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5日 · 羅大佑(臺灣話: Lô Tāi-iū,1954年7月20日 — ),台灣男歌手、詞曲作家、編曲家、作家、醫師。 1976年羅大佑進入樂壇 [1],1982年發表第一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一推出就震撼了當時的臺灣社會,有人稱他在青年知識分子之間造成的反動思潮猶如

  2. 2024年5月25日 · 罗大佑 ( 台湾话 : Lô Tāi-iū ,1954年7月20日 — ),台湾男歌手、词曲作家、编曲家、作家、医师。 1976年罗大佑进入乐坛 [1] ,1982年发表第一张个人专辑《 之乎者也 》,一推出就震撼了当时的台湾社会,有人称他在青年知识分子之间造成的反动思潮犹如“黑色旋风”。 [2] 这张专辑把华语音乐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也敲响了 校园民歌 的丧钟。 该专辑亦被评为“ 1975-1993台湾流行音乐百张最佳专辑 ”榜首。 [3] 1985年,罗大佑创作了呼应《四海一家》的 公益歌曲 《 明天会更好 》,但被当时的仍一党专政的 中华民国政府 用作选举宣传,迫于社会各界的压力以及自我的迷惘,罗大佑离开台湾前往纽约。

    • 過程
    • 翻唱版本

    投入創作(1974年-1980年)

    羅大佑還沒有發行這張專輯之前,早就發表這張專輯的一些歌曲。1974年(民國63年),羅大佑在讀中國醫藥學院二年級時發表兩首歌曲,而且歌詞都是兩位文學家所寫的,分別是徐志摩的《歌》和余光中的《鄉愁四韻》;三年後,《歌》被選為《閃亮的日子》的電影插曲之一。1976年,羅大佑發表《錯誤》、《蒲公英》這兩首創作歌曲,其中《錯誤》的歌詞是羅大佑改寫於鄭愁予的同名散文。1979年,羅大佑花費30分鐘完成《戀曲1980》,這首歌是為中國醫藥學院護理系的學姊而創作的,同時發表《搖籃曲》、《童年》這兩首歌曲。1980年,羅大佑幫張艾嘉創作《光陰的故事》這首歌曲,這時也發表《將進酒》和《鹿港小鎮》這兩首歌曲;其中羅大佑上台北見習,當時台灣的十大建設已經完成,台北的農村景觀迅速地消失;他從台中上來時,有感覺到失去純樸之味,所以創作了《鹿港小鎮》。

    籌備專輯(1980年-1982年)

    後來羅大佑從中國醫藥學院畢業,就跟張艾嘉建立「果實音樂製作有限公司」(GOSH),執行籌製個人首張專輯;在錄製專輯過程中,羅大佑曾為了要解決音樂母帶交給日本的處理費用,向自己的父親借了一些錢。一年之後,羅大佑拿著自己的音樂母帶,四處尋找願意發行的唱片公司;接二連三被很多唱片公司拒絕之後,剛成立不久的滾石唱片接受羅大佑的音樂母帶;也在這段期間,羅大佑完成了《之乎者也》的創作。

    發行專輯

    1982年(民國71年)4月21日,羅大佑發行首張創作專輯《之乎者也》,就造成一股風波,那時共賣了十五萬張。後來《台灣流行音樂百張經典專輯》一書,將《之乎者也》選為1975年9月到1993年1月的第一名專輯。

    鹿港小鎮翻唱版本 1. 任賢齊 2. 動力火車 3. 蘇見信 4. 周傳雄 5. 彭佳慧 6. 楊宗緯 7. 伍佰,陳信宏和張震岳合唱版 8. 王力宏和丁當合唱版本 9. 卓義峰 10. 周深 11. 野外合作社 12. 湯晶錦 光陰的故事翻唱版本 1. 成方圓 2. 靳東 3. 鹿晗 4. 陳慧嫻,馬嘉祺,楊坤,張淇,蕭敬騰,周傳雄,大張偉,詹雯婷,楊丞琳,林志炫,張遠,焦邁奇,陸虎,許靖韻在我們的歌合唱

  3. 其他人也問了

  4. 《家》,是羅大佑在1984年所發行的創作專輯 [1]。 《家》的發行,讓許多人感到錯愕莫名:原本被定位成「抗議歌手」「憤怒青年」的羅大佑,在這張專輯裏顯得溫情而內斂,幾乎完全感受不到他前兩張作品處處可聞的悲壯氣勢。

  5. 羅大佑作品選》,是1982年寶麗金唱片所發行的羅大佑創作專輯,並且只有在東南亞和香港發行,沒有在臺灣和其他地方發行。 專輯介紹 [ 編輯 ] 在1982年,由 果實音樂 (GOSH)出品、寶麗金唱片發行的《羅大佑作品選》正式在東南亞及香港問世,並且此專輯只限 ...

  6. 《 東方之珠 》, 羅大佑 作曲的歌曲,題材是 香港主權移交 前的 香港 。 有粵、國語兩版,粵語版在1986年推出,由 關正傑 演唱、 鄭國江 填詞、楊雲驃編曲,收錄於專輯《 啟示 》;國語版在1991年首次推出,由 羅大佑 演唱、填詞,並與花比傲共同編曲,收錄於專輯《 皇后大道東 》。 背景. 珍珠總有褪色一天,但東方之珠,則永遠是東方之珠——因為她早已下定決心,不容許自己的容顏蒼老過我們身上的膚色。 [1] —專輯《皇后大道東》的介紹文案. 1984年年底,中國和英國簽訂了《 中英聯合聲明 》,不少香港人對1997年回歸後的香港的前景表示憂慮,從而開始了長達數年的 移民風潮 ,《東方之珠》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創作的。

  7. 民國66年(1977年),羅大佑參與電影《閃亮的日子》的歌曲創作時,發表《牧童》這首創作歌曲;一年之後,羅大佑參與《情奔》的電影歌曲創作的不久,發表《稻草人》這首創作歌曲;1979年,在他自己完成《戀曲1980》時,也發表《盲聾》這首創作歌曲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