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2月5日 · 所謂的「 心肌梗塞 」,意思是心血管血流的「完全堵塞」,使得心臟失去血液、缺氧,人也就昏倒、猝死。 而之所以會造成心臟血管的堵塞,有幾種原因:一個是因為 血栓 ,另一個則是動脈的粥狀硬化,也就是血管內皮發炎、壞死後,纖維化的組織堵住血管。 而會引發血栓、動脈粥狀硬化,也有幾個原因: 天生因素. 年紀超過 35 歲後血管逐漸硬化、老化. 有 心臟病 、心血管疾病家族病史. 有凝血功能基因缺陷. 身體素質. 過重、過胖、體脂肪過高. 高血壓. 高血脂(高 膽固醇 ) 高血糖. 日常生活習慣. 有抽菸習慣. 情緒起伏大. 壓力大. 過度疲勞. 長期失眠. 外界因子. 感染發炎. 天氣忽冷忽熱.

  2. 2019年3月4日 · 平穩的眼壓控制是減緩青光眼患者視神經功能繼續損傷的首要方法北榮眼科部青光眼科醫師柯玉潔指出除了點藥降低眼壓當眼壓控制不夠穩定或藥物副作用難以承受時需透過青光眼濾過手術達成更低或更穩定的眼壓控制。 傳統小樑網切除濾過手術 v.s. 微創凝膠支架濾過手術. 治療青光眼的一般傳統手術是「小樑網切除濾過手術」,也就是先將結膜剪開,再在眼球的隅角做引流通道,將多餘的前房液引流至結膜下吸收,最後將眼表面傷口縫合。 小樑網切除濾過手術術後,會有明顯眼紅的情形,而且縫線容易導致刺痛感。 柯玉潔介紹,臺北榮總率先全台引進最新微創凝膠支架濾過手術,破壞少、傷口小、手術時間短且預後佳。

  3. 2018年6月27日 · 三軍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加護中心主任柯宏彥表示,「別以為鈣化瓣膜很容易清那真的非常硬要很用力才打得開。 柯宏彥說,傳統的瓣膜置換手術要先讓心臟「停下來」,插管後利用體外循環機維持身體機能,對年長者來說風險太大,後來他建議這位老先生做微創手術,恢復也非常快,「原本出門都很擔心自己昏倒,現在還到處去找里長泡茶! 鼠蹊部插導管換瓣膜. 傳統的手術需要6~8小時的時間,而且傷口大、麻醉風險高,手術後需要比較長的恢復期,甚至體力差的人還要先氣切,但這種微創的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手術只要1~2小時,傷口小、恢復時間也快。

  4. 2019年6月29日 · 攝護腺癌是台灣男性發生率第五名的癌症,而且發現的時候多半是晚期,雖然有荷爾蒙治療,但沒辦法完全清除癌細胞,而且有強烈的副作用,必須要搭配化療、標靶藥物或是免疫療法來治療。 對於許多被荷爾蒙藥物副作用折磨的人來說,要再去面對化療副作用,那種痛苦不是常人能想像的。 荷爾蒙療法與攝護腺癌. 男性發生的癌症中,每11位就有1位確診罹患攝護腺癌,其中6成患者會採取荷爾蒙治療,服用口服藥物來控制腫瘤的生長。 不過荷爾蒙治療除了沒辦法根除癌細胞之外,也會有變胖、骨質流失、貧血等女性更年期症狀的副作用出現。 而台灣泌尿腫瘤醫學會理事長江博暉也說,傳統荷爾蒙治療平均1年多就會因產生抗藥性而失效,稱為「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的患者,從失去荷爾蒙治療到死亡,平均不到2-3年。

  5. 2021年8月21日 · 國衛院研究. 癌症已連續 39 年蟬聯國人 10 大死因之首,癌細胞不只會侵襲身體的健康細胞,也會誘發周邊環境產生慢性發炎反應,新生不必要的血管,造成身體代謝的紊亂,破壞機能。 不過近年因為免疫療法的出現,讓癌症治療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如何讓免疫細胞準確發現癌細胞、攻擊癌細胞,就是成功治療癌症的關鍵。 李岳倫表示,癌細胞透過各種方式來抑制免疫反應,使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對實體腫瘤的有效反應率只有 20~30%。 不過經過研究發現,幫助癌細胞活化發炎反應、抑制免疫反應的是粒線體內多功能蛋白酶 Lon。 癌細胞 騙過免疫系統的方式. 活化發炎反應訊息傳導:p38-NF-κB. 誘導癌組織與周邊的巨噬細胞分泌抑制型細胞激素,抑制 T 細胞免疫反應. 促進腫瘤血管新生.

  6. 2019年2月26日 · 為什麼會引起顳顎關節症候群? 惠馨指出,顳顎關節障礙發生的症狀不一定每個人都相同,常見的症狀包括以下幾種: 張口閉口有異聲。 張口疼痛。 咀嚼時顏面疼痛。 張口受限。 張口歪斜。 下顎無法咬回固定的位置或下巴 脫臼 。 顏面肌肉痠痛。 頭痛 。 脖子肌肉痠痛。 耳朵內疼痛、 耳鳴 、聽力障礙、耳朵閉塞感或太陽穴、臉頰部、頸部疼痛。 造成顳顎關節症候群的原因很多,直接跟肌肉或關節有相關的包括外傷、肌炎、腫瘤或有風濕性關節炎等影響關節的系統性疾病。 其他像 咬合不正 、假牙高度不適合、睡覺時磨牙,或是像是一些壞習怪,如牙關緊咬、姿勢不良或喜歡嚼食硬物等,都有可能會引發 顳顎關節障礙 ,尤其現代人生活忙碌緊張,壓力大且睡眠品質不好,都使得顳顎關節障礙及顏面肌肉疼痛的問題越來越多且越發嚴重。

  7. 2023年11月22日 · 林建銘醫師說明針對中樞型性早熟所使用的針劑稱為性腺激素釋放素促進劑」(GnRHa),也被稱為荷爾蒙抑制劑有助於緩和發育速度。 若患童血液中有過多的性荷爾蒙,會刺激骨頭中生長板提早愈合,進而使得患童身高成長提早地停滯; 但若透過針劑治療中樞型性早熟有助於降低性荷爾蒙濃度,以延緩生長板癒合,爭取更多的時間讓孩童成長。 目前傳統治療方式以 1 個月一次的治療週期,而林建銘醫師也指出,性早熟治療類似長期抗戰,並非一劑就能見效,至少需要 1 至 2 年以上的療程,害怕打針的孩童會因治療次數頻繁使得不願接受治療,即便接受長期治療,也會讓家長備感心疼,從而影響治療持續性。 拉長治療頻率,3 個月接種 1 次減少孩童壓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