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3月7日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張伊說,子宮肌腺瘤最常見的是「沒症狀」,其次可能會有以下幾種症狀: 1. 經血量特大: 正常經血量每次周期約35~40cc,若超過這個量,比如白天2小時就需更換衛生棉,甚至要用夜用型,還有出現血塊,應就醫檢查。 另要留意有無出血太多而造成休克,像是頭暈、臉色及唇色蒼白,還有會喘,連躺著不動也喘,都屬異常。 2. 經痛時間長: 患有子宮肌腺症的女性,常會有嚴重經痛,愈靠近停經愈明顯,疼痛可能長達5、6天,甚至月經還沒來前就開始,與年輕女性通常生理期第1、2天吃止痛藥可緩解有所不同。 3. 不孕機率增: 子宮肌腺症有可能影響導致懷孕成功機率,肌腺症會讓胚胎著床不易。 另外,子宮肌腺症可能會活化一系列的細胞及體液免疫反應,阻礙精子功能及胚胎發育。

  2. 2018年12月12日 · 瑞美表示,她期盼透過這些巴金森病友的故事,讓大家開始了解巴金森病,因為唯有了解,才能增加國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機會,並延緩患者疾病惡化的時間。 延伸閱讀: 巴金森病不是只會抖 台大醫生指出「臭臉」也可能是症狀! 闌尾要不要割? 研究顯示,切除闌尾降低19.3%的帕金森氏症風險! 研究發現:維他命B3可以預防帕金森氏症. 研究:黑色素瘤與帕金森氏症兩者互為因果關係? 狂犬病毒有一個特性 有望協助治療帕金森氏症. 帕金森氏症自我檢測~除了手抖,還有的早期徵兆是…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

  3. 2020年5月11日 · 卵巢癌是一種很特別的癌症,並非卵巢本身組織細胞發生癌變,主要是來自輸卵管和子宮內膜的細胞掉落至卵巢後癌化所致,所以,患者初期沒有臨床症狀,或是只有腹脹、腹痛、易飽足、頻尿或急尿等症狀,進一步追查原因才發現罹患卵巢癌。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銘芳表示,卵巢癌近35年間發生率逐年增加,成長超過2.5倍,而且死亡率極高,而且「晚期難治療」,過去20多年僅有放射線治療和化學治療供選擇。 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婦癌科醫師周宏學表示,雖然國外前瞻性研究顯示,篩檢對於防治卵巢癌的裨益不大,但如果是有家族史的女性,可以長期的篩檢習慣仍有助早期發現。

  4. 2019年9月9日 · 孟興提醒,子宮內膜異位症除了是育齡女性的大敵,有家族史、體重過輕及情緒容易緊張者,若出現經痛、性交痛或腹瀉等症狀,都應主動就醫檢查,與醫師共同依循「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討論出最適宜且符合自身需求的長期治療方式。 另外,接受治療後,必須維持每3個月一次回診追蹤,防止疾病復發或惡化,讓人生不再因子宮內膜異位症而影響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經期超痛竟是難根治的子宮內膜異位 醫:避免復發靠這招! 症狀再輕微都要積極處理 子宮內膜異位症癌變機率翻4倍! 文/林以璿 圖/黃玫霖.

    • 剛確診時的「悲傷5階段」
    • 癌症治療時的焦慮不安
    • 患得患失的康復後心理
    • 陪伴不是約束 支持家人抗癌不一定要「加油」

    剛得知罹患癌症時,病人面臨了巨大的精神衝擊,吳曉萍指出,這些精神衝擊可以「悲傷5階段」來理解,包括了否定、憤怒、討價還價、沮喪,到慢慢地能夠接受事實。 「得知罹癌的第一時間是很難立刻接受消息的,甚至可能對這個壞消息存在質疑,在這個階段裡,病友可以透過看其他醫生尋求第二意見,讓自己的心逐漸隨著確診安定下來,」吳曉萍建議。病友也可以積極參加病友會、基金會,從群體中找到支持,明白並不是只有「我」在面對癌症。「而且,適時與其他病友進行交流,可以快速獲得許多資訊與經驗,掌握抗癌的新動態,」吳曉萍表示。

    病友接受了罹癌的事實後,下一個要面對的問題,就是海量的癌症治療相關訊息。這時候,病友很容易產生焦慮:「究竟哪種治療方式適合我?」 吳曉萍建議,病友不要進行過多的網路資料搜集,因為網上大量的資訊常常會讓病友無所適從,反而增加了無謂的緊張。「建議可以透過聽醫師演講來提升癌症相關知識,」多跟醫生討論病情,可以藉此獲得「疾病控制感」。 另外,吳曉萍也提醒,在確認病情、開始治療後,病友要避免“doctor shopping”(不斷換醫生)的行為,「因為不同的醫生也會有不同的治療觀點,同時看多位醫生,如果醫生們有不同的意見,會徒增病友的煩惱,」因此,治療開始前慎選醫生,之後建立互信的醫病關係,也是很重要的。 另外,若癌友長期感覺心理狀態很難調適,情緒常常陷入憂傷,對生活事事提不起勁,想法充滿負面思考,甚...

    抗癌成功後,有些病友的心還是會持續困於焦慮狀態。因為癌症是可能復發的疾病,對疾病歷程的擔心常常不因治療完成而結束,病友時常還是伴隨著不確定感,擔憂復發的可能性與未來的健康。吳曉萍表示,許多康復的病友最常擔心的問題便是「我會不會哪一天又復發?之前的努力全部前功盡棄?」 「這個時候,病友們可以回想過去的生活習慣,想想怎樣調整生活型態可以讓自己過得更健康。將生活的焦點建立在當下的調整,取替活在過去與憂慮未來的心理狀態裡,」吳曉萍建議。

    其實,當家裡有一個人罹癌時,不只是病友本人,整個家庭都一起進入了「備戰模式」。不過吳曉萍提醒,許多病友並不願意讓家人一同擔心受怕,一部分是不捨得家人一起憂心,另一部分是家人可能以管束生活的方式呈現憂心,反而造成更多關係衝突。 「家人的支持其實是很重要的,但身為陪伴者要提醒自己,『陪伴』不是約束,需要好好了解疾病才能給出一個有品質的陪伴,除此,也可以多陪著病友出門走走、接觸朋友,」吳曉萍表示,這些實際行動,比言語上的「加油」來得有用。 另外,癌友的生活作息規律有助於身體的復原,家人可以跟癌友一起加入病友團體,共同抗癌,培養生活的「規律感」,當一名最佳助攻隊友。 本文為與乳癌防治基金會合作之文章 延伸閱讀: 「癌症病人這樣吃」萬芳醫院營養室主任傳授健康抗癌飲食法 親愛的醫師 請不要對我隱瞞診斷結...

  5. 2023年8月28日 · 台北榮民總醫院重粒子及放射腫瘤部主治醫師元宏指出,一名 74 歲的李先生在今年因上腹部不適、體重減輕就醫,檢查發現罹患胰頭癌合併上腸繫靜脈及動脈侵犯,已經是為胰臟癌局部晚期,無法動手術。 但是透過化療合併重粒子治療一個月後,總計 12 次治療後,腫瘤由 4 公分缩小到幾乎看不見,後續更順利進行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手術切除標本外觀幾乎看不到腫瘤,復原良好,堪稱是醫學奇蹟。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治療後不畏艱辛開刀 11 小時. 然而,元宏也表示,這次手術最特別的地方,是在於以往根據日本的經驗,重粒子治療治療雖然效果非常好,但長期追蹤一至二年也發現有復發的現象,於是治療後一個月後,建議病人再使用手術開刀。

  6. 2020年12月15日 · 從西醫的角度來說,拍打法主要是通過刺激人體毛細血管的波動,來達到減輕壓力的功效。 中醫認為不通則痛、通則不痛,人體的經絡就像是河流一樣,在轉彎之處最容易發生淤塞,像是膝關節就特別容易淤積寒毒、濕氣,造成風濕關節炎,透過拍打功帶動氣血循環,通過淋巴進行自我修復,身體痠痛會緩解。 翰鳴堂中醫診所醫師宛容表示,身體的經絡拍打是可行的,可以促進氣血循環、體表發熱、放鬆肌肉、身體舒暢。 久坐少動,嘗試拍打功促進氣血循環. 如果拍打本身沒有錯,是很好的輔助養生療法,那要怎麼做比較安全呢? 宛容表示,通常拍打5~10分鐘即可,少動、久坐族尤其適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