長出來的故事,讓人更加疼惜這塊土地。 阿美族作家桂春‧米雅講述繪本《樹上的魚》故事。 (攝影/游昇俯) 新書發表會上,林務局也邀請監察院副院長孫大川、立委伍麗華、艾秧樂集藝術總監丹耐夫‧正若、鄒族旅美聲樂家芬美‧尼亞賀薩等原住民族賢達蒞臨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