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28日 · 1. 減班勞工人數暴增,77.6萬人工時縮減. 疫情下勞工面臨的處境,可能有工時縮減、失業或退出勞動市場三種情況。 由於經濟體中原本就有一定數量的勞工處於這三種狀態,在分析這三種情況各自的變化規模與比例時,必須考慮疫情之前的狀況,才能估算受到疫情衝擊的變化,因此我們在分析去年(2020)1月至今的數據時,會以2019年同月份的數據為基準,來衡量疫情衝擊的規模。 去年3月台灣疫情開始升溫,對經濟活動的衝擊明顯擴大。 從 協議減班 的實施勞工人數資料觀察,去年2月底僅1,662人,3月底增加至7,916人,隨後一路增加至去年6月底達到31,816 人為高峰。 然而,協議減班統計僅限於有向勞政單位申報的廠商,實際上有更多廠商並未依規定申報,無法反應整體勞工的全貌。

  2. 2023年6月25日 · 今年甫出版的 《台灣經濟四百年》 是台灣目前跨度最長的經濟史著作,上起荷治時期、下至21世紀:在書中,作者吳聰敏嘗試以經濟觀點,解釋17世紀台灣原住民的「強制墮胎」制度,也從數據和史料切入,分析「美援」對台灣戰後經濟的貢獻。 現為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名譽教授的吳聰敏對《報導者》表示,他1980年代在美國念博士時,美國經濟學界主要關心的課題是景氣波動;然而他畢業回到台灣之後才發現,當年的台灣經濟成長率非常高,景氣波動帶來的影響有限,因此對台灣來說,經濟波動並不是那麼重要的課題。 這個發現也讓他意識到,經濟研究有「在地化」的必要,問題意識未必能一體適用,而台灣的經濟史也有太多空白之處,讓他在心中埋下了這本書的種子。

  3. 2022年8月28日 · 「日圓貶值」是近年來國際間最熱門的經濟議題之一,以日圓與新台幣匯率為例,2011年時,日圓兌新台幣的匯率為0.39元(相當於1元新台幣換2.6日圓),2019年之後日圓一路貶值,今年(2022)7月到了25年來的新低點0.219元,今天(8月29日)最新匯率只有約0.22元(相當於1元新台幣換4.5日圓)。 日圓大貶值,讓熱愛日本產品與日本旅遊的台灣民眾掀起一陣換日圓風潮。 許多人都很期待疫情過後,早日飛到日本大玩特玩、大買特買。 這篇報導我們想讓大家了解,日圓貶值也是一種「經濟策略」,它對日本民眾和其他國家會帶來什麼影響? 日本政府現在又面臨什麼樣的兩難危機? 日圓3年貶3成,為什麼錢會「縮水」? 日圓貶值究竟多嚴重呢?

  4. 2022年12月27日 · 台灣有何優勢? 百億標案緊急動員! 「無人機國家隊」軍民聯手的關鍵一戰. 台灣的無人機產業大多只有中小企業的規模,過往因為國內市場不成熟跟國外市場複雜,一直難以衝出活路。 圖為無人機業的老兵、田屋科技創辦人兼總經理張成榮。 (攝影/林彥廷) 政治社會. 政策. 2022/12/26. 文字. 楊智強. 攝影. 林彥廷 黃世澤. 設計. 黃禹禛. 核稿/方德琳;責任編輯/黃鈺婷、張詩芸. 產業. 嘉義. 政治政策. 美國. 兩岸. 科技. 軍事. 戰爭. 全民國防. 無人機. 政治社會. 政策. 2022/12/26. 文字. 楊智強. 攝影. 林彥廷 黃世澤. 設計. 黃禹禛. 核稿/方德琳;責任編輯/黃鈺婷、張詩芸.

    • 2317.TW 股價1
    • 2317.TW 股價2
    • 2317.TW 股價3
    • 2317.TW 股價4
    • 2317.TW 股價5
  5. 2023年1月17日 · 每一個數字底下,都是我們一起走過的路和必須面對的挑戰,《報導者》統整疫情爆發以來7個關鍵數據,解析數據下台灣防疫的利弊、以及與國際的差異。 數據1:感染率39.2% 與英美日相當,但實際感染人數可能為官方統計2至3倍. 回顧疫情在台灣3年,發生2次較大規模的群聚感染。 首次在2021年5月,潛藏的社區疫情大爆發,單日確診180例本土案例,雙北進入三級警戒,一路到同年7月26日結束。 短短近2個月時間,本土案例增加近1萬4,000例。 當時的感染人數雖不比現在,但因疫苗才剛開始接種,民眾幾無保護力,造成人心惶惶。

  6. 劉致昕. 圖片提供 OGP.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從政府、政黨與企業間的現金流,能看見什麼? 有更多開放資料專案揭露黑箱的政商裙帶關係,但最怕的卻是⋯⋯.

  7. 2018年9月26日 · 一般民眾又該如何分辨? 身為全台最大的BBS電子布告欄系統、平均上線人數為5~10萬,PTT卻在今(2018)年9月15日罕見地宣布「浮濫註冊情況日趨嚴重,即日起暫停受理使用者新帳號之申請」。 由於時間點剛好在大阪駐日辦事處處長輕生事件過後,台灣社會又將迎來年底的九合一大選,暫停帳號申請一事,讓大眾討論再次聚焦到「輿論操作」對社會的危害上。 其實早在2015年,台灣的政治力量就開始有意識和方法地經營網軍,他們授權行銷公司,以金錢作為動力,透過社群媒體,不斷在公共政策及特定意識型態上,產製和滾動一陣又一陣讓人難辨真假的輿論風向。 丞相,「人工風向」起了. 2015年6月,凱文(化名)有長達4週的時間幾乎寸步不離自己電腦和辦公室,身為專案操作人員的他,正焦頭爛額地思索如何打贏這一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