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5月12日 · 她說,「網路遊戲成癮的診斷標準非常嚴格,若演變到完全符合上述狀況,通常就已經非常嚴重且難以處理。 」此外,許多成癮者並無自我覺察,根據 110 年國家發展委員會台灣網路迷研究調查報告,針對全國各年齡層普篩,發現三分之一有網路沉迷傾向者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人自認沒有網路沉迷。 許多人有網路沉迷傾向卻不自知,賴柔吟醫師也分享「網路使用習慣自我篩檢量表」,提醒民眾若分數超過 11 分以上,就是高度網路沉迷傾向,建議尋求幫助。 圖片來源: 衛福部. 網路遊戲成癮常並存注意力缺損、憂鬱、焦慮. 當學生因網路遊戲成癮變得無法穩定就學、上班族無法專心上班時就建議就醫進一步評估,此外,若爸爸媽媽覺得孩子的網路沉迷狀況難以處理,或是不知道怎麼溝通時也建議可以尋求專業協助。

  2. 2018年11月19日 · 高三的小媛因拒學導致功課一落千丈,近期更成天迷於網路世界,少與人互動顯得沈默寡言,抱怨常失眠、凡事都提不起勁,甚至有時會感到 呼吸困難 ,一直被當做憂鬱症治療,但情況並沒有好轉,直到找到鑽研網路成癮的兒童心智科醫師才發現,原來已經網路成癮。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資深主治醫師,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理事長臧汝芬表示,小媛的情況,乍看之下的確很像 憂鬱症 ,但在深入會談了解後發現,小媛的父親長期酗酒,酒醉了還會把小媛當成出氣筒,為了家庭的和諧小媛一直不敢說出口,也因此,小媛開始學會逃避、閃躲,把自己封鎖,進而投入網路遊戲世界尋求安慰與釋放。

  3. 2020年8月17日 ·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助研究級主治醫師林煜軒說,WHO 相比過去著重在網路成癮上,現在更聚焦在「迷在網路遊戲中」,但其實手機遊戲的銷量在 2013 年已經超過網路遊戲,所以他們團隊更注重「手機遊戲成癮」的評估。

  4. 2023年5月17日 · 當家長與小孩發生衝突後,孩子的行為總是極端地令人難以想像,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李宛臻分享臨床經驗,每一位走入診間的孩童不完全是只因手機被禁止使用,才與父母發生爭執,背後通常隱藏相當多因素,而且是長期累積造就的結果,包括不認同爸爸媽媽的管教方式,或從小與家長間就沒有穩固的依附關係,父母一旦錯過黃金時期,若想在青少年階段才建立緊密感情,相對較困難,孩子更不易管教。 面對前往醫院接受治療的小孩,李宛臻表示,兒少精神科醫師能給予的幫助是在於,檢視孩子是否存在精神上的障礙,還是父母親職教育出問題,才能對症下藥找到解決方法。 「即使孩子的暴力行為已經嚴重到有社工介入,醫師還是會站在幫助他們的立場。

  5. 2023年5月17日 · 日期:2023 年 5 月 17 日 作者: 陳 韋彤. 現在父母常觀察到孩子總是手機不離身,好像沉迷於網路世界中,但家長不理解,以為孩子只是想玩,其實孩童沉迷於網路中,往往不是單純的只是喜歡玩遊戲、看影片或看社群,背後是許多原因組成的,只有瞭解這些原因,才能幫助孩子脫離成癮。 家長發現,孩子一天花很多時間在手機上,無時無刻都沉浸其中,不免懷疑「我家孩子是不是手機成癮」? 亞洲大學心理系講座教授兼副校長,同時也是臨床心理師的柯慧貞表示,用手機的時間長,其實不一定是成癮了,畢竟有許多職業都需要密切使用手機或 3C,因此究竟有沒有手機成癮,關鍵在於「過度使用,且危害身心健康。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什麼程度才算是成癮? 不能只用時間判斷! 手機成癮三指標. 指標一:角色功能損傷.

  6. 服務時間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上午 下午 晚上

  7. 2022年6月28日 · 收治個案的新竹臺大分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鄒長志醫師表示,「雙相情緒障礙症」是一種週期性出現情緒過度亢奮或情緒過度低落的疾病,同時合併出現心理、生理和行為上的其他症狀。 在「躁期」或「輕躁期」時,可能出現情緒過度愉悅、過度熱情或信心、話量比平常多、睡眠需求減少、覺得自己反應敏捷、精力充沛、容易衝動或與他人發生衝突。 在「鬱期」時,可能會出現情緒過度低落、興趣減低、食慾減少、體重減輕、 睡眠障礙 、反應偏慢、整天不想動、無精打采、有罪惡感,甚至有自殺的意念或企圖。 雙相情緒障礙症和憂鬱症如何區分. 鄒長志表示,在評估「雙相情緒障礙症」時,最重要的是必須和「憂鬱症」區隔。 因為病友大部分都是鬱期時,才會意識到需要赴醫治療,這時若沒有仔細評估,有可能會忽略病患過往的躁期或輕躁期表現,誤以為是憂鬱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