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8月12日 · 電影大師語錄:全球121位電影名人,148則經典格言選集 法國導演高達大聲宣告:「電影是一秒 24 格的真理」;《不可能的任務》導演則熱切主張:「電影一秒說謊 24 次!」 全球121位電影大師隔空風趣對談 中英對照,親炙大師文采 集結121位電影大師,148則語錄。

    • 草間彌生兩大藝術符號同框 X 罕見左右構圖
    • 藝術家的「生命自畫像」,將苦痛化為創作
    • 以符號與色彩書寫人生自傳

    接近兩公尺高的《無限》,從遠處觀賞可清楚看見畫面被分為左、右兩半,形成兩片深邃的暗紅色區域,像是一面靜止的火海;走近一看,才發現左側網紋交織、右側波點密集,兩半有著截然不同的視覺符號,而點與網交接之處,邊界迂迴曲折,為原本平靜的網點圖案增強了律動感。 畫中獨特的左右二分構圖法,悄然揭示了二元對立的議題,如東西、有無、虛實、輕重、正反等相對性現象;同時,畫中左右兩方的相互靠攏,也象徵著尋求共識、共融的可能性。色彩上,《無限》呈現深紅與黑色的搭配,這是草間在紐約時期《無限的網》系列中常用的色彩組合,足見紅黑兩色在她創作生涯中的重要地位。 自1950年代以來,草間彌生的純抽象繪畫,往往只以「圓點」或「無限的網」其中之一作為主題,兩者融合在同一畫面之上非常罕見。不僅如此,左右分割的構圖在草間的畫中也...

    無論是「圓點」或「無限的網」,都與藝術家的成長和生命經歷緊密相連。1929年,草間彌生出生在一個富裕的日本家庭,物質生活過得還算可以,只不過父親是外遇慣犯,母親因為害怕失去婚姻而歇斯底里,甚至對孩子們精神折磨。 悲慘的家庭生活,加上戰爭的陰霾、帝國與父權主義的專制,讓草間的童年苦得喘不過氣,小小年紀就患上嚴重的精神官能症,深受幻覺困擾——她聽見長著人臉的花在田裡聊著天;看見桌巾上的紅花無止盡地擴散,佔據天花板、牆壁,最終覆蓋整個空間,彷彿要將自己給吞噬。 1957年,將滿30歲的草間離鄉前往紐約,啟程前她銷毀了當時大部分的作品,拋開過往的束縛、讓野心浮現,誓言要創造顛覆整個藝術界的革新作品。《無限的網》系列正是在這個時期誕生,最早的一幅畫作上白色小圈如網佈滿黑色背景,表面還塗了層淺淡的白色顏...

    重重陰影之下,是藝術讓草間的生活透進了光。她將幻覺融入畫中,創作出如今聞名世界的藝術符號「圓點」與「無限的網」,數十個鐘頭的作畫時間她反覆堆疊顏料、勾勒點線,從中尋得平靜與生存的動力。她曾說,如果不是為了藝術,或許早就自我了斷,「畫畫就像是在絕望中迸發的熱情。」 結合了點與網的《無限》,像是草間彌生精神狀態、生命經歷與世界觀的完美交集,猶如一幅珍貴的生命自畫像,或是一部以符號與色彩書寫的人生自傳。如此珍貴的作品將歸何處?待邦瀚斯拍賣場上落槌後揭曉。

  2. 2024年5月7日 · 奇美博物館官網 線上購票請點此. 《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週五至週日晚間延長開放,時間為上午9:30至晚間8:00。.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Masterpieces from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展覽日期 ...

  3. 2020年2月17日 · 2020-02-17. 書刊 文學. 家喻戶曉的法國文學《小王子》( Le Petit Prince ),小王子、狐狸與玫瑰花之間的情感關係觸動著人們心底最柔軟的地方,你是否曾想過是什麼樣的人生歷練讓這位同時是飛行員也是大文豪的聖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淬煉出如此溫柔而澄澈的文學? 曾擔任法國夜間郵務飛航員的聖修伯里,在當時夜間郵務的草創期,其危險與不定性飽受批評。 飛航員在無邊的夜空中,把自己全然託付給一架渺小卻堅實的飛機,以及千里之外的航站。 天空有時仁慈,平靜無波,他們便浸淫在凡間不可得的祥和。 但有時風雲雨霧洶湧,訊號離散,他們就此被遺棄在世界邊緣。 為了準時送達郵件,每天夜裡,飛航員在航站掌控下起飛。

  4. 2018-06-29. 文 歐陽辰柔. 圖片提供 FOCA. 俗話說,若要人前顯貴,就要人後受罪,對雜技演員而言再精準不過。 然而受罪不僅在於為了表演練習,還在於生存。 從幾乎不被視為表演藝術,到一路披荊斬棘,至今前往多達20個國家演出,福爾摩沙馬戲團的成長軌跡,猶如新馬戲表演在台灣生根萌芽的見證。 什麼支撐他們走將近十年? 憑的恐怕是那股底氣:台灣劇場不應該沒有馬戲團的存在。 沿延平北路一直快到社子島盡頭,拐進一條不起眼的小巷,先經過兩個被軍綠塑膠布罩住如臨時車庫般的倉庫,然後抵達外圍漆上黃紅條紋的大入口。

  5. 2017年2月16日 · 插畫家著重描繪當時的人物服裝、房屋和風景,呈現出荷蘭黃金時代的華麗氛圍;另外,觀眾也可以在畫作中許多角落發現主角斯所喜愛的甲蟲們的小小蹤跡。

  6. 集結傳奇藝術家15至90歲風格迥異的自畫像! | La Vie. by Diane Tang 2018-01-10. 畢卡索 畫家 自畫像. 提及世界知名的藝術家,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畫家畢卡索絕對少不了! 最為出名的畫作,應屬他後期狂放的立體畫風,《維儂少女》、《哭泣的女人》讓人一眼就能認定畢式的韻味! 不過,你知道這位難得於生前便名利雙收的現代藝術代表人物並不是一開始就走這麼抽象不羈的風格嗎? 這點,就要從畢卡索的創作生涯說起了! 1881年生於熱情如火的西班牙,或許是遺傳到畫家父親的藝術基因,畢卡索自幼便展現對於繪畫的興趣與高度天賦,據母親的說法,連他第一個學會說的詞語「皮茲、皮茲」竟也是拿來作化的工具──「鉛筆」的西班牙文短發音「láp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