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3月7日 · 子宮肌腺症是一種子宮病變,會造成婦女 經痛 、血崩,主要是子宮內膜細胞沒有乖乖待在子宮內膜腔,侵襲到子宮肌肉層中塞成塊狀,造成子宮腫大。 依據病灶的不同又可分為兩種: 子宮肌腺症 :造成整個子宮瀰漫性擴大。 子宮肌腺瘤 :病灶並非平均散布子宮裡,而是侷限在子宮某些部位,看起來像肌瘤。 這樣的症狀並不少見,統計上亞洲女性發生率高達 20~35 %,但很多人「無症狀」,不曉得自己有子宮肌腺症。 其成因和致病機轉相當複雜,目前醫界仍致力研究中,目前猜測有兩大致病原因,一為子宮內膜和子宮肌肉層的交界處遭到破壞,通常是曾生產或人工流產手術。 另一因素為雌激素長時間刺激,愈接近停經,經年累月受雌激素刺激愈長,因此,子宮肌腺症更好發於 40-50 歲女性,年輕女性較少見。 圖片來源: Freepik.

  2. 2020年6月26日 · 臺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精神部醫師吳家樑表示失智症較常見的類型為阿茲海默症及血管型失智症前者病因為腦部神經細胞受到破壞屬於神經退化性疾病後者為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所致。 提高警覺,認識失智症 10 大症狀. 以下為失智症的 10 大早期症狀,若出現這些異常現象,應提高警覺、就醫檢查,若確診則能及早治療、延緩病程,以提升生活品質。 忘東忘西,且經過他人提醒後也想不起來. 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 語言表達出現問題. 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 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 抽象思考出現困難. 東西位置擺放錯亂. 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甚至有妄想、幻覺、憂鬱. 個性改變. 計畫事情、解決問題出現困難. iStock-673695060. 退化不可逆,失智症病程分 3 階段.

  3. 2018年12月12日 · 瑞美表示,她期盼透過這些巴金森病友的故事,讓大家開始了解巴金森病,因為唯有了解,才能增加國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機會,並延緩患者疾病惡化的時間。 延伸閱讀: 巴金森病不是只會抖 台大醫生指出「臭臉」也可能是症狀! 闌尾要不要割? 研究顯示,切除闌尾降低19.3%的帕金森氏症風險! 研究發現:維他命B3可以預防帕金森氏症. 研究:黑色素瘤與帕金森氏症兩者互為因果關係? 狂犬病毒有一個特性 有望協助治療帕金森氏症. 帕金森氏症自我檢測~除了手抖,還有的早期徵兆是…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

  4. 2022年9月1日 · 由眼睛疲勞度決定. 散光的治療,主要依據視力的好壞,與視覺疲勞的輕重而定。 吳怡頡提醒散光不管規則性既一般的散光或不規則性多半是因爲外傷造成),只要度數高在發育時期的學齡前兒童就會造成弱視。 由於散光會造成視力模糊及疊影等情形,像是在路上看紅綠燈有眩光,而且眼睛也會因為想要看清楚物體,而趨使睫狀肌用力,容易有視覺疲勞,建議有散光問題,還是要詢問專業醫師,配戴適合的眼鏡。 吳怡頡指出,散光無法預防,但是如果能藉由定期檢查早期發現,視狀況與醫師討論是否進行矯正,就能預防弱視發生;更別忘了應正確用眼,避免近視上身,與散光同時威脅視覺狀況。 他呼籲,看書時光線要充足、看書姿勢要正確、保持用眼距離,以及控制用眼時間。

    • 剛確診時的「悲傷5階段」
    • 癌症治療時的焦慮不安
    • 患得患失的康復後心理
    • 陪伴不是約束 支持家人抗癌不一定要「加油」

    剛得知罹患癌症時,病人面臨了巨大的精神衝擊,吳曉萍指出,這些精神衝擊可以「悲傷5階段」來理解,包括了否定、憤怒、討價還價、沮喪,到慢慢地能夠接受事實。 「得知罹癌的第一時間是很難立刻接受消息的,甚至可能對這個壞消息存在質疑,在這個階段裡,病友可以透過看其他醫生尋求第二意見,讓自己的心逐漸隨著確診安定下來,」吳曉萍建議。病友也可以積極參加病友會、基金會,從群體中找到支持,明白並不是只有「我」在面對癌症。「而且,適時與其他病友進行交流,可以快速獲得許多資訊與經驗,掌握抗癌的新動態,」吳曉萍表示。

    病友接受了罹癌的事實後,下一個要面對的問題,就是海量的癌症治療相關訊息。這時候,病友很容易產生焦慮:「究竟哪種治療方式適合我?」 吳曉萍建議,病友不要進行過多的網路資料搜集,因為網上大量的資訊常常會讓病友無所適從,反而增加了無謂的緊張。「建議可以透過聽醫師演講來提升癌症相關知識,」多跟醫生討論病情,可以藉此獲得「疾病控制感」。 另外,吳曉萍也提醒,在確認病情、開始治療後,病友要避免“doctor shopping”(不斷換醫生)的行為,「因為不同的醫生也會有不同的治療觀點,同時看多位醫生,如果醫生們有不同的意見,會徒增病友的煩惱,」因此,治療開始前慎選醫生,之後建立互信的醫病關係,也是很重要的。 另外,若癌友長期感覺心理狀態很難調適,情緒常常陷入憂傷,對生活事事提不起勁,想法充滿負面思考,甚...

    抗癌成功後,有些病友的心還是會持續困於焦慮狀態。因為癌症是可能復發的疾病,對疾病歷程的擔心常常不因治療完成而結束,病友時常還是伴隨著不確定感,擔憂復發的可能性與未來的健康。吳曉萍表示,許多康復的病友最常擔心的問題便是「我會不會哪一天又復發?之前的努力全部前功盡棄?」 「這個時候,病友們可以回想過去的生活習慣,想想怎樣調整生活型態可以讓自己過得更健康。將生活的焦點建立在當下的調整,取替活在過去與憂慮未來的心理狀態裡,」吳曉萍建議。

    其實,當家裡有一個人罹癌時,不只是病友本人,整個家庭都一起進入了「備戰模式」。不過吳曉萍提醒,許多病友並不願意讓家人一同擔心受怕,一部分是不捨得家人一起憂心,另一部分是家人可能以管束生活的方式呈現憂心,反而造成更多關係衝突。 「家人的支持其實是很重要的,但身為陪伴者要提醒自己,『陪伴』不是約束,需要好好了解疾病才能給出一個有品質的陪伴,除此,也可以多陪著病友出門走走、接觸朋友,」吳曉萍表示,這些實際行動,比言語上的「加油」來得有用。 另外,癌友的生活作息規律有助於身體的復原,家人可以跟癌友一起加入病友團體,共同抗癌,培養生活的「規律感」,當一名最佳助攻隊友。 本文為與乳癌防治基金會合作之文章 延伸閱讀: 「癌症病人這樣吃」萬芳醫院營養室主任傳授健康抗癌飲食法 親愛的醫師 請不要對我隱瞞診斷結...

  5. 2018年7月27日 · 溶血症是指紅血球被抗體攻擊、溶解,造成膽紅素濃度急劇上升,形成黃疸,同時因為紅血球不足,會出現貧血、肝脾腫大,時間拖長則會損害到腦部功能、甚至死亡;新生兒的溶血症是媽媽與孩子血型不合造成的,主要分為RH血型與ABO血型,以ABO血型較常見。 媽媽屬於O型血,孩子則是其他A、B、AB等3種血型之一,就有機會形成ABO溶血症。 在媽媽的O型血漿裡有A、B血型的抗體,碰到其他血型的血會引發溶血反應,而母、子在懷孕期間會透過胎盤交換體液,就有機會將抗體傳給孩子,引發新生兒的溶血。

  6. 2018年9月10日 · 期刊小檔案: 《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是一本開放取用的多科學期刊,致力於在生物,物理,化學和地球科學的所有領域發表高質量的研究。 該期刊發表的論文代表了每個領域專家的重要進展。 根據2017年期刊引用報告®科學版,其影響因子為12.124,在全球綜合期刊中排名第三,第一名為《Nature》,第二名為《Science》。 延伸閱讀: 好心情可抗癌 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加上「這個」效果更好! 癌症腫瘤會把T細胞困在骨髓裡! 釋放T細胞 長期生存率增50% 21年前國際癌症專家背書的食物防癌寶典,至今依舊搶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