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8月6日 · 鴻海 5 日以新台幣 25.2 億元取得旺宏竹科 6 吋晶圓廠,強攻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SiC)元件晶圓製造,鴻海不僅在半導體布局邁出一大步,更藉此在電動車功率元件和模組研發製造站穩先機。 鴻海收購旺宏晶圓廠,取得 3+3 策略重大里程碑. 旺宏 5 日下午與鴻海在新竹科學園區旺宏電子晶圓一廠舉辦簽約儀式,旺宏以 25.2 億元出售新竹科學園區的 6 吋晶圓廠廠房及設備給鴻海,交易產權轉移預計今年底前完成。 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指出,取得位於竹科的 6 吋晶圓廠後,鴻海將用來開發與生產第三代半導體,特別是電動車使用的 SiC 功率元件,這將是鴻海集團「3+3」策略中,整合電動車與半導體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2. 2020年9月18日 · 2020 年第二季,資料中心業務的營收為 17.5 億美元,佔總體 45%,比去年同期成長 167%;此外,這也是 NVIDIA 資料中心業務營收第一次超越遊戲業務,未來仍有龐大的發展空間。 TO 相關報導: 成長幅度達 167%,NVIDIA 資料中心營收首次超越遊戲業務! NVIDIA 收購 ARM,布局資料中心與 AI 市場. 因此分析師認為,NVIDIA 收購 ARM,資料中心是關鍵原因。 分析師 Mark Lipacis 說明,NVIDIA 收購 ARM,可創造 ARM 與自家 GPU 伺服器晶片和軟體的生態系,來促進自己的資料中心業務。 NVIDIA 也可以整合 ARM 架構的處理器到自己的產品中,用少量成本即可提升性能,提升 NVIDIA 的競爭力。

  3. 2023年9月25日 · 美國金融科技公司 Susquehanna 分析師 Chris Rolland 與 Mehdi Hosseini ,近日發表報告,給予 Arm 股票「中立」評級,目標價為每股 48 美元;他們認為,Arm 面臨核心問題是智慧型手機需求疲軟,這使得 Arm 需要調整商業模式,並尋找新的業務領域。 兩位分析師還在在研究報告中警告, Arm 股價可能會進一步下跌——Arm 需要在 AI 業務上取得更多突破,並擴大業務範疇,以確保估值溢價是合理的 ;此外,根據金融分析軟體公司 FactSet 數據,對 Arm 評價中,只有一家券商持有看漲觀點,而三家持中立觀點,一家則持看跌觀點。 *2 大 AI 百大影響力人物碰面! 吳恩達訪台與唐鳳對談.

  4. 2020年12月7日 · 在美掛牌還是留在台灣? Gogoro 表示評估中. 金管會已經明確表態設置新板是為了推動獨角獸掛牌上市鋪路,且點名鎖定 Gogoro,睿能創意執行長陸學森也曾公開表示「IPO 有一天會做。 」據傳,Gogoro 原本有意評估赴美、港掛牌以爭取較高的本益比,但是如今台股資金行情火熱,加上台商回流契機,外界認為不失為 Gogoro 掛牌契機,各界都在看,這些年主管機關為了追 Gogoro,年年推出多元上市方案,明年即將推出的新板是否能成功,將備受矚目。 (本文經合作夥伴鉅亨網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這些年我們追的Gogoro,盤點量身打造「多元上市方案」 〉。 首圖來源: wikimedia 。 更多更多的電動車.

  5. 2021年8月10日 · 微軟研究員 Sujeeth Bharadwaj 指出 ,用高階 GPU 訓練 AI 模型判讀胸部 X 光片的肺炎病徵,得花五個小時。. 不過微軟Azure 內建Graphcore 晶片後,只要 30 分鐘就大功告成。. Graphcore IPU M2000,圖片來源: Graphcore. Graphcore 更表示,旗下 IPU 產品 M2000 使用 ResNet-50 ...

  6. 2024年1月10日 · 3 大重點揭市場潛力. 廖紹伶. 2024-01-10. 分享本文. 電動車浪潮除了在四輪車、卡車領域大力發展,也正在轉變二輪車的世界。 跨國顧問公司麥肯錫觀察, 交通電動化的趨勢在四輪車領域發展最為明顯 ──純電動車、燃料電池電動車的銷量正在飆升, 但真正的電動車熱潮將來自二輪車 。 為何這麼說? 麥肯錫所指的二輪車,涵蓋輕型機車(mopeds, 排氣量小於 50cc)、機車(scooters,排氣量 50- 250cc)、重型機車(motorcycles)等,目前只有一小部分的二輪車市場邁向電動化,卻已有許多企業布局。 以下從麥肯錫對二輪電動車的分析,3 大面向盤點市場潛力。 觀察 1:全球二輪車市場龐大,且對氣候變遷有重大影響.

  7. 2024年1月4日 · 緯創是 2023 年十大飆股之一. 2023 年全年漲幅最強勢的緯創 ( 3231-TW ),漲幅高達 235%,更擠進 2023 年台股上市公司前十大飆股。 緯創先前指出,2024 年整體伺服器成長將顯著優於 2023 年,尤其以 GPU 伺服器為最主要的成長動能。 廣達 ( 2382-TW )2023 年全年漲幅 213%,廣達表示,由於 2023 年第三季、第四季受到 CoWoS 產能不足影響,雖然 AI 伺服器出貨不如預期,倘若 2024 年上半年產能開出來的話,AI 伺服器有望在 2024 年下半年貢獻營收。 至於英業達 ( 2356-TW) 方面,2023 年漲 102%,英業達先前表示,隨著 2024 年第一季景氣逐步回溫,預期 2024 年將優於 202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