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9月18日 · 數百年來,地震摧毀島嶼上一個又一個家園,讓世代台灣人「尋家」之路,既破碎又強韌。. 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因地震串起的私屬家族故事。. 59歲的知名餅店老闆張桂碧73歲的退休媒體人曾應鐘家族與家鄉分別於87年前「 421大地震 」和23年前「 921 ...

  2. 《報導者》爬梳過去職災新聞事件更發現,20家大營造廠中有15家,在過去5年內都曾發生死亡重大職災案件,比例高達75%。 (資料來源/勞動部「違反勞動法令事業單位查詢系統」、重大職災整理自新聞;資料整理/方德琳) 進一步分析營造廠違規紀錄,最常發生的狀況是──2公尺以上開口作業沒有設置防護網。 當違規成為普遍時,是否存在台灣很常發生的一種可能性──法律太嚴,台灣營造工地的安全設施標準太高,以至於現實環境中難以執行,導致廠商違規不斷?

  3. 2023年12月7日 · 2008年白色恐怖受難者黃溫恭的孫女張旖容意外在國家檔案中發現阿公的遺書開啟遺書返還運動」。 《春日的偶遇:白色恐怖、我的阿公黃溫恭與家族記憶追尋》 ,便是她回到阿公生前最後行醫與被捕處──屏東縣春日鄉開始費時數年所寫的家族史追尋記自幼時起張旖容的心裡始終有個困惑為什麼在母親眼中學歷等同一切? 她寫下:「我沒有辦法太靠近媽媽,太靠近是會受傷的。 」長期與母親關係的緊張、矛盾、彆扭,在追尋家族記憶的過程中,獲得了一絲緩解。 對於連母親也沒看過的阿公,張旖容也逐步建立起認知:黃溫恭的確對時局不滿,而有改造社會的抱負,進而加入地下黨,「縱然如此,他們的審判仍須受到檢視」──原被判刑15年的黃溫恭,在蔣介石大筆一揮下改為死刑,16天後命喪刑場,葬於六張犁公墓。

    • 4月17日,氣氛仍然和平的北京
    • 廣場上,曾無所畏懼的我們
    • 最後一張照片
    • 一趟未完成的任務

    身為中國官方首次核准的第一批台灣記者團成員,對這趟採訪是既興奮又忐忑。出發前,同年4月7日才剛經歷了鄭南榕為爭取言論自由不惜自焚的震撼,緊接著被任職的自立報系,指派前往北京採訪,掛念著自焚事件的後續,也還沒從失去好友的傷痛中平復,感覺不應在這時離開台灣,卻又不想放棄這難得的機會,心情很是掙扎。 這是我第一次到中國,此行主要有三項新聞任務,一是亞青盃體操賽、二是亞銀年會、三是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訪中。1989年亞銀年會是由當時的財政部長郭婉容領軍,彼時蘇聯尚未解體,戈巴契夫訪中可是件國際大事。出發前即獲知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耀邦過世,北京學生們自發性地在天安門廣場舉辦悼念活動,飛機一落地出關,等不及到飯店放下行李,馬上轉往天安門廣場,想在第一時間拍攝些畫面傳回台灣。那時廣場上的氣氛仍和平,學生們在...

    除了那三件主要新聞任務,剩下時間我都到天安門報到。第一次感受到緊張氣氛是4月19日,數千名學生聚集在中共高層居所的中南海新華門前,為確保領導人的安全,中共出動武警驅散了這些高呼口號的學生,這是北京學運首次出現暴力驅離的動作。不過,我並不害怕,帶著在台灣街頭征戰的經驗,這樣的場景並不陌生。台灣1987年解嚴後,各式民主運動綻放,街頭請願、抗議如雨後春筍般興起,我恭逢其盛,歷經了520事件等街頭運動的洗禮,帶著在台灣的實戰經驗,看著北京剛萌芽的民主運動,心情是無所畏懼的。 但扛著專業相機在廣場上畢竟醒目,常有人跑來問我「你打哪來?」不想引起太多注意,我多是回答「我是南方來的記者」,偶有人回「你是外省人!」頓時不知如何回答。某次遇上廈門大學的學生,主動問「會說閩南話嗎?」兩人就在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前...

    5月中,學生們絕食愈演愈烈,廣場上抗議人數愈來愈多,各式耳語傳言不斷,不時聽說解放軍已經兵臨城外,隨時準備以武力驅散鎮壓。風聲鶴唳之際,記者們的安危也令人擔憂,尤其是像我這樣拿著相機的攝影記者,目標更是明顯。台北報社不只一次希望我能撤離,尤其在中共當局宣布戒嚴後,天安門上的管制區不斷擴大,現場不時發生小暴動,人們流露著害怕及不信任的眼神。報社明白表示,不會再提供金錢,以切斷奧援逼我回台北,我不只一次抗議,強烈表達想留在新聞現場的意願,但在身上只剩一百多美金和一張回程機票下,不得不妥協。 5月23日,天安門廣場上的毛澤東肖像遭3名工人損毀,我拍下最後一張照片傳回台北,帶著任務未完的遺憾,於隔天搭機離開北京,從新加坡轉機回台灣,距離我第一天踏上天安門廣場,總共40日。 回台沒多久,六四事件爆發,...

    在我的記者生涯裡,採訪天安門學運是一趟沒有完成的任務。回台灣後,我在出差核銷單裡夾著辭呈,以離職抗議報社強制要我回來的決定。那些記錄北京學運的影像,跟心裡的遺憾,30年來被隱藏於角落裡,一直到張照堂老師看見了它。 在一次為攝影博物館所做的口述訪談裡,張老師看到了我在1989年所洗的照片,也聽我說了當時的經過,他告訴我:「不是非得待到6月4日才算完成任務,不要覺得遺憾,重要是參與過,過程也很重要。」轉眼間,天安門學運已經30週年,這些塵封了30年的影像重見天日,看著那些如今已不復見的北京樣貌、廣場上奮鬥的臉孔,想起學生們浪漫的情懷,「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這是當時的一句標語,希望我留下的影像,能表達學生們對民主自由渴望的千萬分之一。 (閱讀英文版,請點:Meet the Taiwanese R...

  4. 2020年2月27日 · 當觀眾也「經歷」白色恐怖──劇場如何開啟社會對話? 民主人權相關題材的戲劇創作藉由集體創作或參與式劇場的方式呈現。 (圖片提供三語事劇場攝影張念晴) 《我反抗故我們存在演出六四親歷者方政也現身參與。 (圖片提供/三語事劇場;攝影/沈君翰) 劇場能為轉型正義帶來什麼對話可能? 在參與式劇場與一人一故事劇場的演出中,我們發現了「不說教」的強大力量。

  5. 2024年4月23日 · 在塞滿火藥的價值縫隙處,憲法法庭展開死刑存廢辯論. 2024年4月23日,憲法法庭就死刑是否違憲展開言詞辯論。. (攝影/楊子磊). 廢死與否在台灣猶如矛盾的信仰,長久以來爭論不休,猶如兩條無交集的平行線。. 憲法法庭今年(2024)首次接受37位 ...

  6. 2017年2月27日 · 今年是二二八事件發生第70個年頭,《報導者》在網站上連載刊登「見證228」,這是人權攝影家潘小俠、人權及文史工作者陳銘城和白色恐怖受難者楊川,從2010年4月開始,截至2014年5月,以紀實影像手法進行的拍攝計畫成品。. 這個計畫採訪拍攝了228位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