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張耀升,台灣 編劇 導演。 曾就讀 中興大學 外文系、 台北藝術大學 電影創作研究所,曾獲得時報文學獎小說首獎,就學期間以短片《鮮肉餅》、動畫短片《縫》入圍金穗獎、金鐘獎、台北電影節等獎項,2020年執導第一部電影長片《腿》,2021年以《瀑布》獲得 ...

  2. 2016年8月5日 · 文:張耀升. 入伍的那一年他沒有剃頭。 他10歲出家,八年來一直都是比新兵還短的光頭。 長達八年的僧侶生涯,每天早上三點五十分打版起床,四點二十分做早課,日日過午不食,比丘的戒律一條條像一個個關節串成他日常生活的脊椎。 日本「僧侶系」音樂人藥師寺寬邦來台巡演,以音樂弘法祈願和平、人們內心平靜 5月前. 新兵入伍訓練:社會學齊美爾的「社交性」如何發生在軍營中? 1年前. Tags: 入伍. 當兵. 出家. 僧侶. 比丘. 戒律. 修行. 出家人. 老兵. 犯戒. 新兵. 霸凌. 阿彌陀佛. 惡鬼. 佛經. 大悲咒. 退伍. 寺廟. 邪惡.

  3. 張耀升 (消防員)(1986年-2016年),香港消防處消防及救護學院坍塌搜救教官兼任高級消防隊長。 2016年6月21日因淘大工業村迷你倉大火而殉職,終年30歲

    • 進入角色是虛構的第一步
    • 虛構──模糊真與假
    • 一段失去同理心的日子
    • 後記

    我忍不住問了小說家,「這些故事,有幾分是是親身經歷,幾分是虛構?」 「我怎麼可能一天到晚遇到鬼?我奶奶怎麼可能在我小時候就死了,到我長大再死一次?怎麼可能?」張耀升笑著說。 「我有上過表演課。如果說編劇自己沒有表演經驗,很容易寫出難講或是不符合角色的台詞。」近年來將注意力轉向編劇和影像創作的張耀升說,「寫劇本時編劇是第一個進入角色的人,他要先演過那個角色一遍,進入角色,替角色說話,所以要有演技的基礎,我為了這件事去北藝大上了半年的表演課。」 但早在他成為編劇前,張耀升就以這種方式寫小說了。「我的小說除了少數幾篇是第一人稱,大部分都是第三人稱有限觀點。像拿著攝影機跟拍主角那樣寫,這種角度很注重角色狀態,所以在寫作時我會用演員的方式進入角色。很多人會以為我寫的是我個人的故事,其實不是,那是因為我...

    在舊版的《縫》裡,〈洞〉是跋文,接續在〈伊卡勒斯〉之後,從排版的格式看來,張耀升本人就是故事的主人翁。〈洞〉的事件背景發生在〈伊卡勒斯〉之前,讓人分不清楚整本小說到底有幾分真,又有幾分虛構。 但在新版的《縫》裡,這篇〈洞〉就被歸入了小說之中而不是跋文。張耀升說,「新版就要告訴大家,原本的那個〈洞〉它不是真的跋文,它也是小說的一部分,它被用在擾亂讀者對故事的認識,擾亂整本小說的認知。」事隔十二年,當張耀升要讀者把〈洞〉視為虛構故事時,他就再次模糊了真實與虛構的邊界。他推翻了自己,告訴我們真跟假只是觀點的問題而已。 張耀升在《縫》中做了多次推翻,「如果你先看了〈藍色項圈〉,會覺得林友達很可惡,可是你看了〈友達〉之後會翻過來,再看〈鮮肉餅〉裡頭又有一個林友達,又再顛覆一次。為了要讓人覺得自己的認知...

    聊起小說集最後一篇作品〈鼠〉,張耀升說:「編輯說他一讀完原版的〈鼠〉就拉肚子。」經過一番思考,張耀升才發覺自己的敘事觀點失去了同理心。 「那個時候的我,只覺得世界的醜陋是常態,我不想美化它。是編輯指出過去的作品和那篇的差異,才讓我發現就算這個世界很醜陋,我一點都幫不上忙,但我至少可以保有同情。」張耀升說。 「為什麼會失去同理心?」 「幾年前,在我離開台中前,我曾在一個比較不適合我的地方工作。我目睹了許多不可思議的鬥爭。過去寫《縫》的時候,別人說我把人性看得很透澈,但我在那裡才發現自己根本太單純了。人性真的很可怕,大部分的人有辦法在很短的時間內自己替自己漂白,甚至說服自己是受害者,卻做出非常可怕的舉動。目睹那些,讓我覺得這個世界很殘酷,很殘忍,卻同時也覺得什麼事情發生都不意外了。但當我如此抽離...

    採訪結束後,我向小說家討簽名。張耀升接過書和筆,攤開封面然後說:「簽名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我一般是不幫人簽的,除非是領據,也不會跟人要簽名⋯⋯」停了一下他才說,「我跟袁哲生要過簽名之後他就自殺了。當時袁哲生的寫作非常寂寞,所以我想如果去找他要簽名,會讓他開心一點,所以才跟他要⋯⋯。」他猶豫的筆尖就要碰到書本內頁時,我趕緊喊停,「不要破例,有這故事就夠了。」 小說家的筆雖然殘酷幽暗,為人卻有溫暖慈悲的一面,這才明白他為什麼要在封面上寫「黑 是最溫暖的顏色」。 原文链接:https://www.biosmonthly.com/article/7618

  4. 2020年11月21日 · 透過專訪導演張耀升一探究竟。 導演張耀升常常表示拍電影是他的夢想,但他卻說「其實我最想當偶像歌手。 」接受《關鍵評論網》專訪完後,張耀升開始閒聊起他從小到大真正的夢想,外型樣貌跟偶像完全沾不上邊的他,連夢想都略帶荒謬,彷彿是他 ...

  5. 2019年7月6日 · 編導兼小說家張耀升、《通靈少女》編劇廖振凱指導,文字到影像之路首度公開 「任何一部電影或劇集,不管規模如何史詩、製作如何宏大,都是來自一個微小而原始的概念,那就是火柴劃下,火光乍現的一瞬間。

  6. 2017年1月3日 · 張耀升《縫》: 一個現代人/蟲豸的荒蕪生長簡史. 大約是千禧年直到現在的時間軸,算算快二十年,覺得這段時間台灣文壇普遍瀰漫著一股灰… | by Chen AC | Medium. 張耀升《縫》: 一個現代人/蟲豸的荒蕪生長簡史. Chen AC. ·. Follow. 3 min read. ·. Jan 3, 2017....

  7.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