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蔣經國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蔣經國(1910年4月27日—1988年1月13日),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字建豐,出生於浙江 奉化,曾任中華民國總統、行政院院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制憲國民大會代表、國防部部長、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民國陸軍 。

  2. 蔣經國 (1910年4月27日—1988年1月13日), 中華民國 政治人物, 字 建豐 ,出生於 浙江 奉化 ,曾任 中華民國總統 、 行政院院長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 、 制憲國民大會 代表、 國防部 部長、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 主任委員、 中華民國陸軍 二級上將 。 為 蔣中正 與 毛福梅 的獨子。 1925年至1937年在 蘇聯 期間,蔣經國接受正統 馬列主義 教育 [2] :1 。 回中國後成為 三民主義 忠實信徒 [2] :1 。

    • 退輔會評價
    • 華人政界人物評價
    • 民調評價
    • 親屬評價
    • 中國國民黨總體評價
    • 華人學者評價
    • 其他評價

    2022年1月13日,蔣經國逝世卅四週年,退輔會發表了「為什麼要紀念經國先生?」一文,全面評價了蔣經國。 退輔會表示,蔣經國對台灣的貢獻是無庸置疑,對台灣主要有6大貢獻。 1. 反共:蔣經國堅持三不的反共國策,放棄反攻大陸,改採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將兩岸定位為制度之爭,並開放老兵返鄉探親。 2. 發展經濟:在石油危機的背景之下,推動十大建設,奠定經濟建設的穩固基礎。 3. 拔擢人才:拔擢了孫運璿、李登輝、錢復等人才。 4. 走向本土化:蔣經國認為國民黨政府要長期紮根於台灣,就必須本土化,因此實施催台青政策,拔擢謝東閔、張豐緒、林洋港、李登輝等人才。並且蔣經國在晚年宣稱自己是台灣人。 5. 開明統治:將以往威權統治方式,逐步放寬政治控制,並對民進黨組黨運動相對容忍。 6. 革新:在面對黨外運動的...

    周恩來:蔣經國是願意做些事情的。 對蔣經國去世,時任中共中央領導人趙紫陽發表談話,其中談到:「蔣經國先生堅持一個中國,反對『台灣獨立』,主張國家統一,表示要向歷史作出交待,並為兩岸關係的緩和作了一定的努力。」:527 2022年1月26日,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評價道,「蔣經國先生堅持一個中國,反對台獨,主張國家統一,生前曾表示『我是台灣人,也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為兩岸關係緩和做出積極努力。」 與其有深厚交情的第一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評價總統蔣經國「沉默冷靜、想法務實」,他認為蔣經國從不擺出思想家的模樣,但想法務實,社會知識豐富,善於識人,確保留在身邊都是可靠之士,隨時願坦誠提出己見,哪怕是逆耳忠言。蔣經國在開口前,必定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絕不信口開河。 中華民國前總統李登輝曾指出:1986年中國...

    2003年,蔣經國逝世15週年時,馬英九表示蔣經國始終在「誰對台灣貢獻最大最?」的民調當中排名第一。 根據TVBS於2007年9月對歷任中華民國總統評價民意調查,民眾認為蔣經國對台灣貢獻最大,在全體中排名第一。 2018年1月12日,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公佈民調:題目一「歷任總統,誰最愛台灣」第一名是蔣經國32.8%,題目二「歷任總統,誰對台灣的貢獻最大」第一名是蔣經國53.3%;就政黨屬性分析,泛藍支持者有70.2%肯定蔣經國,泛綠支持者也有44%肯定蔣經國。 2018年6月29日,美麗島電子報公布《2018年6月國政民調》,其中一項題目是「您認為在以下這幾位總統任內,哪一位最能夠堅持或是代表台灣價值」,調查結果:民眾回答排序為蔣經國43.0%、李登輝13.8%、蔡英文11.2%、馬英九9.5...

    蔣經國庶子蔣孝嚴認為,蔣經國開啟兩岸交流是功臣。 蔣經國外孫俞祖聲認為,蔣經國總是遵從一條哲理,那就是往者已矣,把握現在,來者可追,認為文明進步,更重要是尊重列祖列宗所創造之歷史;蔣經國習慣每天保存其活動與思維紀錄:23。

    (以下僅列出台灣時期的評價)蔣經國指揮軍民從大陳島撤退作戰,結果增強了中華民國政府「對經國先生個人的信賴」:232。 蔣經國政府所領導的主持的財政經濟金融部門,以計畫性自由經濟來規劃發展,使台灣經濟成長令人矚目。台灣躋身亞洲四小龍,「空前繁榮」:267。 蔣經國政府致力推動基礎建設,如:十大建設、翡翠水庫、石門水庫、南北高速公路、台中港、北迴鐵路、和原子能發電廠等:277。 蔣經國政府開始「多起用台灣本省籍的優秀人才」:273,政府機關台籍官員比例增加,如林洋港、謝東閔、邱創煥、李登輝等,使中國國民黨人事結構「年輕化」、「本土化」和「專業化」:273。努力朝向「技術統治」,開始任用大批專業技術官僚主政,如李國鼎、孫運璿、俞國華等。 蔣經國政府宣布解除台灣省戒嚴令,間接促進台灣地區民主化:29...

    余英時認為,1949年國府遷台以後,蔣經國擔任領導工作,成為蔣介石重要助手:180。但從1960年代末期開始,蔣經國便步挑起承先啟後重任:180-181。台灣相繼出現經濟和政治奇蹟,和他領導絕對分不開:181。 新聞耆老漆高儒認為,蔣經國求好心切,力爭上游,無論寫文演講,總想力求盡善盡美:290-291。從28歲回國後,除短期在家自修外,服務公職,在外披月嘗雨,上班早,下班遲:291。他要做蔣家孝子賢孫,蔣介石無暇照顧家人,他在江西工作時,蔣家大小事都是蔣經國照管,為其父分憂:291。 香港專欄作家陶傑,曾多次讚賞蔣經國。他認為蔣臨終前,拆除政治地雷,開放報禁黨禁,解除戒嚴,促成台灣民主化的貢獻。不但已為其父蔣介石贖罪。而且在歷史上,地位可與印度國父甘地相比。 政治大學教授李雲漢認為,客觀來...

    前美國資深外交官陶涵(英語:F. Jay Taylor)認為,民主是蔣經國一項很特殊的遺產。陶涵認為:「一個民主的中國未必會完美,但可能會是一個『正常的民主大國』,有榮耀、美德、缺陷和錯誤。這樣的結果將比任何其他變項,對太平洋地區、甚至世界的安定與和平,更具貢獻。如果民主政治在中國真正勝利、結果,歷史必將記下一筆——台灣替華人社會的開放、自由,奠定極好的典範,而促使這項發展的人——蔣介石之子蔣經國先生的貢獻,也是功不可滅。」:480 日本國際政治學者、姬路學院女子短期大學名譽校長、和其他人組成日亞華全國文化協會的小谷豪冶郎認為,蔣介石和蔣經國這樣緊密合作,相依為命之例子,在歷史上不多。蔣經國能學習父親剛毅精神,「以砥礪自己而成長」:210。他生活充滿「只有備嘗辛酸的人才擁有的氣氛」:158。...

  3. 蒋经国 (1910年4月27日—1988年1月13日), 中华民国 政治人物, 字 建丰 ,出生于 浙江 奉化 ,曾任 中华民国总统 、 行政院院长 、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 制宪国民大会 代表、 国防部 部长、 行政院国军退除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华民国陆军 二级上将 。 为 蒋介石 与 毛福梅 的独子。 1925年至1937年在 苏联 期间,蒋经国接受正统 马列主义 教育 [2] :1 。 回中国后成为 三民主义 忠实信徒 [2] :1 。

  4. 蔣經國逝世,宣告統治台灣43年的蔣家時代正式告終,蔣家走入歷史,李登輝其後全面接掌黨政軍權力,自此台灣民主化、本土化,1989年正式解除黨禁,1991年首次全面改選國大代表,1992年首次全面改選立法委員,1994年增加省級民選地方首長,1996年首次

  5. 其他人也問了

  6. 四二四刺殺蔣經國案 ,是1970年時任 中華民國行政院副院長 蔣經國 訪問 美國 期間,於4月24日在 紐約市 廣場飯店 門口被 臺灣 留美博士生 黃文雄 槍擊刺殺未遂的事件。 背景 [ 編輯] 1960年代末期,當時仍在海外活動的 台灣獨立運動 主要以 日本 為基地,但台獨運動已在 美國 萌芽,如「全美台灣獨立聯盟」(The United Formosans in America for Independence,簡稱UFAI)於1966年在 賓夕法尼亞州 費城 成立。 [1] 1970年1月1日,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宣布成立。

  7. 2014年2月27日 · 家族奇觀 [ 編輯] 蔣家呈現有中國家族的數個奇觀,包括:. 蔣中正是20世紀唯一一位曾統治台海兩岸的政治領導人,包括 中國大陸 23年(1926年-1949年), 臺灣 30年(1945年-1975年). 夫妻長壽:蔣中正享壽89歲(滿87周歲又5月5日) [3] 。. 宋美齡 是 中華民國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