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2月21日 · 3大爭議解決建立長久中藥制度. 上千名中藥業者上月前往衛福部抗議,法令明訂從事中藥販賣業務需通過國家考試,但20多年來未有定案,導致中藥房快速消失。 考選部建議,衛福部在決定是否舉辦國家考試前,應規畫「中藥師制度」,讓有心投入中藥從業人員在現有管道外取得法定資格。 如何解決中藥管理制度爭議,將是接下來的重點。 2018-12-21. .文 / 謝懿安.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馬景平. 字級. 收藏. 分享. 瓷杯裡的枸杞與菊花染出清淡茶色,光聞到氣味就舒暢;抑或是天氣一變、喉嚨癢,想來碗銀耳蓮子湯潤潤喉…… 這些再熟悉不過的日常養生良方,都可在巷口中藥房買到。 但20多年來,中藥房以每年200家墜崖般速度消失,與尚未建立完善中藥管理制度有關。

  2. 2016年3月1日 · 《日治時期(西元1895-1945)の臺灣中醫》一書提到,當時日本在台強勢導入現代醫療衛生觀念,建立西方醫學、壓抑傳統醫療,由於不敢貿然禁止漢醫,於是在1901年舉辦了唯一一次漢醫執照檢覈考試,並規定在期限內登記,否則形同密醫,從此日本政府便有效控制台灣漢醫數量,而有照漢醫的數量也一路從最初的1900多人,凋零至數十餘人。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後,管理手段雖不如日本激烈,但在科學至上的風氣下,醫藥行政與教育部門仍以西醫為主,直到1956年才同意中醫界請願設立中醫院校,於是1958年成立中國醫藥學院,之後陸續於1968年舉辦中醫師檢定考試,1988年舉辦中醫師檢覈考試,中醫才得以繼續開枝散葉。 《藥事法》修法,終結中藥房師徒制傳統.

  3. 2019年1月6日 · 如果是我,我願意在生命最後幾個月這樣活著嗎?. 《病人自主權利法》今天(2019年1月6日)起實施,每個人都可以 趁健康時去醫院掛號做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 ,思考並決定:如果自己將來變成長期臥床、意識不清,甚至身上插滿管子的狀態,我 ...

  4. 2010年8月1日 · DNR保障善終權卻只有0.17的人簽署. 台灣在2000年5月23日三讀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正式賦予病人「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o Not Resuscitate,簡稱DNR)」的權利,心肺復甦術CPR雖是標準醫囑,但並非每個末期病人都需要這種吃盡苦頭的「急救套餐 ...

  5. 2012年6月1日 · 香港,世界眼科醫學大會(WOC)上,來自全球的頂尖眼科醫師們,在台下聚精會神地聽著來自台灣的中醫師國烈,全程用英文演講,題目是:「針灸治療乾眼症」。 「他們對這個研究很有興趣,」國烈說,之前他跟幾位眼科醫師討論過,乾眼症沒有藥物治療,他們收了46個乾眼症病人,發現針灸可讓輕度的乾眼症恢復正常,中、重度的淚水分泌狀況改善,這份報告也刊登在《美國中醫學期刊》上。 * * *. 中醫的風潮持續延燒,全球超過160個國家,有傳統中國醫學(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的訓練機構和診所。 1998年美國設立國家級的輔助療法研究中心(NCCAM),對包括針灸、草藥、中醫等進行大規模研究,每年挹注哈佛、耶魯大學上億美元的研究經費。

  6. 2016年11月1日 · 分享. 新面貌的老人正在全球強勁崛起,不讓僵化的觀念讓自己「變老」,趨勢、變革正在發生。 台灣跟上全球高齡覺醒世代了嗎? 框住台灣人的緊箍咒是什麼? 不管你現在幾歲,如果你擔心或抗拒變老後的人生,請從現在開始停止憂慮。 你需要的,是開始改變思維,並做出行動。 根據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估算,2016年65歲以上人口將超越14歲以下少年,這是史上頭一遭,也等於敲響一記計時鈴,提醒接下來4個現象將愈來愈明顯:勞動力流失、非自願單身人口遽增、愈來愈孤單以及爺奶比兒孫還多的台灣。 對議論高齡議題已久的台灣來說,自信、安樂和憂鬱、貧病纏身,這兩種老人面貌始終在大眾腦海並存,同樣的辯證也正在世界各地激烈發生。 但其實,這並非是非題,而是多選題,選擇繫於我們如何想像高齡時代並做好準備。

  7. 2020年6月3日 · 2020-06-03. .文 / 星希亞.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星希亞提供. 字級. 收藏. 分享. 台灣有句俗語:「先生緣,主人福」,「先生」指的是醫師,「主人」則指病患,整句白話的說就是遇到對的醫師,是病患的福氣。 而想和醫師結「福緣」,我認為病患應該先有以下幾點認知: 醫學不是萬能. 什麼是醫學,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說:"Cure sometimes, treat often, comfort always.(偶爾治癒, 常解痛苦, 永賜安慰)” 醫學是萬能的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