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臺灣碳權交易所首批國際碳權去(2023)年底掛牌交易,上架7個碳權專案,類型包括再生能源、潔淨水源,臺灣終於踏出碳權交易第一步,宣告碳有價時代來臨。 第二批將爭取引入國際自然碳權,以森林專案為主,預計每公噸價格約20美元,高於首批碳權,近期即將上架交易,備受農業界高度重視,本土自然碳權推出時程也引人關心。 「我有一塊土地,種樹可不可以申請碳權? 」每天碳交所都會接到民眾電話和E-mail詢問。 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接受《豐年》雜誌、農傳媒專訪,他說,不是種樹就會有碳權,現在外面有人打著碳權旗幟,宣稱有商機「叫地主農民一起投資」,他提醒農民千萬小心不要被騙,碳匯轉為碳權要經過嚴格方法學等程序,「種碳」具有一定經營門檻。 碳交所是由臺灣證券交易所與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共同投資成立。

  2. 大統利用自行研發的快速醱酵設備,搭配2021年起與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簡稱農科院)、中興大學合作技轉的優勢醱酵菌──枯草桿菌之有機肥微生物製程技術,產出高肥分、高穩定性固液態有機肥,2022年已正式上市銷售,並與超過50種作物品項的農友合作肥效試驗,反應皆相當良好。 大統生物科技集團總經理黃呈均提到,傳統禽糞堆肥加工及有機肥推廣,常面臨三個問題。 第一是成本,占農友投入意願最大考量;第二是製程需耗費較大空間和時間,處置不當更會散發惡臭、排出廢水,造成環境汙染;第三是成品品質控管不易,除了肥效打問號,未經完全腐熟及殺菌的糞肥,更可能傳播病原菌、累積有害物質,對植物土壤造成傷害。 「大統獨創的快速醱酵工藝,加上超大型工業化生產規模,正是要解決這些難題。

  3. 20231014. line. 張定霖指出,種苗業分工非常精細,健康的種子、種苗都須經過業者層層把關。 口述/張定霖 採訪/游昇俯、陳大中 整理/編輯部 攝影/吳尚鴻. 我想透過種苗產業鏈來說明何謂「種苗業」:現代農業在專業分工體系下,種苗產業鏈由上游育種公司(品種培育、種子生產)、中游育苗業(專業育苗)及下游種苗通路業(零售、種苗服務)所構成。 種苗業是受法律規範的特許行業,經營種苗業要向地方政府登記,取得種苗業登記證。 為什麼經營種苗業要受政府管理? 因為種子、種苗涉及農民的生產利益,一粒種子、一株種苗,就是一份責任,話可以亂講,種子不能亂賣。

  4. 20230911. facebook. line. twitter. 嘉一香食品公司22公噸生鮮豬肉今日正式封櫃銷往菲律賓,這是臺灣從口蹄疫區除名後首櫃生鮮豬肉出口菲律賓案例。 (圖片提供/農業部) 臺灣2020年成功成為口蹄疫非疫區後,農業部積極輔導國產生鮮豬肉重返國際市場,屏東縣崁頂鄉嘉一香食品公司成功獲菲律賓40呎櫃約22公噸的豬肉訂單,今(11)日正式封櫃啟航,這是臺灣從口蹄疫區除名後首櫃生鮮豬肉出口菲律賓案例。 農業部長陳吉仲今日於屏東縣主持「臺灣豬肉 菲同凡饗」臺灣豬肉外銷菲律賓封櫃記者會,與財團法人商業研究董事長許添財、屏東縣政府及冷凍肉品工會代表,共同見證此重大突破。

  5. 20210519. 全國漁會網路商城在防疫專區推出水產品組合,滿1,500元即可免運費冷凍宅配到家。 (圖片提供/全國漁會) 疫情持續升溫,全國疫情警戒升為第三級,擔心疫情更趨嚴峻,消費者從上周未已開始搶購民生必須品,農委會鼓勵消費者上網採購農漁畜產品,避免群聚,漁業署整理國產漁產品網購平臺資訊及連結,一次提供消費者選擇,農委會漁業署張致盛表示,疫情升溫以來,帶動漁會網購成長,其中梓官區漁會業績一周以來成長1倍。 不少消費者在農曆過年採買魚貨時,會到漁會網路商城下單,現在面臨疫情升溫,漁會網購平臺也有忠實客戶來光顧,張致盛說,經營網路商城的漁會最近業績都有成長,但成長最驚人的當屬梓官區漁會,最近一周的訂單表現較疫情升溫前成長1倍,他認為與梓官區漁會網購經營已久,有許多老客戶有關。

  6. 20231003. 文字 沈眠/照片提供 許嘉生. 醱酵專家許嘉生,出生釀造世家,日本東京農業大學釀造學科畢業。 曾任釀造工會理事長、農業部青農評審委員,現為穀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臺灣優良食品CAS理事、農業部田媽媽評審委員,專注臺灣釀造產業數十餘年。 「醱酵,就是有機物經過微生物作用後,產生新物質的過程。 」許嘉生眼神銳利、語氣明快:「不限定於食品,也有用在醫學、工業上,比如世界第一種抗生素盤尼西林,就是醱酵而得的青黴素,還有天然防腐劑的檸檬酸,也是醱酵物。 大家耳熟能詳的酢(也作醋)、味增、醬油、酒、豆腐乳、泡菜等都是醱酵食品。 總之,有細菌、黴菌、酵母等微生物,就會有醱酵。 醱酵總是與人類共處共存。 空氣中到處都有微生物,就連人的口腔也有。

  7. 20240115. facebook. line. twitter. 農產品自產地到消費者手上,歷經生產、處理、銷售等環節,此過程也形塑出農產品的「價格」。 (攝影/陳建豪) 撰文/焦鈞. 作者簡介: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曾任媒體記者、國會助理、臺北農產運銷公司、台灣肥料公司、雜糧發展基金會等單位。 著有《水果政治學》、《走出島國農業困境》。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農產品」包括超市或傳統市場販售的生鮮蔬果、雞鴨魚肉、蛋、奶,以及農產加工品,甚至花卉;農產品自產地到消費者手上,歷經生產、處理、銷售等環節,此過程也形塑出農產品的「價格」。 在萬物齊漲的年代,消費群眾對食物價格尤其有感,畢竟食物是剛需,滿足我們的一日三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