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9月11日 · 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今天上午也指出,已經與基泰達成三點共識,基泰建設答應提撥 1 億元到市府指定銀行信託,用來支應救災、復原及安置經費;若房屋傾斜的 25 戶居民不願意接受市府安置方案,希望自己租房,基泰建設將負擔 3 年租金,同時,無論 ...

  2. 2023年6月28日 · 興櫃餐飲股「老四川」,6 月 27 日發出重訊公告,創辦人梁朝辰於睡夢中辭世,享年 56 歲。 梁朝辰領導團隊素以紀律嚴明著稱,他如何走向成功? 商業

    • 透過「緩衝語句」給對方柔軟的印象
    • 用「問題」引導對方
    • 盡快回信,心情更輕鬆
    • 「道歉」要即時、得體
    • 「拒絕」愈是拖延麻煩愈大

    「真話」不是「想到什麼說什麼」,而是需要慎重說出口的話 ── 真話,具有強大力量。由於真話包含了「意見」或「情緒」在內,因此直截了當的說法恐怕過於強硬。尤其是希望對方「完成什麼」或「做出改變」的訊號,更會直接形成對方的負擔。 雖說商務往來的訊息首推簡潔有力,但通常愈是熟悉親近的對象,使用的語句才會愈短,關係距離愈遠則語句愈長。倘若對地位較高或不太熟悉的對象,使用過於簡短的語句開門見山地表明來意,只會讓對方嚇一大跳。

    想要藉由溝通朝目標邁進,讓當事人自己說出該說的話很重要。「提問」正是絕佳的工具。 所謂的問題,分成只能回答「是」或「不是」的封閉式問題,以及「你覺得怎麼樣?」、「你怎麼看?」等答案方向不受限制的開放式問題。答案固定的問題能夠迅速得到答覆或引起簡單的互動,適合用來暖場;而不易回答的開放式問題,則能成為深化思考的契機。

    如果是在上班時間內收到郵件,最好盡快處理並回覆對方。不過,有些案件需要時間確認或研究,無法立即回覆。但就算無法馬上完整回應的問題,也該在讀完信件後,第一時間提供類似「已收到郵件」、「正在處理」等訊息。 若是無法自行做出決定的問題,可回覆「討論後再做決定」。要是收到客訴、抱怨類信件,可以告訴對方「正在確認中」。若是共享資訊、報告情況的信件,則可回覆對方「已確認」或「感謝你」,盡快在「第一時間」回覆,也會讓自己覺得比較輕鬆。 凡是信件內容需要回覆,基本上都應該及時反應。有時你會想「等等再回信好了」,卻很容易不小心忘記這件事情,況且稍後再回覆還得再花時間重新閱讀內容。倘若寄件人是自己,對方遲遲不回覆也很煩人。想讓對方盡快回信的話,就得仔細編寫郵件內容,讓對方容易回覆。 假如內容是要對方花時間調整,...

    道歉雖然讓人提不起勁,但一味拖延也不好。 得體的道歉也是重點。說好消息時再怎麼沒有技巧,對方多半不會放在心上;然而道歉則需要極力避免任何火上澆油的可能性,充分展現禮貌、即時得體的應對是不可或缺的。 萬一和客戶接洽之際遲到,首先就該說「非常不好意思」表示歉意。假如一開就以「電車誤點」為由,表現出「我沒有錯」的態度,客戶是不會接受的。理由應該在道歉過後再講,如果一開始就採取防衛姿態,說不定還會惹怒對方。 首先,有禮貌地一句「非常不好意思」向對方道歉,之後才會輪到「說明原委」和視情況「應對」的技巧上場。

    好不容易等到客戶委託或朋友主動邀約,有時卻因為特定因素不得不推辭。這種情況下,盡量不要逃避「拒絕」這件事。 話雖如此,無論拒絕或被人拒絕都不太令人開心。因此,很多人就會拖著不去拒絕對方,然而這可能導致對方的工作窒礙難行。 有時固然會因為不想錯失機會,導致「無法拒絕」的狀況產生。然而硬是接下無法負擔的工作,最後擺爛,對委託你的人而言才是最頭痛的狀況。 記得剛進公司的時候,前輩曾告誡我,那種主動說「我來」,卻在最後一刻坦承自己「做不到」的人才最傷腦筋。 盡早推辭自己辦不到的工作,對自己、對別人來說都是好事。只不過,通知人家這種不太開心的事情,還是得按部就班進行才好。 基本上,回絕對方必須包含以下三要素。比方說,因為課程人數爆滿,非得拒絕顧客報名體驗課程的時候,就應該透過以下方式拒絕: 1. 感謝...

  3. 2017年9月18日 · 李雖然年輕,但同時具備產品開發經歷、設計感和領導力的背景,也讓她在去年屏雀中選,成為紅衫資本在美國首位女性合夥人。 自認有點內向的她,經過這麼多年的淬煉理解一件事:

  4. 2022年9月26日 · 因此大同幕僚透露,大同的大股東們正醞釀改組董事會,換掉大同林家支持的陳慈德,改由 4 大股東力挺的王榮接班,近一步掌控土地使用的決策權。

  5. 2019年6月11日 · 劉揚偉證實,未來鴻海將在董事會下設立 9 位經營委員會,成員包含盧松青、呂芳銘、劉揚偉、李傑、鴻海副總裁暨財務總長黃秋蓮、鴻海財務長黃德才、富士康執行總經理林政輝、B 次集團負責人姜志雄、夏普董事候選人林忠正等人。

  6. 2016年4月21日 · 分享. 收藏. 從研究員做起,35歲當上副總,38歲當上總經理,劉宗聖如今是全台最大投信公司元大寶來投信總經理。 旁人看來,他年紀輕輕、升得很快,但是劉宗聖拚命也是出了名的,二十幾歲時曾經有一次出國考察,在搭機回程的十幾個小時裡,就做完厚厚七、八十頁簡報,凌晨抵台,中午就跟老闆簡報。 不到40歲就屢屢被賦予重任,劉宗聖坦承,這麼早擔大位,他不是沒有迷失過。 「我管理最難的時候是前幾年,那時我都用自己的邏輯要求別人,但現在我都把他們(同事)當總經理在訓練。 Q:你開始負起培育人才的責任,你怎麼識人? A:人跟人之間的了解要透過大量人際接觸和私下觀察。 我出差的時候都會花大量的時間和同事聊天,看他的生涯規畫、對自己的期許。 有人重視成就感、有人重視待遇、有人重視專業養成。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