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2月12日 · 源天然范逸嫻經理. 從健康出發 食農教育推廣有善耕作. 源天然農業的范逸嫻經理用她的人生格言:「夢要做大,才可能達到更好的目標」,來形容王翎鳳與「新城風糖」,不過范逸嫻返鄉務農創業的過程也極富故事性,她為了讓小孩遠離霧霾,吃得到健康食物,五年前毅然放棄中國上海的高薪,返回臺東推動友善耕作,試圖掀起一場糧食革命。 她與丈夫堅持以自然農法耕作,取得慈心有機基金會綠色保育標章的肯定,去年更以自家培育的新品種黑纖米成功拿下二0一七年比利時iTQi 風味絕佳二星獎,成為去年唯一用黑米拿下獎項的廠家,讓臺灣農產品站上國際舞臺,堪稱拿下黑米界的米其林桂冠。 這兩年來,范逸嫻除了在自家田區辦理農事體驗,也勤跑各種展售場合,以現場料理、桌遊等食農教育,推廣有善耕作理念。 農委會李退之副主任委員.

  2. 2014年5月8日 · 進諫智慧,要跟古人學!. 當國君的謀劃發生錯誤、做錯事,將有可能危害國家、墜損社稷時;朝中大臣或同姓父兄中有能進言於國君的,若國君採用建言則罷,若不採用就應該離去,這樣的進言稱之為「諫」。. 有能進言於國君的,若國君採用建言則罷,不採用 ...

  3. 2015年3月5日 · 范疇在新加坡度過中學時期,原本大可由新加坡的教育體系,直接進入西方名校,十八歲時卻憑著一股少年意氣,決定「回到我自己的土地上貢獻與改變」,堅持回台讀完台大哲學系,再以台灣學生身分赴美就讀。 「當年的哥倫比亞大學,還沒有中國來的留學生,只有台灣留學生。 在我之後的兩、三年,文革後第一批中國學生一來,我們對彼此都很好奇。 范疇回憶,八 年代初期的美國華人圈中,保釣運動餘波未熄,台灣留學生大致分成兩派,一派親近國民黨、一派親近「黨外」社團,對年輕的范疇來講,一切都熱鬧、有趣,也讓他對當時剛剛經歷文化大革命的「中國」,有了初步認識。

  4. 2023年11月8日 · 自2014年7月起,大哥至今為本刊執筆已逾9年。 9年間,兩岸、全球地緣政治局勢變化巨大,大哥總有獨到洞察,評論的筆鋒始終犀利;其中少數暫離政經風雲的討論,包括去年6月一篇「談生死」的分享。

  5. 2023年11月9日 · 范疇先生憂國憂民,他的本名是周仲庚,是吳燦坤早年在閩燦坤的創業夥伴,他有很長的時間擔任燦坤的獨董。 他在新加坡長大,在北京創業,後來把河北的資產出售,定居在淡水。 他對中共的權力核心,兩岸的張力異常敏感。 這些年他是全台灣最早提醒民眾要備戰,加強軍備的人。 為了喚醒全民,他特別到新營的靶場去打靶。 每次和他在一起,他都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卓然見解,他是戰略專家,也是哲學家,他只有68歲,這是很年輕的年齡,如此驟然長逝,心中有百般不捨! 現在大師安然躺下,從此可以無憂無慮又無愁,但願你在天國遨遊! 熱門新聞: 達人存股1千張00878,年領168萬股息,42歲提早退休:存股2年心得「5大優勢,該賺的不漏勾」 翻攝謝金河臉書。 你的晚安是我的早安! 大俠永遠休息了!

  6. 2023年11月24日 · 范𤴆在台灣出生,在新加坡長大,回台灣讀台大哲學系,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到中國工作,最後離開中國,在台灣的三芝居,他是標準的外省子弟,但卻深愛台灣! 他洞悉中國,沒有框架的思考,經常可以穿透未來幾年的趨勢變化。 最厲害的是,他經常可以三言兩把複雜的問題說出來讓大家一聽就懂。 例如,他對美國不掉隊,對中國不插隊,對台灣除肉桶,對人民固社區! 這次大選,范疇很早就說,這是一場台灣人選擇自我定位的一次投票,台灣到底選白宮? 還是選中南海? 范疇很早就預告中國經濟的災難,他很早就警告台灣千萬不要和中國綁在一起⋯⋯這些先知的預見,如今都成絕響。 這次到新潟縣參訪,途中去彌彥山公園去看楓葉,面對著滿山遍野的紅葉,心中想著范疇的點點滴滴。 剛剛認識范疇的時候,我一直很想了解范𤴆這個人是誰?

  7. 2021年11月10日 · 1299期. 2021-11-10 10:56. +A -A. 加入收藏. 過去日本統治者先提出、後經蔣渭水擴音的「怕死、愛財、好做官」評語,在台灣企業人身上至少是三缺一。 企業人關心政治卻少有人光明正大參政,這是進步還是落後? 點出一個奇怪現象:自從台灣一人一票 民主化 之後,出現了學者問政、律師問政、醫師問政,卻幾乎沒有企業人問政。 不但總統府、立法院內無企業人,就連內閣中都沒有真正的企業人。 為何台灣企業人只敢暗地投入政治獻金,卻害怕參與治國? 這在世界上算是進步現象,還是落後現象? 這裡的「企業人」,指的不只是企業主或創業家,也包括企業內的專業經理人。 你上次聽到某大企業執行長或副總參選是什麼時候? 你聽過具有三十年企業真實經營管理經驗的人出任閣員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