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5日 · 卓榮泰內閣中現已公布35人,除了李遠與郭智輝,準政務委員陳時中、準退輔會主委嚴德發都已屆71歲,另有20人也都屆滿60歲,可見此次賴清德、卓榮泰更偏好資歷深厚的人才。

  2. 2020年3月22日 · 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 疫情嚴峻,防疫如同作戰,特別時期許多事務必須打破原本的法律框架,因此,立法院2月25日三讀通過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 (以下簡稱《肺炎特別條例》),賦予行政部門全力防疫的法律基礎。 包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 醫事人員限制出國 、地方縣巿限制公務人員、甚至行政院發布 高中以下師生出國禁令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說明,頒布特定人員出國禁令法源,來自《肺炎特別條例》第7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為防治控制疫情需要,得實施必要之應變處置或措施」。 但是,特別條例到底權力有多大? 為什麼出國禁令一出,許多引來法律人士 認為有「違憲」之虞 ? 特別法權力有多大? 能不能逾越憲法?

    • 帝國如何崛起?
    • 醫療與行政的槓桿
    • 醫療起飛與亂象都起於長庚
    • 長庚的危機、醫療的轉機?

    「沒有好醫生,就沒有好醫院。」 這是1976年,前台塑集團總裁王永慶創辦長庚醫院時,設定的核心策略。他先找來當時積極為馬偕醫院規畫重建、擴院,但計畫遭董事會數度否決而失望的馬偕前行政副院長張錦文;再找來支持張的規畫、但也與馬偕董事會鬧翻的院長羅慧夫。一個台灣首位放洋的醫管專才、一個美國來台服務的一流整外醫師,不僅接收了原本可能是「馬偕醫院新院址」的林口院區規畫,還從院長、副院長、醫務部主任、護理部主任及內外科醫師一併展開挖角。 特別是當年在羅慧夫調教下,訓練出與台大齊名的馬偕外科系,幾乎整批被帶走,包括後來首位外科醫師院士的魏福全、替藝人Selina治療的燒燙傷權威楊瑞永、大腸直腸外科醫師王正儀、整形外科林秋華(同為整外醫師林靜芸的叔叔)等,讓馬偕外科險遭「滅科」。 長庚醫院的發跡,可以說源...

    王永慶「經營之神」名號,跨足醫療產業亦未失本色。在台北長庚成立2年後、林口長庚揭幕之際,因種種設計、採購理念與張錦文不合,王永慶讓張錦文、羅慧夫雙雙下台,但張錦文改任長庚顧問、羅慧夫更被尊為長庚「永久的名譽院長」,後來羅慧夫專心發展顱顏外科,把長庚此一領域帶上世界頂級。 儘管張錦文自傳《望醫心切》中提及,當年交接典禮上,羅慧夫曾難過的痛哭,但內部巨變未檯面化,王永慶更已先找好心臟外科名醫張昭雄接手羅慧夫,又相中台塑子公司、台化原木廠廠長莊逸洲的管理長才,補上張錦文的角色。 一名長庚集團資深員工分析,長庚能在41年間穩定又快速成長,創造出至今年營收逾500億、並提供業界中醫師最高等級的待遇,是因為「董事長」(王永慶)一直在「醫療」和「行政」上區分兩塊平行的權力結構,讓醫療與行政能互相制衡,「像...

    台灣現今醫療便利的開端,可以說從長庚開始;但過度創造需求與追求利潤的亂象,也可以說從「醫療長庚化」開始。 1970年代,台灣以公立醫院為主導,因為都領固定薪,醫師待遇不佳、醫院績效不彰,病人不送紅包住不了醫院、開不了刀,醫師則只有回家私自開診「賺外快」。 長庚創立時下了明確禁令,嚴禁醫師收紅包,更取消「住院保證金制度」,讓病人不會因沒錢無法上醫院,實踐王永慶「平民醫院」的想法。這也是此次長庚風暴中,無論急診或骨科的免職案先前都冠以「收賄」或「收錢」之罪名,那確實是長庚最忌諱的「院規」。 但為了杜絕醫師不要拿紅包,長庚將低底薪、高抽成「駐診拆帳制」(Private Patient Fee,PPF)發揚光大,鼓勵醫師看愈多、賺愈大。 PPF最早也是羅慧夫、張錦文率先在馬偕實踐,但馬偕醫院仍有給醫...

    長庚急診醫師集體辭職事件,儘管與急診專科沒有「業績」、只領「固定薪」,加上重度級急救中心醫院評鑑規定,急診專科醫師需達50%、而其又為醫學中心必要標準,急診專科醫師人力不足,各醫院為了評鑑需要,讓急診科醫師很搶手等因素有關;加上大型災難發生時,如八仙塵爆等,各院急診常主動跨院轉診支援,培養出不同於其他科別的團隊作戰意識,因此在長庚醫院急診醫師集體請辭後,包括台大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都立即表態歡迎他們轉戰,全台超過50個醫院急診室都隔空力挺、支持。而醫院為了縮減成本、甚至內部管理階層互鬥,即隨意解聘急診主任,激起第一線醫師集體請辭抗議,某方面也反映長年在「財團醫院」裡遭壓制的醫療專業的反撲。 高達30名急診醫師將從長庚集體出走,人才失血會為長庚帶來什麼樣的傷害?前衛生署長(現改制為衛生福...

  3. 下個月,普悠瑪事故將屆週年,受害家屬尚未走出傷痛,完整的總體檢報告卻未被公布即封存。. 《報導者》獨家取得345頁報告全文、走訪多位小組成員、普悠瑪事故偵查單位及甫掛牌的運安會,剖析掩藏在體檢重大發現下的台鐵「殖民化」危機:長期依賴國外 ...

    • 嚴德發1
    • 嚴德發2
    • 嚴德發3
    • 嚴德發4
    • 嚴德發5
  4. 2023年12月29日 · 2024大選唯一一場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會於今日(30日)下午2點登場,3位候選人形成在野黨侯友宜、柯文哲圍攻執政黨賴清德局面,侯友宜在交叉詰問時更有兩次刻意不詢問柯文哲;整場辯論會3人針鋒相對、互有批評、火花不斷,侯友宜、柯文哲的炮火 ...

  5.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自創另類癌症療法的醫師許達夫最終「不予懲戒」,醫療自律機制無作為,反成為游走醫療灰色地帶者的「護身符」?

  6. 2023年12月24日 · 基因檢測是什麼? 為什麼牽動十幾萬名癌友治療與檢測效果和健保政策? 基因檢測的醫療與商品界線在哪裡? 政府納管基因檢測全面上路倒數40天,新制度面臨哪些困境與亂象?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